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预习阅读预习阅读就是学生在老师授课之前事先阅读相关课文的一种阅读。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学生在阅读之前要拟好预习提纲,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并能够在阅读后对问题作出解答。这样的话,在上每节课之前,学生就能够知道本节课老师要教些什么内容,并且能够找出自己在阅读时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我进行了一些探索,作过一些实验,介绍如下,提供讨论。通过预习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由于学生没有预习习惯,因此,开始时,我一方面讲清道理进行动员,提出足以引起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另一方面就是加强督促检查,提出严格要求。备课时,最好列出预习提纲或预习思考题和预习练习题,以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去理解课本知识。如我在教“洛仑兹力”时(高中物理第三册第三章第七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仑兹力),课前布置如下预习思考题:①通电导线在磁场  相似文献   

3.
计算习题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习题的功能,要设计具有思维性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与数学思维. 一、分层推进——深化思维 1.步步为营 在教学中,计算要在把握重点知识点的基础上,做到"步步为营",从而将所有知识点"一网打尽". 例如,在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习题练习时,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1)在黑板上出示两个练习题"12×5和21×5"让学生计算.提问:为什么由相同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乘上同样的一位数会出现乘积一个是两位数,而一个却是三位数?分析得出:之所以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是因为这个两位数的数字排列不一样,乘积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是由两位数乘数的十位数决定的,如果十位数乘上一位数的积是一位数,那总的结果就是两位数,反之则是三位数.  相似文献   

4.
为了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笔者按照课本章节次序编制了一套(初中化学预习题),将书本上的知识点用题目的形式表示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书本,从书本中找答案.笔者在实践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探索.一.注意预习题的全面性编题,首先要理顺各节课文的知识脉络,抓住知识的重点进行归纳综合,将知识点转换成题目.课文有重点和难点,作为以疏通书本内容为目的的《预习题)更应注意题目的覆盖面,不能遗漏细微末节的知识点,因为它们都是化学体系的一部分,只有密而不漏的编题,才能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获得化学的基本知识.如“氢气的性…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发现问题,是实现自主阅读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时注意鼓励学生随时发现问题,允许学生随时质疑,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交流预习时,老师鼓励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问,并尝试合作解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疑难,并引导学生梳理问题,从而明确了本节课探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的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是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思考题;第二类是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写作特点的思考题;第三类是帮助学生掌握与巩固课文“双基”知识的思考与练习题;第四类是按循序渐进的顺序设计的“双基”练习题。根据这几类习题的不同性质和要求,一般可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处理: 第一类和第二类思考题,宜于结合预习指导,课前布置,课堂解决。课前预习,是讲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  相似文献   

7.
马彩琴 《考试周刊》2010,(44):66-67
我在长期的执教生涯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学生能听懂课,课本上的练习题、习题都会解,可遇到课外资料或考试中的题目时就傻眼了。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变式教学,在变式教学中习题的引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也知道,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点大多来自课本或间接涉及课本例习题或改编自课本例习题或这些问题的结论或推广.因此,以课本例习题为素材,感知问题的发生、发散、发展过程,明晰问题的来龙去脉,寻求问题解决办法,探求结论推广的可能性,揭示问题的本质特征,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在高三的一节复习课上,选择了苏教版选修2-1中的一道习题和人教版2-1中的一道例题组织了一次探究性教学,现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寓意深刻。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不仅易读懂且较爱读,据此设计如下:1.强调预习与积累。课前明确预习的任务与预习方法,安排学生整理文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上一节真正的能释疑解惑的“有意义”的语文课。2.依托活动展开合作探究,营造互动高效的学习氛围。其一,以读激趣活动。针对初二学生“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用说故事的方法引入新课、创造性地翻译课文、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其二,比读悟情活动。通过对比阅读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而在教师的协…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河津中学物理教师周石兴自19名6年以来,在高中物理复习课中。运用“预习、研讨、精讲”三步教学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预习。教师精心设计预习内容,努力创造预习条件,尽量使预习内容具体化。每节复习课前,教师都编好练习题组,所编练习题组要具有系统性、趣味性、实践性、并且使课本内容习题化、课后练习翻新化、基本知识系统化、关键难点表格化。如讲摩擦时提出假如世界上的摩擦力消失,会出现什么情况?在讲动量守恒定律时,设计了若人站在一望无际的光滑水面上能不能用翻滚法、踢动双脚法、挥动  相似文献   

