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我台也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宣传任务。至此,我本人已经连续四年参加了全国人大会议的策划报道,连续七年参加了全省“两会”的宣传报道,特别是今年策划全省“两会”、全国“两会”的报道对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令我受益非浅。在这里,我就如何搞好“两会”报道策划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和感受,希望广大同仁特别是参加过两会报道的前辈和老师们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2.
2003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是继党的十六大以后,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又一件大事。这是一次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动员和组织各族各界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大会,也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这次大会,赋予今年“两会”报道以特殊意义。 作为全国政协机关报,全面、准确、充分、生动地报道好“两会”是《人民政协报》今年一开局所面临的重大任务。我们从年初开始,着手部署安排“两会”宣传计划,有关“两会”的报道春节后已经在报纸上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是党的十六大之后召开的重要会议,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今年的“两会”,是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继续,是进一步落实十六大部署的继续。搞好“两会”新闻报道,对于进一步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积极进取,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而共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日报编委会对今年的“两会”报道高度重视,严格遵循中央批准的“两会”新闻报道计划,确定了今…  相似文献   

4.
高方 《传媒》2015,(5):8-10
作为一名媒体记者,尤其是专业期刊的记者,能参加全国“两会”的采访报道,既是光荣的任务,也是从业的梦想.万物复苏之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政协的5000多位代表委员们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殷切期许为国家改革发展谋大计、出良策,为圆“中国梦”扬正气、传民声.本年度“两会”,《传媒》杂志获得了一个难得的上会采访名额,特派本人上会,记录和报道此次“两会”的盛况.  相似文献   

5.
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最后一天,也是新华社设在人民大会堂的“两会”新闻报道中心最繁忙的一天。 8:10 新华社“两会”报道领导小组的朱承修和彭树杰同志像前几日一样从新华社大厦北门上车,前往报道中心。  相似文献   

6.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是新一届国家和政府机构、人大、政协第一次报告工作的会议,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搞好“两会”的新闻报道,对于进一步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而共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日报编委会对今年的“两会”报道高度重视,编委会和总编办公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两会”报道工作,严格遵循中央批准的“两会”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会出现优秀政治记者吗?一年一次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又结束了。说来也是我的一种“幸运”,从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始至今,我已陆陆续续参加了5次这种重要的“国会”报道。前几次,代表中风平浪静,大会按部就班,记者的新闻嗅觉似乎也‘丧失”了。而从去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始,民主气氛渐浓,整个“两会”  相似文献   

8.
3月15日下午,意义深远的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胜利闭幕,晚上6点30分,浙江电视台设在梅地亚中心的全国“两会”北京直播室开始通过卫星向杭州发回今年“两会”的最后一档新闻。 10分钟后,“北京直播室”播出最后一条新闻,随即,北京和杭州的图像交接也顺利完成。此时此刻,在场的记者、编辑和技术播出人员都轻轻地吁了一口气,经历了14个紧张忙碌的昼夜,这次不同寻常的全国“两会”报道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作为亲历这次“两会”报道的记者,我们为这次成功的创新实践感到自豪,也对地方电视媒体如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两会”,是在我们国家进入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这个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肩负着规划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世纪开篇的历史重任,同时这次会议也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两会”。做好“两会”的宣传报道工作,对于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十五”计划,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对人民日报来说,今年的“两会”报道,是在进入新的世纪、启用新的采编业务大楼、采用新的采编系统后的第一个重大战役性报道,也是报纸改  相似文献   

10.
《新闻记者》2005,(4):F002-F002
当年的全国“两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3000多名记看报名采访。3月3日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开幕.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众多记者集中到人民大会堂,聚焦“两会”代表、聚焦盛会盛况。  相似文献   

11.
开栏的话每年春天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对“两会”的报道也是中国新闻界每年必演的“重头戏”。多年来 ,新闻界在“两会报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把“两会报道”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水平的问题。事实上 ,这个问题不仅是新闻业务问题 ,它还牵涉到新闻媒体如何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两会”精神 ,从而促进社会的平衡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等重大问题。因此 ,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两会报道”的水平就显得非常必要。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鄢光…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外传媒争相报道的重点。作为十届全国人大、政协的最后一次例会,2007年的全国“两会”吸引了20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是“历年最多的一次”。对这一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和公众利益福祉的重  相似文献   

