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朱国祚是秀水朱氏家族在诗歌创作领域的开山祖师。其诗自抒性情,雅正清婉,不倚傍门户,不因袭前人。折射出淳正本真的士大夫意识,表现了风流儒雅的文人情趣,并以和婉的语言、清旷的意象营造出古典诗歌的一种平正优美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2.
朱昆田的诗歌多取材于个人的生活经历,抒写一介寒士的落拓之怀,以及思乡之情、诗友之谊,题画咏物也都工于藻绘,笔触灵动,而对于广阔的社会生活虽反映较少,却也不是毫不系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朱昆田诗歌那落花坠蕊般的语辞极富表现性,具有强烈的视觉性效果,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烂熟阶段的产物。朱昆田诗歌中比喻语词的陌生化、反常性和疏离感,代表着清代诗歌在语言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朱休承《集益轩诗草》中的作品基本上是按写作年代先后编次的。其中大部分诗歌是出仕以前的作品。朱休承的赠答倡酬诗从整体上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诗人心态和个性气质的窗口。其纪游诗基本上都是近体律绝,从内容上可分为"游览"、"行旅"两类,两者都以自然景物作为审美对象,而又兼及诗人的人生感受。其题画诗能将画中景致与诗的文采以及赏画者的情志结合起来,互为表里。与朱彝尊《曝书亭集》相比,朱休承的诗作缺乏儒家的淑世精神,不关纲常伦纪之目,不发骚诵关塞之音,只满足于吟咏个人的命运及其内心体验。这兆示着一个文学世家的衰落。  相似文献   

4.
朱国祚传略     
朱国祚代表着秀水朱氏家族科举仕宦的巅峰。万历十一年,朱国祚举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知起居注。万历二十五年,进右庶子。次年,超擢礼部右侍郎。万历二十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代理尚书职务。万历三十年,转吏部右侍郎,因被御史弹劾,引疾回乡,自此家居十八年。泰昌元年,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天启元年,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大学士。天启三年,转户部尚书,改武英殿大学士。有《介石斋集》二十卷、《孝宗大纪》一卷、《册立仪注》一卷,编有《皇明百大家文选》十七卷。  相似文献   

5.
朱声希是秀水朱氏家族最后一位文采斐然的人物。他的诗词有乡野气,而无缙绅气。具体说来,其试帖诗以刻划精确、比附密切为能事,工巧有余而情韵不足。其题画诗冲淡清雅,思亲怀友诗感情真挚,咏物诗细腻委曲,山水纪游诗明秀超逸。其词作嗣续浙西词派的流风余韵,以咏物词占优位,或浓妆淡抹,直写物象,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或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抒情言志。其纪游词善于将自然的清远之境运化成清新淡雅之韵。其题画词或侧重对画面的再现,或侧重对画面的升华,呈现出恬静淡雅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秀水朱氏是明清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官宦大家和文化望族之一,在江浙地区地域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秀水朱氏的通婚对象进行梳理,研究其婚姻状况和姻亲特点,能为撰写朱氏家族的整体实录,描绘家族人物的群体形象,了解其家族的婚姻观念打下基础。通过梳理和探究姻亲间的交往脉络,还可以看出他们对朱彝尊治学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简述刘子翚的生平与著述。运用抽样考察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刘子翚的诗作具有题材广泛、思想深刻和特点,艺术上具有沉痛悲壮、明朗豪爽的总体特色和转益多师、不拘一格的多样化风格,为后起许多诗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清代蜀中遂宁张氏家族,是著名的诗歌世家。其家族以科第起家,播声四海,驰名乾嘉诗坛。其家族有诗文流传至今者,多达50余人,一家男女尽能诗,为古今中外诗坛所罕见,人称"清代蜀中第一家"。他们在创作上以诗歌为主,在清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张问陶为最,被誉为"巴蜀元明清第一大诗人"。文章对清代遂宁张氏家族诗人、诗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堂号和斋名     
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号”。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着书写“堂号”的匾额;每逢年节喜庆之日,还在门前挂起书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当地的老百姓谈论某一家族时,喜欢以“某某堂”来称呼。例如:吴昌硕祖家被称为“三让堂吴家”、瞿秋白祖家被称为“八桂堂瞿家”、恽代英祖家被称为“承荫堂恽家”、李四光祖家被称为  相似文献   

