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儿童的阅读心理,顺应儿童的阅读天性,采用“陌生阅读”“模糊阅读”的方式,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陌生化阅读,就是为学生精心烹饪阅读大餐,把一本本新奇有趣的书籍推到学生面前,唤醒学生阅读的内驱力和主动性,点燃兴趣的熊熊火焰,追求对熟悉的文本的“陌生化”阅读效果,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模糊阅读则是一种超越于语言载体的对艺术世界的把握方式,强调体验与感悟,重视个性与创造,提倡“油然心生”,主张“不求甚解”,认为“神闲意定”,强调“直指人心”,试图“以意胜言”,常呈现出多义性、模糊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陌生化"是一种破坏习惯性的或"自动的"感觉的手段,是将事物用一种新的出乎意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能力。通过把内容与形式变得令人陌生、好奇的手段,增加理解的难度和感知的长度,从而延长人的审美体验。语文教学也可以运用"陌生化"原理唤醒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更新对世界感受的方法,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我们可以把自己熟知的解读暂时"搁置"起来,借助相关的"间离技术",调动学生对探究文本的欲望,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陌生化"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阅读体验,原指阅读主体有意识地与作品"离间",不断用新鲜的阅读思维方式和阅读视角对作品进行全新解读,通过开放的动态活动对作品进行意义重构.长期以来,我们都从主观层面以此要求语文教师:面对一篇传统教学文本,教师即使教到"烂熟"程度,仍应自觉地常教常新,不能将文本的解读成为一种定势的思维;或是教师应该坚持自我研读文本,不能只"参考"各种资料,然后将这些东西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失去教师的自我感受.  相似文献   

4.
所谓“陌生化”,是一种重新唤起人对所看事物兴趣的方法,它要求人们对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事物保持一种“陌生感”,保持一种新鲜感。儿童阅读教学中采用“陌生化”,旨在让儿童对文本进行细读,激发儿童文本阅读的积极性,调动儿童文本阅读的主动性,让儿童对文本进行欣赏和品味。一、“陌生化”阅读:内涵与意义课文是儿童直接感知的文本。教材文本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时常和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在对  相似文献   

5.
《广西教育》2006,(11B):7-7
温欣荣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年第4期上撰文认为,陌生化,本是文学创作上的概念,我们在这里借用作对文本阅读时一种感觉状态。阅读文本要有独到的见解,没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就谈不到对话,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捕捉作品中这种言语陌生化的表现手法,更要主动寻求阅读的陌生化的效果。这里所说的“陌生化”指教师对文本要保持新鲜感,尤其对熟悉的文章而言。这是一种良好的阅读状态,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教学习惯、儿童文本的解读范式等因素的存在,使儿童语文阅读教学显得乏味与沉闷,文本解读缺乏创意。究其原因,是儿童对文本缺少一种“陌生化的眼光”。俗话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教师对文本多年的“经验化解读”时常遮蔽文本本身,让文本的内在意蕴遭遇放逐。“陌生化阅读”将引领儿童直面文本本身,创造文本解读的新生命!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阅读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跳出原来的熟悉区,在全新的阅读模式与阅读状态中获得对文本全新的解读,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生活阅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情况,从阅读主题、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对文本和课堂教学进行陌生化处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和欲望,获得对语文知识的深刻、全面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做到情境相生,能让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的特点,通过"换位阅读,以情激情""互动阅读,以意激情"和"延伸阅读,以境激情"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共生的境界中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  相似文献   

