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而梦境就如文章中一座遥不可及的蓬山,虽虚幻,却并非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不同程度地升华了主题。这里摭取几例梦境,谈点自己的看法。一、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蔡老师假装发怒,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教我们读诗,对老师的依恋,  相似文献   

2.
孩子在幼儿园里,与同伴不管发生什么大事小事,总爱求助于老师,这就是所谓的“告状”。我认为幼儿告状是对老师的信任,因此,对幼儿的“告状”要加以区别、正确引导,教幼儿学会如何“告状”。 一、要热情帮助同伴。有些小事本来相互间是可以解决的,如“老师××摔倒了”,或者“××鞋  相似文献   

3.
文章开头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不知不觉地转入正文。作者回忆着像姐姐一样的老师呵护学生们的岁月,一件件小事历历在目,每一件小事都拨动着作者的心弦,描写细腻,感受入微。  相似文献   

4.
小作者写的是读书中的小事:因偷懒而得到“大奖”——被老师逮着而罚背英语单词。 小作者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这故事既是小事又是大事,因为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必须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小作者以自己的体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精彩点评: 文章采撷了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与热爱。字里行间无处不渗透着小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深深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6.
老师的样子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通过桩桩小事,写出了一个老师的“样子”:具有博大爱心和无比耐心的母亲般的老师,本文有如下几点可供写作时借鉴:  相似文献   

7.
"老师,××把我的书扔在地上。""老师,××踩我的脚。"……其实这些事儿大都是不小心中产生的。经常有同学为了芝麻大点的小事化解不开来汇报,有的甚至大打出手。唉,现在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很多孩子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如果别人做错了事,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往往逮住他  相似文献   

8.
正今晚,拜读了晓晓苏老师的《七件衣裳》,看后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入眠。晓苏老师用质朴无华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将他在十七年中穿过的七件衣裳向读者娓娓道来,读着无比亲切。似是跟随他到了他的老家,在他年少的时光里走了一回。那年月,看到别人穿漂亮的衣裳简直羡慕得不得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买一件心仪的衣裳简直是望眼欲穿。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需要付出许多的努力。需要"每天放学  相似文献   

9.
这篇习作选取了师生之间最平常的几件小事,抒发了自己对老师的敬佩和热爱之情。这样的小事在每位老师身上可能都曾经发生过。如何把这样的小事写出新意来,小作者确实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所以才写出了这篇较好的习作。这篇习作中心很明确。他写老师热爱学生,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学生热爱老师,立志做一名像老师一样的人。习作围绕这一中心来写,读后使人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例如:老师带病给学生上课,就连平时淘气的学生也好了许多。这是老师热爱学生赢得的尊敬。这篇习作在结构上,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开头,引入中心…  相似文献   

10.
教学工作中,学科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被教师们所关注,同时渗透教育也不断地发挥着它特有的德育功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势在必行,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努力实践.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吃透语文课的特点,明确思想素质的渗透 古人云:"文以载道.""文"指的就是文章的表现形式,"道"指的就是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只讲"文"而不讲"道",还要通过对语言文字和表达方法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提高思想认识.例如,巍魏的《我的教师》,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教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文章详略得当,条理分明,结构清楚,全面展现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也表现了学生对教师的爱.  相似文献   

11.
王亚琼 《班主任》2007,(4):29-30
发生在我与老师之间的几件小事,至今记忆优新。并非我小心眼,芝麻大的小事记一辈子,我写出来,是想让老师们看看,老师有意无意的行为给孩子心灵造成的影响有多大。愿老师们警醒。  相似文献   

12.
说“东西”     
《语文知识》1998年第8期上有篇《不××=××》(作者姚远富)的文章,末尾那段关于“东西”的相声很有意思。我也见过一则类似的笑话,说是校长听地理老师的课,地理老师特意带了一只地球仪。上课时,地理老师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教室里多了什  相似文献   

13.
×××同学问:《小桔灯》写的是小姑娘的故事,为什么用“小桔灯”作标题?既然用“小桔灯”作标题,为什么写小桔灯文字那么少?要知道作者为什么用“小桔灯”作标题,就要先知道“小桔灯”有什么含义。我们知道,一件小东西,一件小事,如果含有某种意义,往往能给人以启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桔灯,从形式上看,是一件小东西;从课文内容看,写的是一种小事情。那么,这件小东西,这件小事情有  相似文献   

14.
课外阅读课上,有个学生捧着一本读物来问我:"老师,这是怎么回事?"我正在批改作业,扭头一看,原来他问的是关于文章作者的简介。文章的下侧分明地印着"作者×××(19××—)当代作家。"我告诉他:"这是介绍文章作者的文字,自己看看就行。"  相似文献   

15.
王守德 《山东教育》2008,(11):33-33
课外阅读课上,有个学生捧着一本读物来问我:“老师,这是怎么回事?”我正在批改作业,扭头一看,原来他问的是关于文章作者的简介。文章的下侧分明地印着“作者×××(19××-)当代作家。”我告诉他:“这是介绍文章作者的文字,自己看看就行。”  相似文献   

16.
在校园里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老师饿了,学生跑去买早餐;老师渴了,学生忙着去打水;有的老师大事小事都让学生干。有人说,学生要尊敬老师嘛,这点小事算什么。可是,很多时候,老师让学生干活,就像指使自己的私人“丫环”  相似文献   

17.
心跳的感觉     
吴益鹏 《新读写》2013,(12):28-29
作者通过几件小事,把心跳的感觉捕捉得很好,最后一段凸显了主题,短文的内涵也更深刻了。如果能够把老师和自己的交流描绘得更细致些.比如老师说了些什么鼓舞我的话,怎样的表情让自己感觉有了压力又有了动力等,心跳的感觉就能表达得更传神。  相似文献   

18.
熟悉的声音     
刘畅 《新读写》2012,(9):56-57
看得出,作者想用“民国风”来写作,所以有意把老师说成“先生”,而且行文过程中也保留着许多民国作家平实朴拙的文风。文章从小事入手,以简洁的语言,抒写了作者对穆先生的眷恋与爱戴,但在刻画穆先生对“我”的教导、影响和两人关系叶似可更加深入丰满一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是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位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儿,由于女儿在学校方方面面表现都较突出,班主任老师便邀请他们到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发言,重点谈谈他们在家中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本文便是王余标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细读本文,我们发现:作者正是借用日常生活中那些极易发生的、却又极易被人们忽略的小事,处处注意培养孩子方方面面的能力作者的教育理念是,这些小事“蕴含了丰富、无限的育儿机会”文章语言平实,读来让人回味,给人以启迪。本文作者是两人,但王余标同志在发言时,为了述说方便,用了第一人称。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重点感悟文中 7个小故事所表达的浓浓的师生情谊 ,体会叙事中融入的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二、课文解读《我的老师》是一篇至真至纯的老师的赞歌。作者用一颗纯真的童心深情地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 7件小事 ,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 7件小事从课内到课外 ,从校内到校外 ,从平时到放假 ,普普通通 ,但叙事中融入的自然纯真的感受 ,使文章生动感人 ,给人至真至善至美的陶冶。三、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1 .快速默读课文 ,不动唇 ,不指读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 .教师配乐 (歌曲《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