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47年7月起,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对抗战期间留日学生进行资格审查,历时数月之久。国民政府何以于此时提出对留日学生作甄审?这就要从抗战前夕和抗战时期的赴日留学基本状况说起。 抗战以前的1935年和1936年,虽然中日两国关系日见恶化,全面侵华战争一触即发,但每年赴日留学的人数仍相当可观。1935年公费生3人,自费生444人,合计447人。1936年公费生15人,自费生481人,合计496人。在派遣的留日公费生正降到最低数额的情况下,自费东渡留学生的规模仍然较大。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随着中国驻日大使馆及留日学生监督处的关闭,中国的外交官员和主管留日事务的官员的撤回,留日学生也旋即全部归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为世人瞩目,产生过深刻影响的留日运动,在延续40余年后,至此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2.
清政府自庚子事变后,力图振作,开始大规模派遣学生赴日学习,在日本遂形成了一个文化层次高、思想先进的留日学生群体.朝廷在东京设有驻日公使分管留学生事宜.蔡钧是浙江仁和人,1897年7月任上海道台,因在处理租界扩张问题等涉外事件中态度强硬,从而于1899年被清廷撤职,1901至1905年任驻日公使.  相似文献   

3.
在迄今为止的浙江省留日学生史料中,该省最早派遣留日学生是在1898年《月,即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如《新编浙江百年大事记瞰:“四月,嫩江求是书院选派高材生何时、钱承志、陈锐、陆世芬赴日留学,他们是浙江官费派出的第一批学生。”这四人赴日分别学习冶金、法律、兵工、商业。日本为了给中国学生补习语言文字及各种学科,还开办了日华学堂。现经有关学者研究发现,浙江派遣留学生最早的一批是在1897年冬赴日的湖州德清人都侃、杭州钱塘人汪有龄二人。他们由正在筹建中的杭州蚕学馆派赴日本东京传玉县玉叮意进社专攻蚕学。第二年夏…  相似文献   

4.
1872年8月,中国政府派出3o名幼童作为第一批留学生抵达大洋彼岸的美国。其后,又陆续派遣几批留学生赴美、德、法等国。中国政府派遣第一批留学生赴日是在1896年。据统计,自1896年至1911年,留日的官费和自费生总数已不下2万人。di封建社会的中国,历来是讲“男尊女卑”的,男女界限森严,所以,女子出洋留学的阻力自然比男子大。1902年冬,何香凝东渡日本留学。其时,日本已有中国女学生十余人,她们大多是名门闺秀,随父兄夫婿自费出国的。中国首次派遣女子出国留学是1905年湖南省20名女学生到日本读速成师范科。两年后,奉天省女子师范…  相似文献   

5.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社会活动内容,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兴学校,废科举,促进了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派遣留学生出国求学,培养了掌握科技知识的新兴人才;大量西文书的翻译出版、报刊的创办和出版机构的成立,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国外文献工作和文献学研究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08年以前,文献工作在这一时期由孤立的活动开始走向专门化,人们已开始将文献工作作为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工作的社会现象来对待和研究。第二个时期是1908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知识爆炸,情报工作和情报学研究逐渐成熟,计算机应用于文献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文献工作和研究领域的主要力量转向技术系统的开发和研究方向,文献工作和情报工作、文献学和情报学处于交织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两市投放了原子弹。这对加速日本法西斯的投降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给无辜的平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广岛市当场死难者计有78150人,长崎市则有23750人,另有大量失踪者和受伤者。 在这些受害者中,除日本人外,还有许多外国人。据不完全统计,计有:朝鲜、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波兰、德国、俄罗斯及澳大利亚人等。在受害的中国人中,包括留学生、华侨、军人和军队雇员、劳工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立即决定停止向日本派遣留学生,随着中国驻日大使馆及留日学生监督处的关闭,以前派去的留日学生亦全部返回国内。自1938年至1946年的9年间,在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的统计表上,前往日本留学的人数均为零。但日伪占领区的各汉奸政权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仍大量派遣学生赴日留学,以此作为一项维系日伪“亲善”、“共存共荣”的重要手段,加以其他种种原因而赴日留学者,因此,留日学生总数不会低于1万。据“广岛大学原爆死难者慰灵行事委员会”调查,原子弹在广岛爆炸时至少仍有37名中国留学生留在这里,被炸者约20余人。  相似文献   

8.
近30年来,有关中国留学生的研究逐步深入,尤其是对留学生学成归国后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以往海外相关信息不详和交流不够,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引注外文资料不足,特别是对入境外国时的海关档案缺乏研究,以致留学生入学包括转学的学校、专业、学位等信息多负憾阙如。如1900年至1908年期间,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曾四次派遣官费留美生,(1)但相关留学史料和研究对这些留美生的记载语焉不详。本文不揣冒昧,根据美国海关档案(2)的入境记录及大学校历上的学籍信息,按图索骥,对四次官费留美生的留学活动进一步补充和考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张峰 《出版科学》2001,(2):24-27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的二十多年间,是我国大学出版社迅速发展的时期,从首批恢复和新建的四家发展到今天的一百家。这一发展时期可以大致划分为这么几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第一阶段,即大学出版社的成立、成长阶段,这一阶段各社的出书品种规模、发行码洋的差距不是太大:20世纪90年代是第二阶段,即大学出版社的分化阶段。所谓分化,就是出现了一批码洋过亿元,甚至码洋达二至三亿元的大学出版社,而一些规模小、发展速度慢的出版社发行码洋在一至二千万元左右徘徊,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马太效应日益明显,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呈现分化态势。  相似文献   

