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水耀  郑昕 《河北教育》2008,(11):13-16
近年来,曾一度被认为是“象牙塔”的校园,关于学生的人身伤害事件却频频发生并充斥各新闻媒体,特别是今年6月12日,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的两名学生在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某某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并不加以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杨老师因此被称为“杨不管”。  相似文献   

2.
答案是多少     
凯迪博士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人际关系学。每学期第一节课,他总要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4和2。然后他问学生:“答案是多少?”
  很多学生抢着回答:“6!”博士笑着摇摇头。
  有一些学生毫不示弱:“2!”博士再次摆摆手。
  有学生很得意地站起来说:“哈,我知道了,答案是8!”
  凯迪博士微笑不语。  相似文献   

3.
识字教学中对生字的记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可喜的是,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有了尊重学生的意识,都注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识记方法。于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便开始了热闹的“八仙过海”。这其中最常用的不外乎是“加减偏旁”、“编儿歌”“编故事”等,还有些同学运用了联想记忆法。在为同学们多彩思维叫好的同时,几个同学的发言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学生甲:(记忆“鸭”)“甲”是一个卖冰淇淋的地方,“鸟”像一个人站在冰淇淋旁边,所以“一个人站在冰淇淋旁边就是‘鸭’”。学生乙:(记忆“狐”)一个人站在“瓜”的旁边。学生丙:(记忆“鸡”)小鸟又飞到山上。学生丁:(记忆“狮”)“老师站在魔术师旁边看表演。学生戊:(记忆“鹅”)我在捉小鸟。我在吃小鸟肉。学生己:(记忆“渔”)“鱼”像一个人,“三点水”像渔网,一个人在撒网捕鱼就是“渔”。……我敢说,没有人能知道“一个人站在冰淇淋旁边”是什么“鸭子”的“鸭”,不会有人猜出“老师站在魔术师旁边看表演”就是“狮子”的“狮”,说不定“一个人在撒网捕鱼”这则字谜会让语言大师们大跌眼镜。也许就连学生本人,再过上几天以后也不一定就能想起他们今天所讲的故事、所出的谜语到底指的是哪个字。遗憾的是,这样明显的问...  相似文献   

4.
五、动词(二)50她进来时,你为什么不站起来?Wrong:Whydidn′tyouraisewhenshecameintotheroom?Right:Whydidn′tyourisewhenshecameintotheroom?Notes:toraise和torise极易混淆。torise是不及物动词,有“升起”“起身”“起源”“进升”等意思。是不规则动词,其变化形式为:rise--rose--risen--rising.  如:(1)月亮升起来了。 Themoonhasrisen.(2)早睡早起身体好。 Earlytor…  相似文献   

5.
想进来:“晾”会儿恐怕每个学校都有这样的规定,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事先得“请示”一下———规规矩矩地站在办公室门前喊声“报告”,得到老师“进来”的许可后方可入内。常常见到的是学生喊了“报告”,却要眼巴巴地站在办公室门前被“晾”上一会儿才能等来老师“进来”的回复。于是性急的学生只有提高嗓门,用力地再喊一声“报告”,或者干脆低着头一声不吭直接闯进去。进来后:站着吧看看学生为何被老师叫进办公室:作业错了要进办公室,考试砸了要进办公室,犯了错误更要进办公室!进了办公室以后,统统站着!站在老师的办公桌旁,等着坐着的老师…  相似文献   

6.
我校期中语文考试时,高三(4)班参加67人,不及格35人,及格32人,其中80分以上6人。作文题目是《告诉老师一件事》。学生所写内容可谓丰富多采,如果我们用“歌颂类”和“暴露类”来将它们分别归类,则发现:80分以上有一人写“暴露类”题材,约占17%,60分——70分26人,写“暴露类”题材有5人,约占19%,60分以下35人,写“暴露类”题材的就有15人,约占43%。 “歌颂类”题材主要是:老师如何关心学生吃、住、病、学,学生助人为乐以及社会新风等。“暴露类”题材有下列几种情形: 一、坦率地指出老师的错误做法。 一位同学因迟到而不敢进教室,于是蹓跶到学校家属院,“却发现H老师门前很红火。原来H老师要做沙发,那些学生手里撕的,是包沙发用的(棕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因此,为了画的质量,我经常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你是否尊重了学生的“感悟权”在《动物时装表演》这篇课文中有这样几句关于变色龙的描写:“它一会儿站在岩石上变成灰色,一会儿站在树叶上变成绿色,一会儿钻进花丛变成红色。”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你能用读告诉我们变色龙都变换了哪些颜色吗?”于是,学生读出了“它一会儿站在岩石上变成灰色,一会儿站在树叶上变成绿色,一会儿钻进花丛变成红色。”接着,我又说:“谁能用读告诉我们变色  相似文献   

8.
出于好意     
老师:“有谁认为自己是傻瓜的,站起来。”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什么!你认为自己是个傻瓜吗?”学生:“哦,并非如此,先生。只是我不希望你一个人站在这。”Sir:“Ifthere are any fools in theroom,please stand up.”(One ofthe pupils did it.)Sir:“What!Do you consideryour-selfa fool?”Pupil:“W ell,not exactly that,sir.But I hate to see you standing allalone.”出于好意  相似文献   

