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荣 《教书育人》2003,(11):30-32
个性心理由于各种原因,将个性中的某一因素推向极端,便形成极端个性.极端个性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自2001年秋在全国各实验区开始运作至今,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些课堂现象,不难看到“热闹”背后透视出来的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笔者认为,这是“课改”中语文教学的误区,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语文教学将会从一个极端(因重“训练”而肢解语言文字、破损语言形象)滑向另一个极端(因重感悟,重个性体验,而任其自然)。长此以往,语文学习质量令人忧虑。以下列举几种误区现象及由此而引发的思考。误区现象一:喧宾夺主——重“创新”,轻基础。如《麻雀》第一课时教学片断:(学生浏览了一遍…  相似文献   

3.
对待“后进生”,教师除学习上指导和帮助,教会他们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督促他们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使他们在学习成绩上有所进步外,还应当在对其进行心理分析的基础上(一般分为普通型、极端自尊型和极度自卑型),从“爱心”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心理辅导,使他们树立自信,促进他们正常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自2001年秋在全国各实验区开始运作至今,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些课堂现象,不难看到“热闹”背后透视出来的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笔者认为,这是“课改”中语文教学的误区,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语文教学将会从一个极端(因重“训练”而肢解语言文字、破损语言现象)滑向另一个极端(因重感悟,重个性体验,而任其自然)。长此以往,语文学习质量令人忧虑。以下列举几种误区现象及由此而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极端行为作为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目前呈现一种上升趋势,已成为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透视大学生的极端行为,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以帮助他们向积极方面转化,减少或制止极端行为的发生,使他们能够完善个性,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个性心理概念研究的意义个性是一个社会范畴,是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学科视野不同,对个性概念的解释和研究的侧重面也不同。西方心理学界对个性的研究,有社会学观点(视野)的个性理论、生物学观点的个性理论和心理学观点的个性理论。本文主要是研究个性的心理概念。我国心理学的著述对“个性”一词往往与“人格”混用,对这两个词的解释也不一致。这表明我国个性心理学研究的薄弱及“拿来主义”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解放前,对 personalit一词的翻译采用日文的用法,用“人格”一词。解放后,我国心理学学习苏联,俄文  相似文献   

7.
能否保持正常心理,是高考成绩优劣的重要因素。高考期间,考生难免出现一些异常心理,其主要表现有: 一、考前的“患得患失”心理 高考不仅是学校、考生的大事,也为全社会所密切关注,加上社会上一些不正常的观念,把能否考上大学作为评价一个学生能力高低、学习优劣和家庭有无荣耀的重要标准,这给学生心理上添加了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压力。”一定要考上”、“考不上怎么办?”、“落榜无脸见爹娘”等,都是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在作怪。背着这样沉重的包袱上考场,是难于发挥出正常水平的。  相似文献   

8.
班级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楚河汉界”,泾渭分明,“男女授受不亲”;一是“局部亲密”,感情升温,过早地坠入爱河。这两种情况都是不正常的,都不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不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心理、情感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必须对班级男女同学之间  相似文献   

9.
极端怪异行为(Extreme strange behavior)是常见的心理和精神症状。正常人的行为与当时的环境协调,与周围人的行为一致。而怪异行为既与环境不和,也与正常人的行为不符,有时使人无法理解,行为人自己却可以"理解"。极端怪异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不良的个性行为。一、中学生极端怪异行为主要表现1.消极态度行为这种心理行为主要表现为依赖、怯懦、自卑、孤僻。具  相似文献   

10.
数学能够为其他科学提供处理数据、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譬如说运用数学中的极端思想就可解决许多“束手无策”的化学选择题.所谓极端思想就是将复杂问题、未知状态理想化、极端化(如解题时将混合物假设成纯净物,将未知状态的溶液假设成饱和溶液等),利用极端情形求得“最大、最小”这两个极端数值,从而推出实际结果应在这两个极端值之间,凡在这个区域之外的数值都是不符合实际的,应舍弃.现列举几例,阐述极端思想在几类计算型选择题中的应用,望大家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试论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考察和分析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可能具有突破性意义。针对我们在高等教育与教学的大量实践中(包括在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所发现的大学生在个性心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对个性心理在认识上的困扰和疑难,以下着重从几个方面略述管见,并求教大方。一、关于健康的个性心理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不是天赋的,是在先天生理结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可见,个性是存在于每个个体心理中的一个系统的整体构建,一个始于感觉而终于行动的客观实在。人们对个性的存在历来有两种误解:一种认为,个性会导致偏颇自许,乖张自恃,成  相似文献   

