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就报道要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刻而富有哲理。但同样也要以小见大,贴近受众。那么,如何让“高高在上”的成就报道与老百姓的距离拉近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2.
孙鹏 《新闻实践》2005,(8):45-46
在我国传媒市场,党报所具有的影响力毋庸赘言。怎样让党报更好地贴近群众、增强市场影响力,已成为传媒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两个方面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报道内容与报道方式的改进与创新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其“规定动作”比其他报纸多,党务政务信息、政策等时政新闻占大头。时政新闻多属于硬新闻,而硬新闻“硬度”高,要做到吸引读者眼球、满足读者需求、受到读者欢迎实属不易。因此,党报必须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淡化工作味,以丰富翔实权威的内容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3.
热点通常是各种矛盾的聚集点,在如何对待和报道热点问题上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害怕热点,惟恐报道热点激化矛盾,产生导向错误和负面效果;一种是炒作热点,借助热点报道吸引受众眼球,而不顾及社会效果。《深圳特区报》在抗非典报道中,坚持正确的报道思想,不回避热点,而是借助热点强烈的传播辐射能力,引导舆论,强有力地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抗非典报道坚持“顶天立地”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做好党的宣传员是谓“顶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好群众的服务员是谓“立地”。在今天,“顶天”与“立地”的实质是在…  相似文献   

4.
地方党报重视、关注“三农”报道责无旁贷。那么,怎样搞好“三农”报道,使之更好服务于农村工作呢?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给农民提供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总结农民致富的典型,反映农民的忧虑、困惑,才能深受农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重要讲话中,提出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新闻观念、创新新闻内容、创新新闻形式、创新报道方法、创新报道手段。”并要“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贴近、五个创新、五个作用”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6.
焦点类节目具有新闻评论的属性,是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这一类节目从选材上要求把视点始终对准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要求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它不仅要追踪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生长点”,旧事物的“衰亡点”,更要揭示新旧事物的“碰撞点”。这些正是百姓关心的热点,也是百姓应知而未知的难点,因此,理应成为焦点类节目的视点。  相似文献   

7.
选准、重投这“一石”陆先荣各新闻媒体为了更紧地贴近实际、生活和群众,纷纷推出《热点访谈》《热点追踪》《热点扫描》《热点分析》……有的报道热,受众反应也热,获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有的报道热,受众反应不怎么热,甚至冷淡,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是“热点”报道...  相似文献   

8.
毋庸置疑,地市党报新闻宣传必须始终如一地做到“三贴近”。那么,地市党报广告宣传是否也应做到“三贴近”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我国,广告是促进经济发展、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地市党报广告要坚持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必须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9.
体验式报道——新闻“三贴近”的好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领导同志在谈到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时强调,要“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为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笔者认为应当倡导创新群众喜爱的体验式报道,它是“三贴近”的一种好形式。体验式报道,何以受欢迎?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这种报道真实、自然、亲切,现场感强,有可读性。我国新闻界前辈范长江在上世纪30年代采写的《中国的西北…  相似文献   

10.
面对激烈的竞争,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那么,报纸新闻宣传如何才能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呢?笔者认为,只有从思想感情、报道内容、报道语言等几个方面改变现有的作风,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三贴近。  相似文献   

1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形势下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各媒体都应当身体力行地遵循“三贴近”的原则,不断改进新闻宣传。那么,老年报应如何突出贴近性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拓展报道领域,在贴近中强调时效性当今是信息时代,广大读者渴望及时地获取更多的信息,而老年报的“不足”则难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综合评估老年报,有两大弊端:一是信息容量小,报道内容窄,基本是老年新闻、老年工作、老年保健、老年文化四部分。二是新闻不新,没有时效性。报纸类似“厂报”和“简报”。可以想象,如此…  相似文献   

