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黄科技信息》2005,(2):15-16
黄河网报道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里,水流冲不走、搬不动的粗颗粒泥沙主要来自哪里?经过黄委多个部门的协同攻关,3月29日,黄委成功破解出了对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影响最大,粒径大于0.1mm,且粗泥沙输沙模数为每平方公里1400t以上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窟野河、皇甫川等9条黄河重点支流流域内,面积为1.88万km^2。此举将实现水土保持与黄河河道减淤的有机结合,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2.
1放淤固堤的必要性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由于泥沙淤积严重,造成了下游河道的不断抬高,成为地上悬河。黄河平滩流量由过去的6000m^2/s左右下降到目前的3000m^2/s左右,导致主槽过洪能力降低,河势变化加剧,增加了黄河下游的防洪难度。小浪底水库运用后,进入下游的水沙过程将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黄河涵闸工程引水必然引沙,针对引水渠淤积不能引水、清淤投资巨大的问题,我们研制了引水渠首减沙网帘装置及防淤扰沙船。在黄河涵闸停灌不引水时,应用减沙网帘装置,降低粗颗粒泥沙含量,使易于水流挟带的细泥沙进入渠道;在黄河涵闸引水期间,应用防淤扰沙船来提高水流的挟沙力,使泥沙随水流顺利地通过渠道而不落淤或少落淤。  相似文献   

4.
河流泥沙数学模型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数学模型是预测水沙运动和河床演变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一维数学模型、二维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关键技术处理等方面分别进行研究,分析黄河泥沙数学模型的应用,指出泥沙数学模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查清黄河泥沙特别是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探索多沙粗沙区产沙输沙规律和治理开发方略。黄委会1995年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界定及产沙输沙规律研究”列为水土保持科研基金重点项目,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协作研究。经过黄委会水文局、水科院、陕西师大、中科院地理所、内蒙古水科院、黄委会绥德水  相似文献   

6.
《治黄科技信息》2000,(4):14-14
造成黄河下游严重淤积的泥沙究竟来自何处?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单位的最新研究成果给出了确切答案。  相似文献   

7.
黄河以其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为主要特点,是历史上难以治理的河流之一。泥沙的不断淤积,使黄河下游河床逐年抬高,平摊流量相应减小。实行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黄河基本上保持了维持其健康生命的需水量,经过多次调水调沙及生产运行,平摊流量有所增加,黄河的生命力得以恢复。但黄河作为多泥沙河流的基本特性没有改变,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仍是黄河治理中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治黄科技信息》2007,(5):13-13
2007年黄河调水调沙于7月上旬正式结束,本次调水调沙实现了黄河下游主河槽的继续冲刷,进一步扩大了下游主河槽的排洪输沙能力。自2002年以来的连续6次调水调沙,共有4.2亿t泥沙被冲人大海,大大减轻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  相似文献   

9.
《治黄科技信息》2006,(6):27-27
新华网报道,黄河水利委员会专家日前告诉记者,他们在黄河中游禹门口至潼关河段,找到了一个可淤积泥沙100亿t的“大泥盆”,假如把这个“泥盆”装满,意味着下游“悬河”25年不再长高。  相似文献   

10.
《治黄科技信息》1989,(4):80-81
中科院贵阳地化所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室主任洪业汤副研究员提出黄河泥沙成因新见解:黄河舍抄置多寡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水土保持局一名官员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宁夏每年争取国家水土保持投入超过4000万元。截至去年底,宁夏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95万km^2.有效阻挡泥沙流入黄河。  相似文献   

12.
正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泥沙淤积是黄河下游洪水危害的根本原因。黄河的大量泥沙淤积,一方面构造了广阔的黄淮海大平原,成为历史上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另一方面在流经平原地区淤积形成的悬河状态,历史上曾给两岸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洪水灾害。由于泥砂问题,黄河成为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泥沙处理一直是黄河治理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对黄河泥砂治理进行理论研究的课题已有许多,但结合黄河泥砂的经济利用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把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投影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就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演示,深化地理概念,并形成空间观念。如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可先打出绘有黄河未形成“地上河”时的河道横剖面图,接着讲述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年复一年的沉积,不断抽动绘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积带投影片,说明河床不断抬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黄河的开发治理,放淤固堤是有效治理黄河的途径之一,是黄河下游目前在建工程中较多的项目。放淤固堤是利用泥浆船或泥浆泵将黄河河道内的泥沙通过输沙管道输送到黄河大堤以外,从而疏通河槽,提高大堤浸润线,消除险点、加固大堤的有效措施,是合理利用河道泥沙加固、加宽大堤的有效途径,可大大提高黄河大堤防御洪水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近年来,黄河水量持续偏枯,可供水量减少,供需矛盾增加。笔者从论述黄河水资源的特点入手,分析了黄河水资源紧缺的成因,提出了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的建议,以期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合拉达合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摇篮 ,人称母亲河。“黄河”之名称是因该河流经黄土高原 ,携带大量泥沙 ,水色尚黄而得名。在历史文献中 ,黄河有多种不同名称的记载 ,它们从不同层面反映了人们对黄河的理解和认识。春秋以前 ,并无“黄河”这一名称 ,说明黄河并非天然是黄色 ,而是因其流域植被被不断破坏所致。文献记载此前的黄河 ,多以“河”或“河水”名之。古文献《山海经》中记载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河道逐年淤积抬高,河道断面萎缩,过流能力降低,漫滩流量大幅度减小,致使黄河洪水出现小流量、高水位、大险情的特点.通过对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规律的认识,以黄河下游洪水不同时期水位的变化、洪水传播时间的变化以及漫滩流量和削峰作用的变化来论述下游河道淤积对洪水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河濮阳河段是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最重的地区之一。周定王五年,宿胥口河决,黄河下游发生有历史记载的首次大改道,黄河始穿濮阳境;宋代,因频繁决口,导致濮阳河段变化剧烈;清末铜瓦厢改道后,黄河再穿濮阳境。究其原因,除社会因素和落后的生产力制约外,主要是该河段为泥沙堆积的主要部位所致。  相似文献   

19.
《治黄科技信息》2004,(2):18-18
日前,水利部正式批复了《关于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的批复为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工程大会战的全面展开注入“定心丸”。  相似文献   

20.
《治黄科技信息》2004,(1):26-27
黄河网讯 2月2日,从黄委水文局传来消息,作为“三条黄河”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黄河下游河道断面测验体系建设已经完成,至此“原型黄河”的测验体系日渐完善。它将为日新月异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