13.
3月1日。湖北日报派出精兵强将。参与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报道。此次“两会”报道,前后15个日夜。前方记者与报社大本营紧密协作,开设了“网络问政”、“面对面”、“新闻会客厅”、两会特稿”、“我为两会建一言”、“张眼看两会”等栏目,全方位、多视角展示湖北代表团代表、驻鄂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全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聚北京,参政议政,共商国是。每年的全国“两会”,都因其特殊的重要性而倍受世人关注。作为主流新闻媒体,报道好“两会”则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省级党报《新华日报》的记者,我有幸连续6年参加了全国“两会”的新闻报道工作。每年的全国“两会”,在我看来,也是一次新闻“大会战”。从中央各大媒体到各专业媒体、地方媒体,从广播  相似文献   

15.
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人民日报编委会对“两会”的宣传报道高度重视,除精心组织新闻报道外,还要求在言论上很好地体现和宣传会议的精神,既抓好社论,也抓好小言论。“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共发表“两会漫议”8篇,“记者随感录”11篇。“记者随感录”是今年的新品种。这些四五百字的小言论犹如一朵朵小花为人民日报“两会”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两会”的报道也是中国新闻界每年必演的“重头戏”。多年来,新闻界在“两会”报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把“两会”报道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水平的问题。2012年的全国“两会”。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和江西电视台充分发挥传播优势,开拓报道思路,积极创新“两会”报道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1月23日至30日,河南省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和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分别在郑州市召开。经过去年省“两会”和全国“两会”报道的初次“试水”,记面对“两会”报道不像去年那样没底了。经验,使大河报报道的“两会”在同城媒体同题作中略胜一筹。采访“两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更不敢有任何越轨行为,必须在画好的圈圈内“跳舞”。因此,报道“两会”,对党报来说,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   

18.
参加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采访的中外记者达1400多名,为历次“两会”之最。今年“两会”之所以如此吸引记者,不仅在于是一次换届的会,还在于这是党的十四大之后召开的第一次“两会”,为举国上下所关注。加之,这次会议举办“新闻报道奖”,也吊起了记者们的胃口。因此,“两会”对新闻记者们来说是一次“全国写稿锦标赛”,而为了成为参赛的佼佼者,各路记者竞相亮出奇招、绝招,展开激烈的“新闻大战”。“两会”期间,无论是在人民大会堂,新闻中心,还是代表、委员住所,随处可见记者们步履匆匆采访的身影。如某位记者物色到一位采访对象,刚进行采访就有同行围拢过来。还常出现这样的场面:七八个话筒同时伸到某个被采访者面前,照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各省、市代表团的随团记者也不甘示弱,充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会出现优秀政治记者吗? 一年一次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又结束了。说来也是我的一种“幸运”,从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始至今,我已陆陆续续参加了5次这种重要的“国会”报道。前几次,代表中风平浪静,大会按部就班,记者的新闻嗅觉似乎也“丧失”了。而从去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始,民主气氛渐浓,整个“两会”由于代表们的民主要求而趋向生动、活跃。被国外舆论称之为“举手机器”的中国式人民代表中,开始有人对主席团已经通过的决议、议案有选择地赞成、反对、弃权,并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高坐于主席台上的中央领导人陈述自己的反对意见,这标志着中国的人民代表正在走向真实、走向成熟。新闻本体的变化,使采访“两会”的中国记者也一反常态,变得愈加活跃和主动。我们曾为此而沾沾  相似文献   

20.
“代表入京华,聚八方生气”——人民日报记者对参加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精神面貌的描述,同样适用于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这次“两会”,的确不同寻常,因为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早在全党全国传达贯彻。神州大地春来早,代表、委员情绪激昂,会议气氛轻松活跃,为“两会”报道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