12.
在报业竞争日益加剧,各类媒体都在千方百计寻“热点”、“卖点”新闻的时候,地市党报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我们的体会是:发挥地市报接近基层的优势,积极关注民生,做好相关报道,利于增强地市党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地市党报优势反映基层群众心声报纸贯彻落实“三贴近”的要求,要在诸多方面努实践和探索,但毫无疑问,关注民生、做好民生报道实现“三贴近”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关注民生、做民生报道成为各主流媒体共同关注的重点,绝不是然的,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世纪之后,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新闻领域的一种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3.
“透视节目”是近年兴起的新闻性与思辩性结合的节目,具有展开报道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心态的基本特征,属于深度报道范畴。由于迄今为止,新闻文体分类中尚无此项,新闻实践中也缺乏明确的界定,甚至名称也不统一,本文姑妄称之为“透视类节目”或曰“透视报道”。近年来,透视类节目在报道社会“热点”的同时,本身也成为新闻媒介间竞争的“热点”。对此,新闻界看法不尽一致。有的认为透视类节目抓住社会热点,贴近人民  相似文献   

14.
一直都说让我们的报纸贴近读者,而且是强调要“贴近,贴近,再贴近”。那么,贴近读者的切入点在哪呢? 一、贴近,首要克服“疏远”。 “疏远”是一种意识。比如,以往长期存在的“报纸是指导者”的观念,虽说强调了改变,但“我说你听”“我写你看”类的报道还是时而见诸报端;新闻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常常不自觉地使用“要求如何”“应该怎样”之类居高临下的口吻等等。  相似文献   

15.
光明日报的“每月聚焦”是设在一版(要闻版)的栏目,它不属于某个部或某个版面,而属于整个编辑部。“每月聚焦”的题目都由编委会召集有关部门研究确定,并指定由一个部为主或几个部联合实施。该栏目自1995年创办以来,主要呈现下面几个特点—— 抓社会热点 负起社会责任 近两年,光明日报实行“两重(重点报道、重点文章)开路”的报道方针,“每月聚焦”栏目是在报道方面的重中之重。这个“重”首先就是要选择“事关大局、事  相似文献   

16.
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改进有关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等工作。会议提出要“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那么怎样做才能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呢?让我们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一些探讨。新闻媒介(WHO)作为传播者的新闻媒介自身(WHO)来说,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就要将自己的定位找准,不要将自己凌驾于群众和生活之上,要把自己深深地根植于群众和生活之中。正如穆青所说:“作为一个记者…  相似文献   

17.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教育周刊是教育报道的主要阵地,与广大读者有密切联系。因此,办好教育周刊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要办好这份教育周刊并非易事。教育周刊的读者群体从幼儿到大学教授都有,这要求教育周刊不仅具备权威性、政治性、新闻性、时效性、专业性。还要具备有趣味性、灵活性、服务性。此外,由于教育行业有暑假寒假,即“旺季”“淡季”,这就要求要教育周刊要遵循教育规律,抓住教育热点,报道教育新闻做到“动静”,结合各种节日假期策划精品专题。基于教育行业的特殊和重要性,要办好教育周刊,就要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教育部门、贴近学校和老师、贴近学生和家长。  相似文献   

18.
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报是否可以做好主旋律报道?主旋律报道有没有可读性?都市类报纸对这类报道是被动应付,还是主动出彩,做出效果和效益?这是近年来媒体一直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认识主旋律报道与媒体市场化之间的关系.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新闻宣传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恰恰为我们科学地评价二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个切实的支点.  相似文献   

19.
政务报道贴近性不强、舆论监督乏力,一直是地方党报的两个“软肋”。而处在最基层、直接服务党委、政府和群众的特殊地位,又迫切要求地方党报把这两个“软肋”都硬起来,服务好党委、政府和群众,否则就会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丢掉地盘,失去读者。从2004年创办具有子报性质的《济源日报·王屋晨风》起,我们就拿出一个版面倾力打造“政务热点追踪”,拿出一个版面重点经营“行风对话”。我们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做深、做活、做透政务新闻和舆论监督,把推动政府工作和关注民生民意作为重要一环,努力搭建构建和谐社会的平台。一年来,“政务热…  相似文献   

20.
今年的“两会”报道,时间紧,任务重,热点多,亮点多,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都很强。《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组遵照中央关于“两会”报道的总体要求和编委会的具体要求,贯彻编委会推进编采分开、改进新闻报道的方针,坚持一个导向(正确舆论导向),实现两个统一(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的统一,思想性政治性和知识性可读性的统一),落实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四个结合(导向性与新闻性结合、指导性与可读性结合、权威性与群众性结合、思想性与服务性结合),努力把守住底线不出错,改进创新多出彩,出色完成了今年的“两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