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史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历史上各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对应于传统社会中族群成员文化心理需求的多样性、立体性,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文化内涵亦呈现出多样性和立体性的态势。即使同一民族,其创世史诗的叙事方式、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亦同中有异。《查姆》、《梅葛》是彝族的两大创世史诗之一,且主要流传于楚雄州境内的彝族中,但二者也不属于上述情况的特例。以创世史诗中普遍言及的创世主题为例,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解码神话中的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对深度解读彝族历史的远古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梅葛》和《查姆》是楚雄彝族从古至今口耳相传的史诗。这两部活形态的史诗之所以广为传播、在流传区域彝族群众中家喻户晓,与口头程式有极大的关系。运用“口头程式理论”,通过文本分析来探讨《梅葛》和《查姆》的口头传统特征,对史诗语词程式中数字程式、人名程式、方位程式的分析和句法程式中平行句法程式、韵律情况的分析,指出《梅葛》和《查姆》中较为典型的程式运用情况,这些程式的运用为史诗吟诵者提供了记忆上的便利,也加强了史诗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文山学院学报》2016,(4):62-66
《梅葛》《查姆》与《圣经·创世纪》虽是隶属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史诗,但都反映了远古人类在同恶劣自然环境斗争中形成的"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祖先社会早期生活的遗迹再现,也被称为"原始意象"或"原型"。借助原型批评理论,对比研究《圣经·创世纪》与彝族史诗《梅葛》《查姆》创世的异同,解读希伯来先民和彝族先民的"集体无意识"。同时,从文化差异的角度阐释二者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神话学和美学的角度对被誉为彝族"根谱"的彝族创世史诗《梅葛》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彝族先民基于对生命统一体的认同而形成的体现在对创世神和祖先神崇拜上的原始共同意识。  相似文献   

5.
彝族是云南二十二种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由于地域辽阔,居住分散,支系繁多,解放前彝族社会发展的极不平衡,这样使得彝族民间文学具有丰富多采、绚丽多姿的特点。就奕族史诗而言,目前已经搜集整理、发表出版的就有《梅葛》、《查姆》、《阿细的先基》、《勒俄特衣》、《阿鲁举热》等五种。本文就我搜集《梅葛》中了解的一些情况,侧重从彝族民俗的角度,对史诗《梅葛》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洪水再殖型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著名故事类型,彝族洪水神话是茂缅亚型的主要代表,彝族与他民族间在洪水神话这一主题上体现出诸多明显的联系与相互影响。纵观洪水再殖型故事,主要存在四类典型母题,而彝族的四大创世史诗之一《查姆》则统摄了这四个典型母题。现以《查姆》为例,从时空的角度,以纵向的历史观和横向的地理概念剖析文化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相似文献   

7.
创世史诗中神迹的不完美,赋予了史诗耐人寻味的独特魅力和隽永的艺术风格。《冷斋调》和《俚颇古歌》是著名的彝族创世史诗《梅葛》的两个异文本,在彝族地区至今仍然在当地民间广泛流传。史诗通过天地的不完美、万物的不足、不能永生的遗憾和兄妹婚的无奈四个方面,达到了史诗中神话色彩与纪实风格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荣格原型理论对史诗《梅葛》的神话原型进行分析。史诗中的格兹天神与许多神话中的创世神一样, 是宇宙之父原型, 也就是一个男性的创世英雄原型。它对应于父权社会, 并得到父权社会的支持。史诗中的葫芦是一种容器, 它包孕了人类, 是母体崇拜原型的体现, 也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母体经验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 它对应于母权的社会意识。史诗中洪水神话的洪水考验 (或是灾难考验) 是通过原型, 它对应于广泛存在于各民族中的成年通过仪礼。史诗《梅葛》中的神话原型正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直接经验沉淀凝固而成的人们心灵深处的集体的梦。  相似文献   

9.
《梅葛》是一部彝族史诗,具有史诗的韵味和彝族独特的民族性格。《〈梅葛〉的文化学解读》集《梅葛》研究之大成,把研究的触须延伸到审美、哲学、宗教、道德、经济诸多领域,拓展了研究视野,发掘了《梅葛》的多元文化价值,从研究方法到学科领域,既突破传统,又兼容并蓄,建树卓异。  相似文献   

10.
创世史诗是民族的集体记忆在历史延续和流变过程中不断沉淀和积累的结晶,具有历史的性质;同时,它往往以幻想的艺术形式来解释天地、万物、人类以及民族的起源,具有诗性的气质。流传在云南楚雄双柏地区的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就是通过对历史记忆和审美想象的集中书写,表达了极富生态文化内涵的观念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