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阅两则报道颇感迷惑。4月30日,辽宁省发生满载春游小学生的大客车与火车相撞事故,伤亡人数当然成了读者关心的问题之一。但5月1日《南京日报》转引新华社消息时所加标题却令人读后觉得“题不对文”;5月11日《法制日报》第二版登载的通讯《辽宁四.三0特大惨案始末》又与消息中的死亡人数存在差异。问题之一是学生死多了? 《南京日报》的标题肩题称:春游小学生三十六人死亡,三十八人受伤。但消息中说:“当场有29人(包括  相似文献   

2.
拿起今年11月3日的《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和11月2日的《乌鲁木齐晚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邓小平文选》第一、二卷第二版在我区首次发行的消息。阅读之后,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刊登在这三家报纸上的这同一内容的消息,它们的标题或有错误或欠妥。标题犹如新闻的眼睛,眼睛是容不得灰尘的。同一内容的消息标题在自治区有影响的三家报纸上同时出纰漏,这不能不发人深思,值得同行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刊林漫步     
西方通讯社要求记者掌握消息、通讯、述评、特写等各种新闻体栽的写作方法,尤其要精于消息的写作。他们对如何写好消息都有书面的手则,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有如下几点: 一、标题 要简洁醒目。如美联社记者劳伦斯·戈布赖特的代表作标题:《林肯总统遇刺目击记》;1994年出版的《新闻报道精品选》中还列入了新华社记者写的新闻标题《一曲“凤凰琴”感动亿万人》、  相似文献   

4.
标题的诗化     
在我国新闻标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标题诗化的表现手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古代报纸最早的标题,是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正月十九日《京报》上刊登的一条动态消息的标题;《乾清宫门,为阉章龙伏诛》。这条标题,就是一种诗化的标题。标题制作被列入报纸的编辑范围后,报纸上出现的分类题,如创刊于1872年的上海《申报》上的《上林春色》、《西湖棹歌》、《鸳湖渔唱》等,也是一种诗化的标题。后来,分类  相似文献   

5.
一家都市报在头版刊发这样一条消息:省新华医院一名医生先后收受患者2800余元红包,被该院吊销医师执照一年,并被安排到医院洗衣房当一年洗衣工,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罚款5000元。该消息标题的主题为《医生收“红包”罚做洗衣工》。后来,《报刊文摘》在转载《医药养生保健报》同样内容的消息时,标题为《医生收红包改做洗衣工》。“两报”的标题仅一字之差,前者为“罚”,后者为“改”,我认为后者的标题比较准确。因为在我们国家,只有社会分工不同,做任何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医生违纪违规,处罚其去当洗衣工,那就有贬损…  相似文献   

6.
最近翻看报纸,读到了一条"新闻",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1 这条"新闻"的标题是"求职无望,一级厨师跳楼获救",从标题看是一条值得关注的社会新闻,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严峻的就业形势又催生了一出悲剧.新闻不长,不妨共同欣赏,看它到底在说什么:  相似文献   

7.
《工人日报》1998年2月8日,星期刊一版“生活一隅”栏目中一篇题为《刘家义务修伞四十年十万》的消息,其标题令人费解。《刘》作为一篇消息的标题,其中“四十年十万”是什么意思呢?通过看其内容才知:“在赣中永丰县城恩江镇,年逾七旬的刘崇信、胡莲英夫妇近40年来义务修伞十多万柄,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但在标题中用“四十年十万”又怎能让读者明白呢?况且此标题从语法上分析也不通顺。因此,笔者认为《刘》不能做标题,不妨改为《刘家义务修伞》更为简炼,或改为《刘某  相似文献   

8.
消息《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殊荣,是当之无愧的。这是一篇精雕细琢的作品,消息从题材选择到标题制作,从谋篇布局到语言运用都是可圈可点的。它克服了我国当今消息写作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同时吸纳了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消息写作的优长,集中西方消息写作的精华于一体,的确是一篇追求完美的佳作。标题:醒目形象,有视觉冲击力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给洞庭湖畔的人民带来了沉痛的灾难。洞庭湖的安危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3年后,这篇名为《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的消息让人看到了洞庭湖退田还湖的惊喜变化…  相似文献   

9.
去年,《新华日报》出版的《群蜂集》一书,我有两篇小作幸被入选。我主要以题取胜。我在作标题中做到: 一、建立“标题仓库”。我用本子将报刊上好的标题摘录下来,分类为:消息标题、通讯标题、言论标题、读者来信标题、获奖标题、歌曲标题、影片标题,把这些好标题储存下来,以备借鉴。记得1991年我写全国劳模、退伍军人戴宗仁事迹时,为了作一个理想的标题,我竟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连作五个标题都不满意。半夜,我突然从歌曲《在希望的田野  相似文献   

