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名家谈写作     
总是写不了解的东西就是说假话如果他不知道人们怎么思想,怎么行动,他运气好也许一时能解救他,或者他可以幻想。但他如果老是写他不了解的东西,他会发现自己在说假话。他说了几次假话之后,无法再诚实地写作了。——海明威:《同马埃斯特罗的独白》只有从现实中得来的东西才能写得好我从来没有凭想象创作过任何东西,我没有这种特性。在我的笔下,只有那种被我从现实中,从我们熟悉的资料中吸取得来的东西,才能够写得好。  相似文献   

2.
最后的比拼     
那天晚上,小楼找到我,说学校领导要他上一节课。这节课对他和学校都很重要,是为庆祝建校20周年而举行的课堂教学系列展示活动中的一个内容,前来听课的领导和教师很多。小楼说,这是学校领导对他的器重,压力很大,领导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我为他的教案把把脉。  相似文献   

3.
老人过河     
钓鱼人曾经看见一个老人在寒风凛冽中趟过一条河。老人在河边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然后顶着衣服一步一步走下水去。钓鱼人喊住老人,他说上游有桥,老人说晓得;他说下游有渡,老人也说晓得。但老人没有回来,他一步一步远去,在呼啸的寒风中走向对岸。在老人之前和老人之后,有无数青年也要过河,但在河边他们停下了。他们问钓鱼人,附近有桥吗?  相似文献   

4.
师 :课文中写出阮恒两次摇头 ,这两次摇头有没有不同的地方?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摇头的?生 :这两次摇头没有不同的地方。第一次是当他用手捂住脸时 ,医生问他疼吗 ,他摇摇头。第二次是他再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时 ,医生问他是不是针刺疼了他 ,他又摇摇头。师 :同学们都打过针 ,打针疼吗?可阮恒为什么摇头说不疼?生 :打针很疼。阮恒想 :如果我说疼 ,医生就会停止抽血。这样就救不了小姑娘。为了朋友 ,他才摇头说不疼。师 :这两次摇头说明阮恒是心甘情愿为朋友献血的。师 :找出文中描写阮恒哭的句子 ,用“”标明 ,划出表示哭的词语 ,用“ …  相似文献   

5.
笔者日前有幸观摩了魏书生先生的一节语文公开课,他的“商量”教学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天上课,他借用的是西安某中学初一学生,讲授的是高中课程《(诗经)二首》中的《硕鼠》。上课伊始,他见学生未唱歌,便问学生想不想唱歌,学生回答不想唱,他便说尊重大家的风俗习惯,不想唱那就不唱。然后他说,自己在盘锦所带的班,上课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站立着,老师出一作文题,学生口头作文,  相似文献   

6.
杂《公鸡的过错》大意是这样的: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提出来杀了。邻居不解,问他这些公鸡每天报晓都挺准时的,为什么要杀它们。那人却说他早晨有晚起的习惯,公鸡却叫得很早。邻居又说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自己的睡觉习惯呢?主人说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有这个习惯已经几  相似文献   

7.
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要学生用“公”字组词,当小刚站起来回答说“公鸟”时,教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当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明在读“琦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从此,他发奋学习”这句话时,由于他不认识“奋”字而把这句话读成了“琦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从此,他努力学习”。教师听见小明把“发奋”读成“努力”,则马上说,小明读错了,要他再读一篇。于是小明就着“发奋”两字的拼音将这句话再读了一遍,但他这次把“发奋”读成了“发疯”。试想想,小刚、小明遭遇几次如此模式化的要求后,他们还敢言说、还愿言说吗——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我国教学本质研究之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十年教学本质研究回顾1.对教学本质的多视角探索有关教学本质的认识,历来颇多歧见。除认识说、发展说、传递说、学习说、实践说、多质说等诸观点之外,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又陆续有一些新的观点出现。(1)交往说。国内学者较早明确提出该观点的是李政涛先生,他通过对“  相似文献   

9.
我一直认为他是男性。其实我刚见到他的时候,曾经隐晦地问过这个问题,他很爽快地说“喳喳”。我没有听懂,又问你在这里做什么,他歪着头斜着眼说“唧唧”。这句话我懂了,他是说他从树上掉下来了。我没有往下问你为什么不飞回去,因为我看见了他的眼神。  相似文献   

10.
国红梅 《福建教育》2006,(9A):50-51
【片段一】 师:说横着撕结实的有他的理由,说竖着撕结实的也有他的理由。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怎么试呢?  相似文献   

