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阐述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理论及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本开发思路。提出以应用翻译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分析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设计、创建与课程相应的学习情境,教师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实践过程的学习机会,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赋予教师课程开发、课程编制权力"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教师课程开发权能否有效实现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教学实践应走出仅仅关注"创生性课程开发"实现形式的单一化误区,重视与突出"再生性课程开发"实现形式的内在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远程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根据四年来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的实际经验并借鉴国内外课程开发的优秀经验和设计理念,建立了一种将远程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融入到课程开发的具体"策略"中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远程教育课程开发模式.作者希望依据此模式使不太熟悉远程教育理论的课程开发的技术人员和缺乏开发经验的教育者在进行课程开发时,能开发出具有较高质量的远程教育课程,从而为高质量的远程教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我国课程与教学概念的演化及两者关系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课程与教学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我国教育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在我国,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虽然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化。课程的内涵由"学程"走向"教程",之后又走向"学程"。教学由重"学"到重"教",现又发展到"教"与"学"并重。课程与教学关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教学包含课程的大教学观、课程与教学相对独立、课程与教学的整合、课程包含教学的大课程观。  相似文献   

5.
郑茵 《华章》2013,(18)
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课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培养目标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构建相关知识和技能是关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项目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6.
乔芳芳 《广西教育》2023,(18):117-121+136
本文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模块化在线开放课程的内涵、特征以及课程开发的理论逻辑,阐述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模块化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的路径:确定课程总目标→分解最小潜在目标→构建三维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开发在线课程资源,并通过具体案例阐述开发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剖析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小学新科学课程开发活动中,课程编制的一般过程和原则,为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由"自然教育"向科学教育转型提供了课程编制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开发高职课程体系,通过解构学科体系和重构行动体系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人才市场调研→职业分析→课程的职业行动能力→知识解构与重构→课程设计与过程设计→课程情境设计.  相似文献   

9.
基于"典型工作"开发为课程的理论,围绕室内设计师的"典型工作"开发出了侧重实践教学的《室内设计实务》课程,并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0.
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正在中等职业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开发学校课程的主体力量是教师.基于教师课程开发的任务分析,中职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主要表现为课程编制的能力,这一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专业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教学能力--教学选择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多元表达能力;人际能力--对内合作共事的能力和对外寻求帮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曹文 《湘南学院学报》2014,(6):92-94,108
课程改革实践需要科学的课程理论作指导,泰勒模式一直被奉为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其技术理性和操作的简易性非常适宜于高职课程的开发。但泰勒目标模式也有其显著缺陷,文章结合高职课程开发的要求,按照泰勒原理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分析其不适宜之处的同时,综合认为高职课程开发:从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来看,在培养"专才"的同时,还要兼顾"通识教育";从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过程的组织来看,要以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为主;从课程的评价来看,要将"形成性测验"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程永润 《文教资料》2008,(33):118-119
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实践中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不同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其中,主要的模式有三种:需求主导模式、条件主导模式、目标主导模式.普通高中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宜采用条件主导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以下开发程序:环境分析→需求调查→目标拟定→方案编制→课程组织→实施反馈→评价修订.  相似文献   

13.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两个"《意见》"精神,课程建设与改革必须以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了两组概念:需求分析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校本课程开发与高职校本课程开发,旨在确定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校本课程开发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划设计、方案编制、过程控制、评价与诊断四个方面,提出开发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校本课程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及其相配套的教材开发完成后,其课程教学就摆上了重要地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是不行的,必须创新适应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了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课程教学"五步法",即:任务下达→知识导学→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点评归纳。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创业教育理论和课程开发核心技术,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探讨创业就业意识下"高尔夫专业英语"项目课程的开发。通过项目教学流程的展示,探讨培养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的教学实践,同时对项目课程的开发提出理性思考,强调项目课程开发有助于学生创业就业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相似文献   

16.
关于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改理念的倡导和相关政策的保障下,校本课程开发日,益成为一个热点和一个导向,而校本教材编制就是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之一。校本教材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一本书主义”,有效实现了“一纲多本”。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许多学校都积极地进行了校本教材开发,根据新课程标准,开发出了许多各具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各地校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例如,校本教材的定位、内容的选择、编制的原则等都不甚明了;功利主义思想也悄然地掺杂其中,不少学校出现了单纯提升名气而编制校本教材的现象。有些条件不成熟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将校本教材列为考评学校的指标之一,导致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形成一股教材编写热,使得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践环节变形走调,引发了不少误解和混乱。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校本教材建设的现状从不同层面进行冷静的剖析、拷问。  相似文献   

17.
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频电子电路》课程的情境教学模式改革,对优化后的情境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情境→目标→任务"的教学链条,并以实际例子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谈了具体实施方法,对项目课程实施的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比较成熟的课程开发模式包括基于职业培训、基于能力本位、基于校企合作和基于促进就业的课程开发模式.自"八五"以来,我国也开始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目前形成了基于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基于综合能力的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基于实践导向的课程开发和基于工作任务的模块式课程开发等理论.总体来看,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等,是未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现代药学模式由药品保障模式向药学服务模式转变的趋势,本课题以基层药学服务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基层药学服务岗位实践技能为标准,以培养问病荐药、用药指导及处方调配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药学服务从业人员为目标,按照药品使用岗位的职业分析→药学服务工作任务的过程分解→能力归纳→课程标准建立→药学服务相关教材建设→评估体系→"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实施的顺序,进行了高职<实用药学服务>的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课程开发岗位适切性不足、课程内容先进性不够、课程教学有效性不高、课程评估系统性不强等问题,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深化高职课改为研究重点,历经近十年研究与实践,借鉴成果导向(OBE)教育理论,探索出了涵盖“学生培养标准(即学习成果)+教学目标赋值法”课程开发技术、“行动导向教学+五度有效课堂”课程教学实施办法、“三级循环+四度评估”课程质量改进模型的“成果导向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形成了“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研制学生培养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行动教学场域→持续改进课程质量”的高职课程建设新范式,并在多所院校推广应用,成效显著。该成果充分体现了“小切口、大场景”的课改效应,在课程建设理念、课程开发技术和持续改进机制上取得重要创新,实现了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质量改进对专业学生培养标准的形成支撑、实现支撑和证明支撑的逻辑自洽,广受同行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