10.
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新闻体裁,也是读者最关注、最容易阅读的版面内容。消息的传播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题大小及是否醒目,标题思想是否重要、鲜明,标题语言是否生动,标题内容是否吸引人等。因而,把消息标题做实、做精、做巧、做得生动形象,对记者来说是必要的基本功,对报纸来说是关键的“重头戏”。在此,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简单谈一下如何雕琢消息标题,并以《吉林石油报》的一些消息标题为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14岁的《实话实说》停播了,调侃地说"退休"也罢,悲观地说"英年早逝"也罢,确实有些可惜,不过,到底可惜在什么地方呢?我不揣浅陋,说一点看法。可惜之一,不该死的死了,该死的不死。《实话实说》的停播,消息里给出的理由是,"由于收视率不理想"。假如这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一家报纸在2005年11月30日第三版登出一则消息,标题是《联大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令人匪夷所思。无独有偶,北京一家都市报在11月11日A39版刊发一则消息的标题是:《国足参观大屠杀纪念馆》。还有一家地方日报12月14日B1版头条通版醒目的标题是:《南京拉响警报纪念南京大屠杀68周年》。第一个例子的消息在最后一段写道:“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波兰南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一天被英国、意大利和德国等许多国家定为纳粹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日。”第二例标题中的“大屠杀纪念馆”,大家也都知道其全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相似文献   

13.
去年九月十四日《参考消息》一版所载介绍苏联《新闻记者》的文章,标题是《怎样办好当天的报纸?》。但是,文内除列举了苏联报纸的弊端外,却无“怎样办好报纸”的内容,使人莫名其妙。九月十八日一版登的一则消息的标题《苏导弹  相似文献   

14.
2004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两会特刊”刊登了一条消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车辆运行时间将大大缩短(肩标题)——“动静小了,心里踏实了” (主标题)》。这篇看似记者不经意间写出的小消息,实则构思精巧,独具匠心,从“小动静”中反映出了“大变化”,值得一评。  相似文献   

15.
飞花拾零     
1994年六大假新闻 最近《中国报刊月报》公布了1994年的六条假新闻。 一、《山城有了读报小姐》。此消息系重庆市松藻矿务局中心小学教师张某杜撰。 二、《屠夫使尽招数肥猪自杀不死》。这是一条被重新“炒”起来的假新闻。 三、《新年交好运 喝酒喝到3万元》。此消息系编造。作者章仪瑞为当地73岁退休教师,听人酒后戏言,向报社投稿。  相似文献   

16.
在专以闽北花猪为报道对象的新闻作品中,恰巧时隔一年,我们采写的两篇消息见过报。2003年5月,主标题为《濒危闽北花猪今又兴旺》的消息登载在《闽北日报》上;2004年5月,主标题为《闽北花猪仅剩3头种公猪》的消息,继发表于《闽北日报》又被《福建日报》采用。前者如瓦片漂水痕迹顿失,后者似巨木撞钟余音绕梁。新华社、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至少30家新闻媒体据此刊播。分管农业的福建省副省长刘德章当即批示,要求“抢救式地保护好我省稀有品种”。省农业厅有关领导实地考察,表示“尽快拨出资金大力扶持”。如果闽北花猪得以保种扩群形成…  相似文献   

17.
蓝鸿文 《军事记者》2008,(10):55-57
三、赞扬《解放日报》的一篇关于一个完小的消息 1944年3月21日的《解放日报》第二版,登了一条延安完小面貌一新的消息。标题是:学校和实际密切结合(引题)/延市完小面貌一新(主题),市民纷纷送儿女人校学生骤增一倍(副题)。现从这条消息中摘录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关于政法消息标题的准确性问题,我曾在《新闻知识》上写文章谈过。这次我想就政法消息(以下简称消息)标题的鲜明性和生动性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鲜明性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标题的内容,就是说标题要把消息中所写的事实和思想,清楚、突出地显示出来,使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应该爱什么,恨什么。不要使读者看了标题后,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消息中的最新、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观点,通过标题清楚、明确地告诉读者。第二,是指标  相似文献   

19.
消息标题的文化品位,就是从文化视角透视消息标题所达到的水平.不同的记者在写同一题材的消息时,往往在文化品位上有高下之别、文野雅俗之分.由于文化品位不同,消息的审美价值、信息含量也就大相径庭.然而,眼下似乎是受“新闻无学问”的谬误影响,有人错误地认为“消息标题无品位”,“消息没必要像文艺作品的标题那样讲究文化品位”,在这种糊涂认识的指导下,一些白开水般淡然无味的标题也就应运而生.如会议报道,无论大会、小会、长会、短会,一律采用《××××会议在××××隆重开幕》,工作成绩报道,动不动就是《××××××工作成效显著》.这种格套化、白开水似的标题,忽略了新闻事实的个性,淹没了新闻的特质,读来当然索然无味.这样的标题往往因为掩盖了鲜活的新闻事实而令读者不愿卒读新闻内容,以致大大影响了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其实,消息是新闻的主体,而标题又是消息的眼睛,无论从增强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看报看题”已成为许多人浏览报纸的主要方法。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从头读到尾的读者大概是不多的。读者多是从标题上确定要读的内容。标题作为报纸吸引读者,引导读者的重要手段,在形成舆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新闻史上有这样一件轶事:老报人徐铸成先生早年在报社工作时,从废纸篓里发现一条被淘汰的稿子——中央社发的国民党军方人士公祭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消息。他将这条消息标上《戴笠精神不死》的标题,拼在国民党政府压制工潮、绑架学生等新闻之后,潜台词不言而喻。见报后国民党当局啼笑皆非。时过境迁,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的征途上,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