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司汤达本名"亨利·贝尔","司汤达"这个笔名,为的是纪念作家在佛罗伦萨城和一位美丽的德国姑娘玛丽·司汤达的邂逅。1817年,他完成了旅行游记《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首次在作品标题下署了"司汤达"这个名字,名字下面还附加了一行补充说明:法国骑兵军官。塞缪尔·朗荷恩·克列门斯的笔名是"马克·吐温",这是密西西比河上的测水员常使用的标识水的深度的术语,意思是"水深两英寻",在这个深度,船只就能安全通过。克列门斯起这样一个笔名,是因为他曾经有过一段做领航员的经历,用"马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11,(12):52
法国小说家司汤达的真名叫亨利·贝尔,他一生用过109个笔名,"司汤达"是他最爱用的一个,是为了纪念自己在小城"司汤达"与一位美丽的德国姑娘的奇遇。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真名叫赛缪尔·朗荷恩·克列门斯,"马克吐温"是密西西比河  相似文献   

3.
“亨利·贝尔,米兰人,写作过,恋爱过,生活过。”这是按照司汤达生前的遗嘱,用意大利文刻在他墓碑上的碑文,贝尔是司汤达的原名。1783年司汤达出生在法国东南部的山区,他自称是米兰人,这与他的母亲有意大利血统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广大读者中间,知道司汤达的人很多,而知道司汤达要用《红与黑》和基佐换总理的人恐怕就不那么多了。司汤达(1783-1842),亦译作斯丹达尔。他生于一个律师家庭,一生正处于法国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大搏斗的时期,思想上受18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政治上拥护资产阶级革命,反对波旁王朝复辟。1800年  相似文献   

5.
司汤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奠基人之一。 “享利·贝尔,米兰人。活过。爱过,写过。”——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为自己写的墓碑铭,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司汤达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一生经历坎坷。早在青年时代,他就深受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影响。他曾因崇拜拿破仑而随拿破仑大军南征北战。  相似文献   

6.
司汤达(1783~1842)原名亨利·贝尔,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高尔基曾经指出:"司汤达是在资产阶级胜利之后,立即就开始敏锐而明确地表现它的特征的第一个文学家,他揭示出资产阶级社会内部腐化的不可避免和它的愚蠢的短见。"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拉辛和莎士比亚》《红与黑》《巴马修道院》《意大利轶事》。  相似文献   

7.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著《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的墓碑上,刻着他本人生前写的铭文: 阿里哥·贝尔.米兰人。活过,爱过,写过。阿里哥·贝尔是他的名宇,司汤达是他的笔名。他出生在法国的格罗诺布尔,十七岁时离开了令他窒息的家庭,到了意大利的米兰。他热爱米兰,此后便自称米兰人。  相似文献   

8.
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6),满族,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  相似文献   

9.
笔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在文学史上,有的作家笔名之多,令人吃惊,如鲁迅有130多个笔名,法国司汤达竟有200多个笔名。有的作家则一生几乎不用笔名,如诗人臧克家等。  相似文献   

10.
艾伯特·史怀哲(AlbertSchweitzer,1875-1965),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神学家、医学家、音乐家,“非洲之父”,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20世纪划时代的人道主义者。他二十五岁就获得神学和哲学博士。二十九岁时,他放弃了蒸蒸日上的学术地位和演奏生涯,重新进入医学院学习。1913年,史怀哲完成心愿后,携妻子海伦(Helene)远赴法属的赤道非洲,建立了史怀哲医院,为非洲人民奉献爱心。在  相似文献   

11.
《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是美国文学中的短篇佳作。作者马克·吐温(1835—1910)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整个美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之一,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马克·吐温原名塞莫尔·朗荷思·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意即“两(口寻)”,水深两(口寻),即十二(口尺),船就可以通过。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当领航员时,经常听到测水员高喊“两(口寻)”这种声音,于是便用它作了笔名。马克·吐温出生于密苏里州  相似文献   

12.
原苏联作家高尔基,原名为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希柯夫,“高尔基”一词在俄文中是“苦命”的意思。高尔基由于父母早亡,仅读了两年书,11岁就开始在社会上谋生,拣过破烂,当过学徒,做过看门人、更夫、码头工人,遭受了数不清的人间苦难,所以为了纪念自己的经历,就起了个“高尔基”(苦命)的笔名。法国女作家奥罗尔·杜班,为了表示独立自主和妇女解放精神,用了男性笔名“乔治·桑”。日本作家长谷川夏之川,发表处发作《浮云》时,出版商因他是无名小卒不予出版,一气之下,他就取了个日语“死掉了最好”的谐音笔名“二叶亭四迷”以示抗议。俄…  相似文献   

13.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的作品(尤其是小说)以简练、幽默诙谐、散发着浓郁北京味的语言风格为特色。老舍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14.
作家喜用笔名,中外皆然;因长期使用某一固定的笔名,最终以笔名名世,而原名却被人们遗忘的现象,在国外也屡见不鲜。高尔基原名是阿历克塞·玛克西姆维奇·彼什柯夫·他取名高尔基(俄文‘痛苦’的意思),是为了不忘自己艰辛的生活历程;马  相似文献   

15.
李边 《小学生导读》2014,(11):20-21
正我们熟悉的好多作家名字,其实不是他们的原名,而是笔名。给自己取个笔名可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你知道一些作家的笔名是怎么来的吗?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4月,他发表了《狂人日记》,用了鲁迅这个笔名。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笔名的:母亲姓鲁;周鲁是同姓之国;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作者链接】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少年时代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初中毕业后,考入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赴法国学习绘画,喜欢现实主义的作品。由于爱好法国著名诗人波特莱尔和兰布的诗作,终于摒弃美术,开始写诗,  相似文献   

17.
唐书哲 《新高考》2015,(2):23-30
欧·亨利(O.Henry,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短篇小说家,生于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斯博罗(Greensboro,North Carolina),父亲是内科医生,母亲在欧·亨利三岁时因肺结核去世。波特从小便热爱阅读,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作品,尤其喜欢《一千零一夜》(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和《忧郁的解剖》(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欧·亨利先后做过药剂师、农场工人和银行出纳等工作,1898年因挪用公款被捕入狱,在狱中开始以欧·亨利为笔名发表小说,大受欢迎,1901年因表现良好提前获释。1902年,欧·亨利迁往纽约,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多产的一段时间,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1910年因肝硬化去世,享年48岁。  相似文献   

18.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相似文献   

19.
霍恒丽 《学周刊C版》2010,(12):195-196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原名塞缪尔·朗荷恩·克莱门斯,因为他从小幻想当一名领航员,就用密西西比河上轮船领航行中水手们测水时的喊声“马克·吐温”做了笔名。这句话的意思是:水深12英尺,表明船可安全通过。马克-吐温后来真的做了一个时期的领航员,在大河上下航行和停泊。  相似文献   

20.
魏巍(1920.1.16-2008.8.24),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