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鲁迅曾用“炼话”来赞誉民间俗语。地处福建中部沿海的莆田县,在人民口头上就流传着大量凝炼、隽永的俗语。这些俗语既具有汉民族其他方言区民间俗语的共性,又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先对俗语的概念问题作些探讨,然后围绕俗语的主要特点,选取典型语例,对莆田俗语试作比较详尽的评介。疏误之处,诚祈治闽方言的专家学者及莆田父老教正。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由于思维方式、背景文化和语篇结构的不同,中国学生的写作习惯、谋篇布局及其话语推理方式与西方人截然不同。运用图式分析英语新闻语篇,从文体图式和内容图式探索中西语篇差异,帮助其跨越文化障碍,摆脱中文思维习惯,在写作时合理规划语篇结构,以提高其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析动物类詈语的文化心理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列举动物类詈语,并将其按语言的构成方式进行分类。解释各词语的内在文化内涵,并分析动物类詈语的文化心理成因在于:动物类詈语来源于人类对自身的强调,如刚强博大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尊尊贵贱卑微的心理;基于对动物的劣根性的认识,家庭观念、伦理道德以及民俗习惯等。  相似文献   

4.
语言被称作记录文化的"活化石",俗语则可视为"活化石"中的上品"黄金"。汉韩两语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使得汉韩两语中的俗语有着历时的同质性;汉韩两语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使得两语中的俗语又有着共时的异质性。以文化语义学的研究范式,勾勒汉韩两语俗语文化语义具象化的逻辑进路,便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与把握两语俗语背后的文化始源。  相似文献   

5.
图式理论观照下的茶文化翻译——《续茶经》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图式缺省是茶文化翻译中的常见现象.图式是人类认知的基础,也是一个开放的知识系统,能够随着认知主体认知实践的积累得到动态的修正,扩展甚至重构.因此,在处理茶文化图式缺省的翻译时,应当尽量以源语文化为导向,实现源语文化图式在目的语中的恰当移植或者激活,最大限度地维护源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俗语的形成一般比较固定,而且形象生动,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有些俗语历史悠久,长期在民间流传,因此保留了不同层次的文化内涵。俗语中反映的妇女观主要体现在生育观、婚姻观、美丑观、贞洁观、依附观等方面,从中可以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妇女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图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是人类认知的基础。然文化翻译过程中,文化文本的共性和异质性使得文化图式的重合现象和缺省现象经常出现。新疆特色饮食文化的翻译即是如此。在处理饮食文化图式的翻译时,应当尽量以源语文化为导向,以实现源语文化图式在目标语中的恰当移植,最大限度地维护源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意象图式与文化图式在语篇中的作用,揭示了语篇的认知研究不仅要依据基于一般性、普遍性身体经验的意象图式,还要参照基于社会性、文化性群体经验的文化图式。文化图式致使跨文化交际双方在构建互通的语篇宏观结构时,常常凸现意象图式中的不同方面,使跨文化交际双方构建出形似一致、貌似连贯而意不一致、不具认知连贯性的语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亲属关系图式的建构,对比小说三个译本中亲属称谓的翻译,发现:源语亲属关系图式的构建过程实为亲属关系内容图式、背景图式以及文化图式的建构过程。已建构的源语称谓图式与先存于译者大脑中的目的语称谓图式匹配明确时,便能成功翻译。匹配模糊时,目的语称谓文化图式对译者的选择和译文产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口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口译既是语言的口译更是文化的口译。通过探讨口译"文化图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归纳出文化图式在口译中可以通过完全借用的语文化图式、交叉对应的语文化图式、整合双语文化图式、创建的语文化新图式的策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从意象图式理论看中国古典诗词象征手法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意象图式的角度来探讨中国诗词中象征手法的翻译策略,指出中国诗词中象征修辞的翻译实质上就是图式的翻译,即将源语中的各种图式再现于目的语之中。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翻译策略来构建新的图式、填充或修正已存在的相关意象图式。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其多语种版本已发行至世界各地,成为海内外读者了解中国新发展的重要窗口。在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善用俗语,使文字更加生动鲜活、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形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习式风格"。俗语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通俗性、趣味性和哲理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在译文中体现中国俗语的特色与内涵。本文以黄忠廉教授的变译理论为基础,主要采用编译、改译和译述三种变译方法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德译本中具有代表性的俗语翻译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中国俗语德译的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诗词中包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象,往往是诗词的点睛之笔,也是古诗词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我们可以通过译文在目的语读者大脑中建立中国的文化图式。这有利于目的语读者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有利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谚语富有的国家,源远流长,人民喜闻乐道,积淀着厚重的传统文化。 谚的古解,汉·许慎《说文解字》:“谚,传言也,从言,彦声。”是为谚的音义。据段玉裁注载玄应引古注,是“传世常言”之意,是为谚的文本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给谚的定义是“谚者,直语也”,“廛路浅言”。音义文相合,道出了谚语兼有民间口语性的“座路浅言”和古籍经典性的“传世常言”的丰富内蕴。 谚语是俗语的一种。俗语涵盖着民问多种语类,它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时语以及口头常用的一些成语。时人多把谚语直称为俗语,是因为在上述五语中谚语的语龄最悠久,俗话的特点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王小丽 《现代语文》2014,(4):143-146
中国关于《红楼梦》翻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果,但关于非礼貌语翻译及日译本的研究的论文目前尚未见到。本文运用文化图式中的原型-模型翻译理论,指出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汉英文化图式可译性的实现途径与汉日文化图式可译性的实现途径存在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红楼梦》日译本中非礼貌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汉语习俗语是人们在长时间的使用中经过不断提炼而成的固定词组和短句,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我国新一代领导人在讲话中就常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习俗语来说明问题,不仅使人们对事物产生鲜明直观、具体生动的形象联想,还增强了文化感染力,在贴近生活的同时使语言更容易被理解。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以及汉语习俗语丰富的文化意象特点,为其英译过程带来了很多困难。本文主要探究汉语习俗语的文化意象特点,从词汇选择,句子结构方面分析汉语习俗语的汉英翻译策略,以期正确传递出习俗语所蕴含的民族特色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语篇理解是激活或建构文化图式的过程。相关图式的建构有赖于阅读过程中新的认知语境的不断产生。动态的认知语境与相对静态的文化图式共同作用,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作者意图,正确理解语篇涵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一切都世俗化的当今,时值网络文化走红、“网”罗天下之际,于是,虚拟的网络涵容无边无际的大千世界,又被概括为五彩缤纷的网络俗语。始则流行于数亿网民,现在部分跳出网络而进入大众传媒,成为时兴语汇。怍为网民的领头羊,高校学子的网络语可算是此类俗语的代表。此类俗语属语言民俗范畴,按其载体形式,可分为汉语词、字母语、数码语和混合语四类。这是新兴民俗,及时整理、研究,有利于当代文化发展,也有利于拓展当代民俗学领域。  相似文献   

19.
历岗 《小学语文》2008,(9):53-53
问:如何区别俗语和谚语?答:俗语是流行于民间的、定型的通俗语句,包括谚语、但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是人民群众生活经验和愿望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图式理论对诗歌语篇的连贯进行分析。首先简介了图式理论及其对语篇连贯的观点,然后从情境知识图式、文化图式两方面对诗词语篇的连贯进行解读,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了读者如何激活事件图式、场景图式和角色图式从而构建诗歌语篇连贯,接着研究了文化图式相同、相异及缺省三种情形下的诗词语篇。指出语篇连贯的基石是存在相关的图式,而读者能否构建连贯以及从何种角度构建连贯关键在于相关图式的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