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有学者将"乾嘉三大考史名著"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在乾嘉学者眼中,赵、钱、王三书都是考据书,只是考据的内容和方法不同。他们称赵书不如钱、王二著,是因为赵书的考据最容易;张之洞却反其道而行之,极为推崇赵书。他在任四川学政时,于《8轩语》和《书目答问》中积极肯定《廿二史札记》的价值,后又在《劝学篇》及科举改制实践中继续强调此书的应时之需。两者结论大相径庭,乃是因为前者立足于史学研究,后者立足于史学教育。  相似文献   

2.
陶成章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革命家,受西学和"新史学"的影响,他决定以史学为革命武器,并写成《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一书。书中体现了陶成章关于史家叙事应专叙民族盛衰之原因、强调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重视因果关系以及主张利用其他学科进行研究、重视神话的史料价值、世界史观等的新史学思想,对新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朱志先  张霞 《文化学刊》2011,(2):180-184
内藤湖南(公元1866年—1934年)是日本"中国学"创始人之一,著有《中国上古史》、《中国上古的文化》、《中国近世史》、《中国史学史》、《燕山楚水》等著作。内藤氏《中国史学史》一书,由马彪翻译,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刊》2012,(3):194+193
<正>李治亭,男,汉族,山东莒南县人。1942年1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曾任吉林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现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传记组副组长。他长期致力于清史、东北地方史、晚明史研究,相继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史学月刊》、《史学集刊》等国内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是中国传统史学向近代转型的关键阶段,新旧杂糅、中西交汇,史学界名家辈出,巴蜀学人刘咸炘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以中国传统经史之学为依托,探索史学的更新之道,构建出一个以"察势观风"为理论内核的学术体系,并以此理论为指导重新解读乾嘉学人赵翼的史学代表作《廿二史札记》。他对赵翼史学的阐释与梁启超等主流派学人迥异,呈现出另一种接受风格。借助刘咸炘对《廿二史札记》的论述,不仅可以加深对赵翼史学的了解,还有助于全面认识他个人的史学成就。  相似文献   

6.
《尚书》有古文和今文经两个传授系统,它们之间的异同一是影响到司马迁对《尚书》的认识和评价;二是对司马迁撰写《史记》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研习《书》的过程中,司马迁赋予《书》两个相互关联的文化品质:一是记事;二是为先王政典。前者是说《书》保存了大量的上古史资料;后者是说《书》是先王留下的统治大法,是政治中的典范。这两个方面的拧结既表达了司马迁对《书》的看法,同时也透露了《书》对《史记》思想的渗透作用。《书序》产生于《史记》之前,是司马迁撰写上古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7.
<正>雷小山是中国市场研究集团创始人及总裁,该集团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战略市场调查公司,为跨国公司、中国企业、私营公司、对冲基金等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并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利。他常在西方主要媒体担任出镜嘉宾或发表文章,2012年出版的《廉价中国的终结》一书曾为国际畅销书。《山寨中国的终结》是他对中国创新发展历程的观察,全书基于5000多次访谈而成,案例详实。  相似文献   

8.
《五礼通考》为研礼者常用之书,其中备载历代五礼事迹,也多为史家参考。但该书大量袭用《古今图书集成》相关内容,影响成书品质。即以王鸣盛所编军礼部份而论,由未能核查原书、仅仅转引《集成》所造成的讹误、混乱与缺失已颇严重,纂修者难辞其咎。今日利用此书,当注意及之。  相似文献   

9.
吴怀祺主编的 1 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黄山书社出版 )陆续推出 ,其中的宋辽金卷 (吴怀祺著 )、元代卷 (周少川著 )、明代卷 (向燕南著 )和清代卷 (王记录著 )等 4卷已于 2 0 0 2年 5月在北京的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参展。据我所知 ,另外几卷是吴怀祺、林晓平著的《总论·先秦卷》、汪高鑫著的《汉代卷》、庞天佑著的《三国魏晋南北朝卷》、牛润珍、吴海兰、何晓涛著的《隋唐卷》、陈鹏鸣著《近代前卷》以及洪认清著的《近代后卷》已经付梓。作者基本都是在这史学思想领域内从事多年的研究者 ,深厚的积累 ,执著的追求 ,保证了这套书具有独…  相似文献   

10.
何辉 《对外大传播》2013,(12):60-61
美国人倪维思(John Livingston NeviUS,1829.1893)是基督教北长老会教士,他于1854年来到中国,在浙江宁波、山东登州、烟台等地区传教。他的著作有《中国和中国人))、《天路指南》、《神道总论》等。他的妻子为他写有传记《在华四十年:倪维思生平》。《中国和中国人》一书反映了他的中国观念,对中国和中国人有比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