11.
习题在《数学》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学生通过解答《数学》教材上的习题,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还可以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但是许多教师在审读教学教材上的题目时,总感觉不太切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所以经常会改动习题的内容与形式,想让练习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但是由于改编时没有研读教材题目的内涵,造成改过的练习题更加不适合学生,甚至取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单元第53页中第6题的两次教学,谈一谈自己对改编教材练习题的看法.笔者在教学之前备课这一道题目的时候,总感觉这一道题目太简单了,所以笔者在备课时,决定对这一道题目进行改编.  相似文献   

12.
华桦  高矿 《物理教师》2014,(8):91-93
1问题提出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在巩固学生物理基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知识点的复习覆盖面应较广,应摒弃一些难、繁的物理问题,所选习题以中档题为主.而二轮复习则重在提升学生的能力(包括审题能力、归纳能力、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思维能力等),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完善思维结构,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笔者在高三复习课中让学生在课堂完成一道练习题,并请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相似文献   

13.
课后习题一般都能体现课文的重点和教学要求,认真研究课后作业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备课效率。一、研究课后习题,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如《挑山工》一课安排了五道练习题,其中习题1提示了课文的重点。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和思考,就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习题2体现了本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即怎样分析文章的层次,目的是培养学生划分层次的能力。习题3是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习题4、5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认为,复习课应该打破传统模式,打破节与节之间知识的零散格局,设计一道典型题目,以问题串的形式贯穿整节课堂,将零散的知识融在一起,从而达到更加的复习效果.下面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复习"为例,介绍"问题串"成就的高效复习课堂.一、课前准备——分析学情,寻找例题课前,笔者对学生所做的练习反复查看,总结出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易错的题目,然后设计问题串.笔者认为以典型易错题引路,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导读可取这样的方式:用一套题目供学生自读时练习,并就题目答案向他们作必要的讲评。这套题目当有一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系列顺序——这一顺序是与学生“初步阅读——再次阅读——扩展阅读”的阅读顺序相适应、统一的;题型则应简明精炼、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6.
金天宏 《考试周刊》2013,(10):131-131
在物理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要联系已学知识,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要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尝试处理课后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读、议、说、练、导教学程序1. 读。即自读,指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内的阅读。在自读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自读时要求学生做到:①通过自读,找出所遇到的基本问题;②把基本问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整理出来;③做好阅读笔记,及时记录阅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以及发现的新问题。自读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导读提纲并出示给学生,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交待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议。即讨论,指学生互相讨论在阅读中发现的疑问以及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在讨论时,要求学…  相似文献   

18.
目前数学课堂阅读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很多教师仅是走形式,并没有正规对待这一环节,有的教师重视了阅读,但又不注意阅读反馈信息的回收,致使阅读与讲授脱钩.笔者曾就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几何》教学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尽管这套教科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提高了其可读性,每单元后都有“阅读材料、小结”,小结中每章节的主要概念、性质、判定都要填空完成,但不少教师没有重视这一要求,只是在单元复习时,作为问题让学生课堂上回答,当一般习题处理;有的教师以“课后把这一单元内容复习一遍,思考习题,下节课提问”作要求,学生仅是“对问题,找答案”,把课堂上要求做的转移到了课外.这些做法显然都辜负了编写者要求师生重视教科书阅读的本意.  相似文献   

19.
郭军芳 《考试周刊》2015,(13):72-73
<正>1.关注学生的"预习"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一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炼。  相似文献   

20.
正习题是课本基础内容的"衍生物",习题评讲一方面要注重题目本身的分析,另一方面要注意联系相关的知识体系.即以题目带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提升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例1有A、B、C、D四种固体分别投入水中产生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