11.
当一个德高望重的专家说某件事是可能的,他几乎肯定是正确的,但当他说某件事是不可能的,他极有可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上小学的儿子放学一进门,就气冲冲地说:“妈,您说黄瓜是水果吗?”我被这没头没脑的话问懵了,抬眼一看,他眼里浸着泪花,期待着我的回答。这时我不加任何思索地说:“黄瓜当然是水果,你不是总爱啃生黄瓜吗?”“是啊,可在课堂上,老师让举水果的例子,我就说的是黄瓜,老师说不对。还说我‘你怎么不去啃冬瓜呢?’惹得全班同学都笑我。”说着,他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先别哭。能跟妈说说你为  相似文献   

13.
迷宫     
徐琤 《青少年日记》2009,(12):56-58
清的爷爷对清说,在他小时候,他爷爷的爷爷曾告诉他爷爷一个传说,说世界上有一团红色的迷雾,遇到它就能知道自己的过去未来,但是它不在天上,不在地下,而是在一个任何人都可以遇见但又不能遇见的地方。红雾到底在哪里?爷爷没说,因为他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4.
作认为,真是做人之本,也是作之本,因此,教师在作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写他所想,说他想说,将心中对生活的真情实感通过字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周君祥 《山东教育》2004,(27):49-49
儿子今年5岁半,是个目不识丁的读者。说他是读者,是因为他“藏书”颇丰,拥有一大堆卡通故事书。说他目不识丁,是因为他大字不识一个,所有的故事都得靠两个“伴读”——我和妻来讲。  相似文献   

16.
父爱     
父亲又说他老了,以前还能背得动我,现在已经不行了;我依然没有说话,对于父亲,我总是习惯性沉默,不是不想说,而是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印象中,父亲的脾气很是不好,稍有点不顺心,他就会责骂我,甚至打我,所以我一直与父亲都是若即若离,就算心中有话想对他说,也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把话藏在心底。为此,母亲总是说我不了解他。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上,我正讲到起劲处,突然,李×指着黑板小声地说:“老师,你有一个字写错了。”这时,同学们都停下来看着我,而我则看着他。他睁着一双大眼睛怯生生望着我。嘴唇轻轻动了动,但始终没有发出声音。我微笑着鼓励他:“不要紧,老师会听你的,请相信我好吗?”他眨巴着眼睛,好一会儿才说:“老……师……,匕……首的匕……一笔是撇,你把它写成了横。”想不到的是,李×的话音刚落下,全班一阵哄堂大笑。我心里一阵纳闷,为究其原因,我叫起班长,问他:“你笑什么?”他理直气壮地对我说:“老师,这不能算错,这只是写法的误差。”我注意到下面也有不少同学…  相似文献   

18.
狼之狂想曲     
雍骁然 《新读写》2008,(1):63-63
他亮出三根手指,在我面前拼命地晃,直到我说,知道了,很贵。他马上把视线转回电视屏幕,一面像是自言自语地说,贵吧贵吧,三百多块钱哩,还是贱价卖的。你老爸我就是有本事,把最后一套抢到手了。然后不知对谁大叹了一口气,说这价钱真高啊,比回来的火车费还贵啊,难得买一回好东西还真心疼啊。  相似文献   

19.
小秀 《初中生》2007,(10):46-46
晋国国君晋景公上了年纪。有个算命的活腻了,居然跟他说:“你吃不到今年的新麦子了。”老头子一听当然不痛快。到了新麦子成熟的时候,他把算命的招来,端起饭碗说:“你说吃不到,偏吃给你看!不过你得先死,谁叫你算不准!”说罢,将算命的砍了。老头子刚要吃,突然肚子不舒服,啊,不成,得先上趟茅厕(si)。饭都凉了,大家还不见他回来。怎么回事儿啊?左右侍从分头去找,却哪儿都找不到,原来老头子掉进粪坑,淹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那天我讲完一篇课文后,看看还有十多分钟,便叫学生拿出练习册做作业,以便当堂消化。学生都在认真地做作业,当我巡视到小文的跟前时,他竟然在摆弄着自己的小玩意儿,一个字未写。当时真有点想发火怒斥他几句,但我努力克制了自己,轻声问他为什么不做作业。他不紧不慢地说:“老师,你每天只知道让我们做作业,我认为会做没有用,会说才有用。”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