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成序 《现代教学》2014,(9X):73-75
<正>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需要我们从过度追求功利价值转向追求教育对人的幸福和发展本原价值的尊重与回归。充分体现以人作为目的的本原核心价值,以为人谋幸福作为教育的深层关怀,使追求幸福、获得幸福、生成幸福成为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过程。在分析此案例时,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小林作为一个人的合理需求,不仅关注他的"生存性问题",而且关注他的"存在性问题",即不仅  相似文献   

2.
人与教育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人的生命意义为主旋律的时代里,教育作为人的生存、成长和发展的产物,其基本理论问题也应该随着人对自身认识的加深而深化其思想内涵,使之更符合人的需求。人是一个自觉自为不断成长与发展的生命体,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重新审视人与科学的关系,建构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目的观,以适应新世纪人的本质发展对良好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实施了小班化教育的改革,出台了不少支持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政策。运用政策科学价值分析的方法,不难发现其中的共性:首先,小班化教育政策的推进需要政府权衡各方利益关系,在公共性和选择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其次,在小班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各地政府都面临着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取舍,常常在这二者之间摇摆;第三,在小班化教育实施的对象上,政策决策者往往迟疑着是"为了少数人"还是"多数人"的纠结。由此看来,坚定决策者进一步推行小班化教育改革,使多数人享有优质公平的教育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唯科技化与专业化价值观导致高等教育丧失了对终极目标和意义的追寻,高等学校异化为工作技能"训练所",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单一化、思维模式的片面化以及精神世界的单向化。"全人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人的生命活动的完整性,其核心是尊重人的发展潜能,同时使"学生—社会—人类—环境"实现协调发展。基于此,大学需要反思工具性价值取向,重建大学的批判功能;以"全人教育"理念重构大学课程体系;建设"文化校园",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5.
国利  杨成 《考试周刊》2013,(32):99-100
"学会生存"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口号,而生存教育就是要发掘人的各种潜能,增强人的生存能力。体育教育就是为生存打基础的教育,体育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其他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随着利益的调整和观念的转变,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使人们在多元价值理念的判断与取舍中,迷失了生命价值,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社会的冲击,教育忽略了学生作为个体生命应具有的自由、价值和差异."大一统"的道德约束和规训化教育使人精神贫瘠,甚至选择了对生命"自我"的放弃.教师教育应该重视生命化教育,应该帮助个体成全健全的生命,使个体发展的可能转化为现实;使个体有尊严地活着,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成就个体最大的幸福感,使生命在润泽中成长.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基本精神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教育活动不断促进生命个体的生成与发展,而教育活动中的人是一个具有心理差异、在具体环境中生活的个体.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作为一个思想家、文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荀况、王充等人的思想,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他的一生不但重视教育理论,更重视教育实践,注重教育的施教方法,主张儒、佛调和,教育要培养"忠君、孝亲",符合"公之大者"和具有"生人之意"政治理想的人才;提出"顺天致性"教育方法和"交以为师"的师生关系主张,对现代教育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胡岭 《中国教师》2008,(22):50-51
<正>美国有位总统叫卡尔文·柯立芝,在提到批评教育时,讲到一个形象的比喻:"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感觉不到痛。"作为老师对学生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曾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的知识和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虽然能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格,最要紧的是人要借着教育得到对于事物及生命价值的了解与感受,人必须对从属于道德性质的美和善有亲切的感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康的人,而健康的人应具有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正处于全面变革、全面转型时期。教育中一系列的教育变革现象说明了这一点。通过解读变革性教育实践及相关概念,剖析其主要特点:教育实践已是教学工作者的生活方式、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互反哺的研究方法成为主流、人始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这些变革性教育实践启迪我们重新评估教育的力量——教育价值。教育作为"人"的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其本然价值,即关注"人"的生命的和谐成长。  相似文献   