10.
宫雪 《新闻世界》2014,(8):228-229
清末民初时期我国曾掀起一波留学热潮,学习领域涉及医学、法学、建筑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并且以留日和留美这两种去向最为典型。大批留学人才回国后为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增添了极具分量的笔墨。本文重点关注在该时期回国后投身新闻事业的留日学生,从中选取典型代表对其主要经历和贡献进行整理,并分析他们对于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尤其是在新闻业务、新闻理论和报纸经营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新中国成立后,跨国婚姻不但关乎个人的选择,还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结婚要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到八九十年代一度"洋"婚风靡,那摇摆的婚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培养先进技术人才,我国开始向苏联大规模派遣留学生,这拉开了新中国留学教育的大幕。党和国家领导入非常重视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各个方面给予了超常规的待遇。留苏学生都深深感受到肩上所担负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浙江档案》2003,(3):43-43
陈洪波在《宁夏党校学报》2002年第6期撰文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是邓小平科技意识完全成熟的时期。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一方面世界科技革命加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正经历拨乱反正,开始走向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时期。在这期间,我国面临的外来挑战是十分严峻的,国内对科技的需要也十分急迫。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小平科技意识走向成熟。这具体表现在:第一,对现代科技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第二,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第三,中国要在世界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20世纪90年代以后,邓小…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初期,我国为了建设事业的需要,向前苏联(以下均称苏联)派遣了大批留学生。我国出版系统从1952年开始亦派遣了九名在校学生和四名调干生去苏联学习出版业务。经过了四五年的艰苦学习过程,都已于五十年代后期毕业回国,分配在出版系统的各个岗位上。  相似文献   

14.
梁中美 《兰台世界》2012,(25):26-27
一、《官报》的创刊和价值《官报》创刊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二月,是清政府学部设在东京驻日公使馆内的"游学生监督处"所办的月刊,至宣统二年十二月(1911年1月),共刊行50期。它记录了1907年至1910年四年间与留日直接相关的各类奏折、文牍、调查报告、经费底账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关于留学生的各类调查表格,大约涵盖了此四年间一万多名留日学生的各种相关信息。因此作为研究清末民国时期留日归国各类人物的档案极为珍贵。然而笔  相似文献   

15.
清末农学留学生人数与省籍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席 《历史档案》2002,(2):111-116
清末农学留学生作为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化农业转换的开路先锋 ,在中国近代农业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然而迄今为止 ,人们对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的了解仍很有限 ,为此 ,本文将对清末农学留学生人数、籍贯及留学国别作一初步考察。一 留学日本的农学生晚清中国留学生主要分布在日本和欧美各国 ,以日本人数为最多。据统计 ,190 1年中国留日学生有 2 80人 ,190 2年增至 5 0 0人 ,190 3年则超过 10 0 0人 ,190 5年猛增到 80 0 0人1。有学者估计 ,晚清中国留日学生总人数在 2万以上 2。最早留日农学生当属胡宗瀛 ,他于 1896年随同另外 12名中…  相似文献   

16.
吴玉兰 《新闻传播》2005,(8):7-8,10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产生和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电视新闻的出现到文革结束,电视新闻评论基本上是把新华社、报刊的评论搞,以口播形式播出,只是文字评论稿件的口播形态,主要强调“听”的功能,毫无电视传播特色。第二阶段,以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创办第一个电视评论栏目《观察与思考》开始到90年代初,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开始进入“自己走路”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7.
李守郡 《历史档案》2001,1(3):114-118
1909年,根据中美两国政府达成的协议,美国开始向中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清政府则开始选派学生赴美留学,此即退款兴学。到1911年辛亥革命止,清政府共选派了3批180名学生赴美,成为清末民初第二次留美高潮的开端。这个退款兴学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于它的进一步分析研究,一方面将促进我们对于20世纪初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战略和特点的理解,同时也会加深我们对于辛亥革命前夜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的认识,从而能够给予这段时期的退款兴学活动以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1739年《宾夕法尼亚报》曾揭露屠宰场和制革厂污染河流DockCreek的环境问题。①西方主流媒体对于环境问题的报道开始于20世纪60至70年代。RichaelCarson的《寂静的春天》与PaulEhrlich的《人口炸弹》、BarryCommoner的《终止循环》一起被看作是西方环境新闻走向成熟的标志。20世纪70至80年代,西方国家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环境新闻进入繁荣时期。近年来,国外环境新闻报道的关注点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哥本哈根会议到里约峰会,从印度海啸到日本福岛核电站危机,世界性环境问题增多,环境新闻的国际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报业市场继80年代初期的晚报复兴和90年代初期的扩版狂潮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兴市场经济的热潮之时,迎来了第三次快速发展时期。自1995年1月《华西都市报》在四川成都创刊开始,《燕赵都市报》、《楚天都市保》、《三秦都市报》、《大河报》、《华商报》等多家都市报应运而生。这批新兴的都市报从诞生之日起,就以清新可喜的风,  相似文献   

20.
在1982年Magnus Pyke科学政策基金学术年会上,Eugene Garfield说,“明显地,印度是第三世界国家中科学研究的超级大国。“在SCll973年的引文统计中,印度学者单独发表的论文占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在研究论文发表量方面稳居第八位,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主流科学论文量的5倍,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都是第三世界国家毫无疑义的领导者。此后.中国决心赶超印度。印度现在在论文数量上排在15位,并面临继续下滑的危险。实际上,中国、巴西和韩国的研究产出增长非常快.尽管他们原来都只是小字辈(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