12.
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些疏忽、差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次小测验甚至考试成绩不理想也是难免的。家长切不可据此轻易认为孩子是“差生”,从而使孩子丧失信心。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差生”问题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既有孩子自身的思想品德、个性心理、接受能力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及教育失误的客观原因。对此,家长必须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特别是对入学不  相似文献   

13.
一、提倡家长要接受现实心理当学生备考或临近中考、高考时,家长应该有“三颗心”。(一)一颗是平常心家长应该将“补偿心”、“超常心”和“内疚心”变成“平常心”。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不再向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孩子的现实表现、现有能力、现有成绩,变高分要求为适当指标。(二)一颗是平静心家长应该开始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成绩,能够像农民种庄稼一样,顺其自然,不再拔苗助长。当孩子成绩不能提升时,家长能够心如磐石,稳如泰山;平静地告诉孩子:一个人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前进路上不光是阳光雨露,还会遇到…  相似文献   

14.
教育视野     
聚 焦 为“研究性学习”敲敲边鼓 端木在《中国青年报》(2001.4.7)撰文对我国中小学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所面临的一些观念和制度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说,第一:研究性学习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事实上,我们很容易将掌握课本知识视为全部的教学,视为“正常”的,而将开掘、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种种做法视为“非正常”  相似文献   

15.
一、对“个性发展”内涵的界定与理解 近几年来,在我国深入开展的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个性发展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然而,由于个性是个多视角、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对其内涵解释多有歧义。纵观理论界对个性内涵的理解,主要有: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个性“指个人的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即个人的心理面貌”,一般包括人的需要、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气质、能力和性格等成分,并且认为“它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深层结构和重要内容,是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张若青 《河北教育》2000,(11):14-14
所谓“归因”,是指对人的行为原因进行解释或推测,以便能对这些行为加以控制。“归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情境归因”,即将人的行为原因归结于客观条件或外界环境,如将学生的错误行为完全归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另一种是“个人倾向归因”,即将人的行为原因归结于个人本身的特点,如将学生遇到的失败归于智慧、性格、心理、健康等。这两种心理现象,都存在认知上的错误,带有片面性或单一性,其实质都或多或少否认了教育的能动作用,其后果则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教育效果。 一、产生“归因”心理的原因 教师往往会把自己…  相似文献   

17.
叙事疗法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干预理论,它摆脱了传统的将人看做问题的观念,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叙事取向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现代心理干预技术,具有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如何将这种心理干预手段应用于高中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形成一种特有的团体辅导模式,需要我们心理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极端假设法是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方法.由于物理现象涉及因素较多,过程变化复杂,当学生遇到物理问题时往往难以发现其变化规律,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使用极端假设法可以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极端假设法的应用,首先是在物理现象出现的条件或程度,物理过程发展的终结,物理系统的结构等存在着“极端”,即物理问题存在着边界、极值,或者具有临界值.当物理问题XUEHAIZHIJIN存在“极端”时,还要存在有极端的假设.解决问题时,将问题推到极端状态或极端条件下分析,问题有时会变得明朗而简单.为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一省级重点小学的“个性发展教育”实验方案为引子,探讨“素质教育”与“个性心理结构”理论之间的关系,初步得出结论:“个性心理结构”理论是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要建立一个较科学、合理的“个性心理结构”理论,就要重视“价值”研究.因为它与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紧密相关。同时,笔者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一种新的个性心理结构理论,以期引起讨论、争鸣,以利科学、合理的个性心理结构理论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以往很多家长认为,“身体好”就是“健康”。这种观念,只关注孩子的营养供给和身体的健康,不重视孩子心灵的成长,而孩子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有很多家长对“心理健康”一词的含义感到陌生,不清楚其到底包含那些内容,更有甚者把“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混为一谈。“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指个人在身体、心理上均能保持其最佳的状态。据悉,目前我国幼儿中约有15%存在心理健康及行为方面的问题与障碍,产生的原因涉及很多方面,如情绪(情感)方面、人际交往方面、意志方面、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能力方面、个性方面等。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