12.
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程度,是检验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和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内在特征,提升人的精神品质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追求;现代高等教育的价值迷失和精神发展的当代危机,呼唤精神教育;人的精神大厦的构建包括心理、道德和审美三个层面,因此精神教育的内容也是由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构成的一个大“道德教育”体系,三者是由浅入深、依次递进的动态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教育已经远离使人成"人"的本真,成为满足某种特殊社会需要的工具,使教育成为学生和教师长久而痛苦的"跋涉",因而呼唤教育使人成为"人"的本体价值回归。这种回归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广大教育者的意识觉醒和脚踏实地的渐进式行动。  相似文献   

14.
目前,"绿色教育"一词的基本用法还是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范式。这种用法还停留在实践策略层面,限制了自身的理论前景和实践广度。其实,"绿色教育"是一种教育隐喻。在它的隐喻空间内,潜藏着更多的喻意有待发现和发掘。根据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以下三组选择有助于完成这项工作:第一组选择有关问题属性。通过将"绿色教育"作为一个教育隐喻来使用,可以超越已有的种种意义界限。第二组选择有关问题领域。通过这种选择,"绿色教育"实现了对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超越,侧重点由内容主题转向了价值倾向。第三组选择有关发展定位。这种选择强调教育价值倾向的"绿化",进一步提升了"绿色教育"的立意高度,使其指向对整个现代教育的改进和超越。基于这三组逐步递进的选择,"绿色教育"有可能为飞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指引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来看,主体性教育是一种价值论或教育价值取向,旨在说明教育是一个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过程,因此,倡导主体教育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面对现代哲学对主体性理解的偏狭特别是过分夸大主体性,列维纳斯提出了为他的、相异性的具有他者性的主体思想,同时阐发了外在性思想的要义,强调为他性、非对称关系的伦理关系。其"他者性"的思想对全面理解主体教育、合理选择教育价值取向,乃至对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变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知识具有解释的价值,也具有功利的价值.教育过程中对知识的价值取向不同,就会造成课程目标、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评价的不同,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分水岭.将广泛和综合的知识作为背景,渗透和贯穿于人的整个教育过程(终身教育),称为背景教育.良好的背景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途径,使社会和社会成员免受危害,并在不可预测的危害中寻求新的适应,以求"更好生存"这一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资源短缺、供给不足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瓶颈,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增进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由于"精英教育"惯性、泛化"效率优先"原则和高职教育制度变革滞后等原因,滋生、繁衍、积累了大量的非公平现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必须把增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增加公共财政投入,依托市场机制扩大高职教育资源,真正"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改革招生、用人制度,扩大社会影响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与人生幸福的关系——教育目的论视角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幸福不是教育的目的,因为教育的目的是生产人的素质,生产人的素质是教育活动所刻意追求的;人生幸福也不应是教育的目的,因为以人生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会弱化教育的目的性动力,会使教育活动缺乏应有的秩序,甚至会使教育活动无法进行,会潜在地排斥社会的要求,导致价值强加的后果。但教育目的的实现与人生幸福又是相互影响、互为条件的,这体现为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幸福这一人生目的的核心性目标,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人生幸福的条件,人生幸福是"检验教育是否获得平衡和调和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劳育人"是具有时代性的教育命题.马克思主义对劳动概念的阐述为"以劳育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从人的实践视角出发揭示了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劳动;从人的交往视角出发论述了人类在劳动中所缔结的交往与联系;从人类解放视角出发论证了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劳动.与此相应,"以劳育人"的三个维度具体表现为:历史维度劳动使人的发展得以明确和坚定;实践维度劳动使人的品格得以塑造和丰满;价值维度劳动使人的价值得以彰显和实现.新形势下,需要廓清劳动教育的范围界定,不断阐释"以劳育人"的丰富内涵;应对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深入发掘"以劳育人"的独特优势;结合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始终坚持"以劳育人"的教育原则,方能凸显"以劳育人"的理论价值及现实关切.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愈来愈成为人们认同的教育思想.学生的发展首先是为了他能够成为他自己,成为他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并进而成为社会的建设者."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也是现代教育学所倡导的一个教育方向: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要,才能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等方面和谐发展,从而成为一个能自主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