9.
牛吃草     
《新作文》2006,(11)
向美术老师交作业时,一位学生只交了一张白纸。老师问:“画呢?”学生答:“这儿?”他指着白纸说。老师:“你画的是什么?”学生:“牛吃草。”老师:“草呢?”学生:“牛吃光了。”老师:“牛呢?”学生:“草吃光了,牛还站在那里干什么?”牛吃草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毕业的学生来看我时,我正抓了几个“后进生”在背《师说》。“后进生”背得磕磕巴巴,我指着毕业的学生对他们说:“当初,老师就是有‘一个都不放弃’的决心,才使他们有了默写零差错的神话。你们赶紧回去背!”其时,我靠着椅背坐着,学生都围着我毕恭毕敬地站着,这是一位教师最权威的姿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颇感自得。  相似文献   

11.
一、明原因--时代和现状要求2019年11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教研:工作主要有四大任务: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这是对新时代教研工作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站在“互联网+”和疫情教育时代风口,探索新时代教研模式是教研部门的一项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一、公开课的核心价值 叶澜教授在回答“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时,概括了五个“实”: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收获.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课件集图像、色彩、文字、声音、动画为一体,使抽象而又枯燥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趣味化,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一、化静为动,贴近生活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以“猫捉老鼠”的游戏引入新课。提问:“小猫们应该怎样站,才能使每只小猫离妈妈的距离一样长?”学生们的猜想是:站成一排、两排,站成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通过讨论最后归结为:小猫们必须站成圆形,猫妈妈站在圆中心点,这样才能使每只小猫离妈妈的距离一样远,每只小猫离妈妈的“距离”也就是…  相似文献   

14.
估算是在日常生活、测量中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判断时所采取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估算技能呢?笔者认为,在估算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八性”:一、生活性《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因此,教师应以此为指导,把枯燥、乏味的估算题材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生活题材,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主动观察、分析、比较、交流和探…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题材有:“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以‘我’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和“校园外的社会生活”等四种类型。其中在“校园生活”类的作文题材中学生写得最多的是教师,教师的无私奉献与诲人不倦的精神被中学生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境界,从中我们可以洞察到中学生对教  相似文献   

16.
“嘀铃铃”,上课铃响了,我精神饱满地走进了教室,这是一堂作文课——《记一个游戏》。“同学们平时最喜欢哪些游戏?”话音未落,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我喜欢老鹰捉小鸡。”“我喜欢猫捉老鼠。”“我喜欢坦克大战。”……声音此起彼伏,我不仅在心里叹到:唉,又是些过时的题材。正在这时,尹啸天站了起来:“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游戏,名字叫‘冰冻’,保准大家喜欢。”我一愣:这是什么游  相似文献   

17.
在一所著名大学里的历史课上,教授正在向来自各国的同学提问:“要生存还是要灭亡。这句名言出自谁的口中?”沉寂了半天之后,日本学生古田站起来说:“威廉·莎士比亚。”“很好,被誉为‘欧洲的良心’是指谁?”“罗曼·罗兰。”“完全正确,同学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是位日本学生,可是作为欧洲国家的学生却答不出来,太遗憾了!”教授不无感慨地说道。“干死小日本!”突然有人发出一声喊叫。“谁!谁说的!”教授气得语音都颤抖了。“杜鲁门说的。”约翰站了起来。“你以为自己在干什么?”教授生气地说道。“麦当娜说的。”杰克也站了起来。“这真叫人…  相似文献   

18.
以习得一种语言为学习目标的阅读教学 ,还担负着构筑学生“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体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 :“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 ,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 ,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不但会面 ,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 ,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叶老用形象生动而又通俗的比喻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阅读的真正…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学校运动会过后,发现一个学生站着上课,我惊奇地问他:“谁让你站着上课?”学生回答:“没人。”我又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坐?”他说:“凳子没了。”我就问他丢的原因,他说,在开运动会的时候,凳子不见了,他以为别人已替他搬回了教室,于是他也没管(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又没有交代给具体的人)。我接着问他到别的班级找没找,他说:“没有。”“为什么?”“不知道怎么找?!”一个十六七岁的学生竟然不知道怎么找凳子?一不主动去找,二不告诉老师,宁愿自己站着听课。而这样的现象居然比较普遍,引人深思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改掉过分依赖别人、处处被动的坏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呢?  相似文献   

20.
我在辅导学生课内自读《一往情深疏而不散——也谈谈<项脊轩志>》一课(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时,有几个问题感到困惑,百思不得其解,想求教于专家。一、什么叫“不完整的题材”? 文章第一段说:“遇到不完整的题材,作者需要更好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就是一例。”显然是说《项》文(简称,下同)的题材原本是不完整的,得力于归有光把它们组织起来,然而历来专家学者公认《项》文是一篇古代散文,而散文的题材可以是一花一草,一笑一哭,没有听说写散文有题材是否完整的问题。对于散文来说,不知怎样的题材才叫做“完整的题材”? 二、什么叫材料的“天然联系”?为什么要把《项》文归为“地方志”或“人物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