10.
去年,《光明日报》等报道铅山发现石岩朱氏家谱的消息后,一些学者曾来信询及有关问题。本文作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作了专门介绍,认为朱熹手定婺源茶院世谱,以朱瑰为婺源始祖是审慎可信的。该谱虽经五次重修而基本保留了世谱面貌,对研究朱熹世系演变有重要价值,为此,作者研究了石岩谱的内容、结构,比较了历次重修,肯定了该谱的史料价值,提出了新颖的学术见解。  相似文献   

11.
朱长春是晚明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其作品宏富,但在以往研究中少有提及。然而从朱氏诗歌入手,对其作品加以梳理,就会发现其作品的独特价值,其诗呼唤亲情与咏怀人生,赞颂友情与指摘时政,向往自由与娱情山水,不离于情,不乖于理,清新雅致,自成风格。此外,朱氏还对当时文坛的复古之风予以批评,提出了自己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12.
名士总是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主流思想相联系的。清初的乡村塾师蒲松龄满身浪漫气息,却颇受当时经世致用氛围影响,志在“勋名”,尽管一辈子没能挤过科举的独木桥。他从未将自己当作名士,却也会流露出被目为名士的自豪。在他笔下,既有对名士的赞不绝口,又让一些名士出尽了洋相。在他身上,有以丈论名的传统,也有自己独特的痴与狂。  相似文献   

13.
李煜和赵佶同为亡国之君和词人,有着相似的人生遭际和某些相似的情感,但他们的词在诸多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艺术风格上,李词真率、自然,赵词富丽、工巧;在抒情方式上,李词纯情任性,深婉奔放,赵词蕴藉雅致,冲淡平和;在意境创造方面,李词清新明丽,疏朗开阔,赵词琐细绵密,凝涩幽晦;在亡国的致命打击下,李词是沉痛中的升华,赵词是凄惨后的销魂。所以李煜被称为"词中之帝",而赵佶只是个爱做词的帝王。  相似文献   

14.
岳振国 《湘南学院学报》2010,31(1):50-53,80
赵鼎臣在北宋后期闻名遐迩,文学成就卓著,有《竹隐畸士集》二十卷传世。赵鼎臣的文章诸体俱备,内容丰富,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亲友的深挚感情,其文立意新颖、见解独到,纵横捭阖、善为议论,笔酣墨畅,随意挥洒,语言风格质朴自然,明快畅达,在北宋后期别具韵致,独标一格。  相似文献   

15.
“朱子读书法”是朱熹总结出的指导学生读书学习的经验,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六个方面,贯穿着对教学方法、读书原则、学习策略、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理念。文章通过对“朱子读书法”各个方法的剖析,提出了四点启示,藉此希望对我国高等教育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朱熹的题诗为切入角度,考察朱熹与佛教之关系历时性的变化。从对朱熹不同时期题诗的分析可以看出:朱熹一生始终与寺院及热衷佛老的人相关联,朱熹的儒家性格与气质决定了他不甘心做一个超世隐居的晦士,因而也永远不可能达到禅师逸士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他一生都在这混沌的世间寻求一个平衡,儒的入世与佛的出世。  相似文献   

17.
《御赐归老青田诏》为明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遣使护送刘基还乡时所作,其言辞冷峻剀切,却又充满情感,透露出刘基在归附朱元璋前后的行迹,特别是为《明史》所讳言的一些史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为历来学者所肯定,可澄清后世对朱刘君臣关系的种种猜测,可谓朱元璋对其与刘基君臣关系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