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启发式云计算的多源资源访问特征最小方差估计算法,构建多源资源访问的云计算Cloud-P2P融合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Cloud-P2P融合模型中多源资源访问特征进行信息提取,给出多源资源信息访问特征状态,采用自适应全局概率搜索,自主对整个所需搜索范围进行搜索以及优化,实现对多源资源访问特征的最小方差估计,提高访问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算法特征信息提取精度高,方差估计准确,通过启发式云计算对多源资源信息系统访问特征的最小方差准确估计,利用了众多闲置的普通用户终端节点上蕴含的巨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可灵活设置备份规模,鲁棒性高,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2.
彭其华 《科技通报》2014,(4):146-148
计算机访问数据的安全性是保障计算机数据正常访问的最重要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显态伪装集合监测的计算机安全访问实现方法,首先将计算机访问数据分为显态数据和伪态数据,通过识别访问数据的深层次特征,对伪装下的计算机数据集合进行融合分析,识别高伪装的攻击数据。最后采用4种攻击数据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采用基于显态伪装集合监测的计算机安全访问实现方法,高度伪装的访问数据能够被很好的识别出并拦截,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目标无限方差网络攻击作为一种新的病毒攻击方式,对网络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对多目标攻击源的时频盲源分离,准确检测和发掘攻击信号源和特征,提高检测性能。传统方法中对攻击源的分离算法采用随机场谱峰搜索算法,存在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近场源DOA估计的多目标无限方差网络攻击下时频盲源分离算法。为了提高多目标无限方差网络攻击近场源的识别概率,对提取得到的波束域约束指向性特征输出结果进行频分复用分解,通过时频特征提取,得到相关的攻击信号源参数,在多目标无限方差网络攻击近场源模型中,设计匹配滤波器,把近场源的参数估计问题变成了一个三维参数联合DOA估计问题,实现对网络攻击源时频盲源分离。仿真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网络攻击时频盲分离性能,对攻击源估计的均方根误差较传统算法明显减小,实现了对攻击信源的准确识别和检测。  相似文献   

4.
降质服务RoQ作为一种新型攻击方式,比传统的拒绝服务DoS攻击隐蔽性更强,传统检测方法难以实现高效定位检测攻击源。为快速准确地将攻击流分离检测,提出一种采用负熵作为目标函数,基于自相关成分分析的攻击流特征检测算法。建立自相关成分分析和RoQ攻击流特征盲源分离算法盲源分离数学模型,采用负熵目标函数,通过自适应调整分离系数,最终达到快速分离源信号的目的,实现了对RoQ攻击流特征分离和准确定,最后进行系统流程设计。实验对比表明,算法能很准确地实现攻击信号与合法信号的分离检测,攻击特征检测概率远高于传统算法的检测概率,检测性能具有明显提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领域特别是对RoQ类攻击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网络攻击的原理和手法以及网络攻击过程的分析,给出了应对这些攻击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分步追踪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源算法,核心思想是采用基于自治系统(AS)的确定性包标记算法(ASDPM)将攻击源定位在特定自治系统中,然后在自治系统范围内使用非重复性包标记算法(NRPPM)精确定位攻击源。与其它攻击源追踪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消耗带宽少、收敛速度快、地址重构和路径计算负荷小及较低的误报率等特点,减少路径重构所需的数据包数量,提高重构路径的效率,实现实时追踪攻击源。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多分簇系统级联融合的安全访问方法,首先对所有的访问数据进行多级分簇,依照数据的访问特性,将不同的数据分配到不同的簇结构,然后对各个簇的特征进行融合处理,提取簇数据的深度特征,从而区分正常访问数据与异常攻击数据。最后采用一组正常数据加异常数据联合访问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采用基于多分簇系统级联融合的安全访问控制,即使是在攻击数据率很高时,系统也能很好的分辨出正常数据与异常攻击,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潘慧 《人天科学研究》2011,10(4):136-137
SQL注入攻击是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方面的重要问题,黑客通过SQL注入攻击对数据库进行非法访问。随着B/S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按照此模式编写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多,但是程序编程过程中不同程序员的经验是不一样的,代码编写过程中用户输入数据合法性判断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用户输入数据信息安全性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判断标准,程序安全隐患相对较多。实际应用过程中用户输入一段数据库查询代码,程序的执行策略决定返回结果,通过程序执行获取想要的结果,通过所说的SQL Injection,即SQL注入。通过数据库访问策略分析,可以解决SQL注入攻击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余华鸿 《金秋科苑》2008,(14):215-215
近年来计算机系统漏洞的发现速度加快,计算机网络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攻击具有攻击源相对集中,攻击手段更加灵活,攻击对象的范围扩大等新特点。虽然现在的网络安全技术较过去有了很大进步,但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攻击和防御的技术和力量中此消彼长中的一个动态过程,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网络安全企业和专家应该从这些特点出发,寻找更好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计算机系统漏洞的发现速度加快,计算机网络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攻击具有攻击源相对集中,攻击手段更加灵活,攻击对象的范围扩大等新特点。虽然现在的网络安全技术较过去有了很大进步,但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攻击和防御的技术和力量中此消彼长中的一个动态过程,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网络安全企业和专家应该从这些特点出发,寻找更好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目前,越来越多的网站采用ASP服务平台,ASP网站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着严峻挑战,病毒、内部攻击、外部入侵、拒绝服务攻击、内部的误用和滥用,以及各种灾难事故的发生,时刻威胁着网络的正常运转和网络信息安全.因此,设置操作系统安全策略、设置数据库的安全策略以及系统访问的安全设置、系统日志备份、设置系统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等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总体上讲就是要解决“网络环境安全”的问题和“网络应用安全”的问题。网络环境安全主要是防止来自外网的恶意攻击、防止涉密信息被窃取、信息的加密传输、防病毒和容灾备份等,应用安全主要解决电子政务应用中的非法操作、越权访问等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务安全体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翔 《中国科技信息》2012,(12):121+130
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一直成为困扰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因素。这种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政务网站的开放性,很容易受到来自互联网的攻击,黑客通过篡改网页,发布虚假信息,传播蠕虫,甚至通过互联网平台渗透到业务网,使政务内网受到损害,从而影响正常的政务持续;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保密意识不强,在使用计算机访问网络中的误操作行为,导致网络瘫痪,从而影响正常政务的开展。提高公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完善政务网络的安全建设等工作成为政府部门的普遍需求。本文通过对当前电子政务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试图给出构建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应遵循的安全对策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前,网络上最大的安全风险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信息在传输时被窥探或非法修改;另一方面公网对内网的非法访问和攻击。对此的解决措施主要在于加密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的应用。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网关就是一种综合以上两种技术的安全措施。VPN通过采用加密、认证、取证、协议封装等技术在Internet上构筑安全通道,为处于公共网络两端的内网中的用户建立可信安全连接。对于基于主动防御网络安全配置技术在计算机取证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ARP攻击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且介绍了其常见的攻击方式,最后对ARP攻击的处理方式及其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这些方法进而提高局域网在应对ARP攻击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在无线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针对无线网络的DDoS攻击也随之而来.本文详细介绍了针对无线网络体系结构各个层次的攻击方法,以及这些攻击方法的原理和利用的无线网络漏洞.  相似文献   