9.
以阅读对话教学实践为着力点,解读当前阅读对话的无理性状态,阐述"生本理念"的内涵意蕴,强调阅读对话需要"生本理念"的深度融合与高度关照,探寻"生本理念"下阅读对话的实践路径,运用恰如其分的策略引领学生沉入文本,潜心会文,静心思考,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自我之间思想和心灵上的深层对话,最终让学生发现自我、成就自我。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强调了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造力的.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误区.一是由于过分强调学生自主,从而淡化教师的指导作用.二是追求空洞热闹的课堂,用活动取代对文本的感受品味,造成表面的繁华.三是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天马行空,教师不但听之任之,还美其名日"个性化阅读"或"创造性阅读",使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很低的层面上徘徊,无法延伸.为使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步入正轨,我们必须要走.出以上三种误区.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主要内容之一,而文本研读是教师备课的第一步。笔者从事全市初中语文在职教师培训工作已五年,为了锻炼学员的文本研读能力,培训中我们强化了教材的"陌生化"阅读,并选择了大量课本外的优秀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实践教材,取得了一定的收效。本文拟对教师培训中阅读教学文本"陌生化"阅读与陌生文本教学阅读的实践作回顾、思考和整理。一、培训学员的文本研读状况不容乐观我们的培训对象是全市45周岁以下的初中语文非骨干  相似文献   

12.
从根本性质上看,中学生历史文本阅读方式本应是一种生成意义的阅读;它强调学生阅读主体性的回归,阅读主动性的加强和阅读文本意义的生成。中学生历史文本阅读方式只有实现从本本主义阅读到生成意义阅读的革命性转向,历史教学才能赋予新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纵观当下,"文本解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坛的一个热词,诸多专家名师强调,文本解读应该拥有"读者视角、作者视角、教者视角"……凡此种种,无一例外皆属成人视角。"以成人为中心"的文本解读,使本应该属于儿童的阅读变成成人解读的一统天下。笔者以为,当前小学语文的文本解读,更要倡导拥有"儿童视角",小学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推进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旨在指导学生"读",让学生机械地去识记、去积累,却忽略了对学生"自主阅读、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明显是不科学的。在新时期,语文阅读应最大限度致力于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不仅让学生能阅读,还要让学生会阅读,爱阅读,自信阅读。绘本是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文本,它最大限度降低了初中生阅读的难度,让学生克服了畏读的心理,实现独立阅读。  相似文献   

15.
陌生化阅读是一种个性化阅读,是实现文本体验的途径,又是实现有效阅读的一种方法。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个陌生的体验过程,以陌生化的视角走进文本,通过对作品原意和语言的全新认识,既可以体验作品与作品原创过程的创作内涵,也可以获得与作品原意相对一致的阅读共鸣及陌生阅读理念下对作品崭新认识,从而达到阅读创新的目的,使阅读教学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陈增茂 《学周刊C版》2019,(15):121-121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学生只有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才能真正走入文本,感受阅读的快乐。本文研究了留守儿童阅读期待激发的校本策略,针对留守儿童阅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开发留守儿童读物、加强名著阅读、加强阅读交流合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应是对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在诵读教学中要凸显学生对文本阅读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初阅读,而不是在教师预设下的牵引阅读,甚至是教师的代替阅读。但诵读教学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干预,而是要我们给学生的诵读有效生成创造一个"支点",以此"支点"来撬起文本的阅读价值,进而打造高效的诵读课堂。那么,在诵读教学中如何创造这个"支点"呢?一、预设诵读,提高生成的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手段和方式。阅读的类型,从目前看,包括人本阅读、文本阅读、图本阅读。三种阅读对象不同,形成的能力侧重点也不同。人本阅读侧重的是学生思想个性能力的培养;文本阅读侧重的是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图本阅读侧重的是学生透视想象能力的培养。未来的阅读能力范式应该是"三本"一体的。  相似文献   

19.
"聊读"是教师以儿童阅读立场解谈文本,以适合儿童的、师生轻松聊谈和个性朗读等手段指导阅读,达到师、生、文本深度碰撞、互融互长的和谐效果。最适合"聊读"方式的应为儿童文学。在"聊读"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创造并交流共读。逐步驾起儿童阅读初步体验、认知升华、深入阅读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阅读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只"读"不"行"、只"行"不"读"、"读""行"无法合一。行走阅读是文本阅读与生活实践相统一的阅读样态,其主要教学方法是"读行合一",目的是使学生"知行合一",助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行走阅读强调阅读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强调基于生活实践的需要。行走阅读的四种路径为"读—行""行—读""读—行—读"和"行—读—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