17.
深县凹陷是典型的陆相小型断陷盆地,在古近系的沉积过程中具有多物源、近物源、粗碎屑、窄相带、多沉积中心、湖域小、分割强等沉积特点。物源分析是研究该凹陷沉积相展布特征的基础。本文主要是通过前人的资料成果分析和骨架砂岩分布以及构造特征分析得出该区在沙一时期主要存在三大物源沉积体系:来自深泽-刘村低凸起的北部物源沉积体系、与束鹿凹陷相通的西南物源沉积体系以及东南新河凸起物源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PURPOSE的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分布式强制安全访问方法。该方法利用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使用者、云计算服务、授权管理系统、密钥管理以及虚拟分组管理构成数据安全访问框架,并对其中部分组成模块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将数据安全访问控制根据对系统初始化、数据加密、数据解密、数据重新产生密钥、数据重新加密等步骤的分析实现,并采用用户私钥随机化机制,来抵御合谋攻击。实验证明,本文所提方法可以提高云计算环境下数据访问的安全性,减少文件存储空间,提高数据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计算机识别系统采用普通特征提取的方法,对常规计算机攻击具有较好的拦截性能,但对于高级攻击,拦截性能很差。提出一种基于镜像随机分离的计算机攻击识别技术,首先对访问计算机系统的所有数据进行训练,依据模型分别结果,建立相应的攻击库,同时对攻击的变种进行识别和拦截,由于镜像随机分离具有很好的模糊识别性能,所以对于各种计算机攻击具有很好的拦截性能。采用多种不同的攻击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基于镜像随机分离的计算机攻击识别系统能很好的识别多种不同的攻击,可以被广泛应用到识别系统中。  相似文献   

20.
浅析办公系统中的信息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翔 《科技广场》2011,(11):72-74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系统,该系统不但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服务于办公室里的办公人员,而且能够促进办公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尽管办公自动化系统有操作方便、快捷等各个方面的优点,但在网络办公时,由于网络中存在着信息泄露、非授权访问、破坏数据完整性、拒绝服务攻击、病毒和木马等许多不安全的因素,这使得办公系统中的信息和文件不能得到有效的安全管理和传输,甚至会出现机密泄露、系统瘫痪、设备损坏等严重后果,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保证办公系统中的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现代网络办公自动化应用中最为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分析办公自动化系统在网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以及针对这些安全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