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盛唐诗人王昌■称“诗家夫子”,盖出于同辈人的戏称,然史籍阙载,无以复按。《后村诗话》云:“史称其诗句密而思清。唐人《玻璃堂图》以昌龄为‘诗天子’,其尊之如此。”“诗天子”或为“诗夫子”之误, “其尊之如此”,是刘克庄对“诗夫子”的一种理解,未必符合原意。当代文学史家称王昌龄“诗家夫子”,则本之于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令。”“江宁令”为“江宁丞”之  相似文献   

2.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雄浑豪迈的边塞诗和委婉含蓄的宫怨诗,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人一生坎坷,忧伤感是其送别诗的基本格调.王昌龄的送别诗多方面地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他的忧伤之情、真挚友情、高洁情操、归隐之情和诗人奋发向上的壮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他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3.
诗家名尊     
孙振宇 《语文知识》2000,(3):25-26,37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人们根据他们在诗歌领域的巨大成就及其特点,赋予他们很贴切的名号。除尊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诗史”外,还有:诗家天子:王昌龄,字少伯,著名的边塞诗人,成就极高,被誉为“诗家天子”,也有传闻作“诗  相似文献   

4.
王昌龄迁谪时期的诗歌,不仅向友人表达了诚挚的情谊、高远的志向及坚贞的操守,而且也诉说了自己怀才不遇、委曲不伸的愤懑.因此,王昌龄的迁谪诗并非一般的应景之作,更非无病呻吟、舞文弄墨的文字游戏,而是诗人情感的坦诚流露、灵魂的真实写照.其迁谪诗以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5.
过去,谈论先秦儒家诗学比较注重其伦理性内容,其实从孔子到孟子以致汉代的董仲舒,他们对《诗》的读解有比较浓厚的解释学思想。而这一思想是建立在春秋说《诗》“断章取义”的社会风气上的,当时赋诗者借《诗》言志,听诵者借诗以“观”志,这里的“志”是赋诗者所言之“志”,而非作诗者之“志”。赋诗行为的听者与诵者双方,所凭借的是“以类取,以类予”的思维方式,“类”即是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引譬连类与感发志意)。在战国时期赋诗的语境不再存在,孟子针对“断章取义”之不足提出“以意逆志”的说《诗》方式,但“断章取义”在说《诗》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故有论者提出“诗无达诂”的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6.
王昌龄《诗格》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镜秘府论》所收王昌龄《诗格》,可能经后人补辑,但基本内容是可靠的。其中有根据他为人讲作诗法时的纪闻辑录而成的语录体,也有有意著书而成的书面语体。一些内容作于为江宁丞时,但有些内容当作于贬龙标之后,包括语录体和书面体。以前我们只认为它作于贬江宁丞时,是不对的。王昌龄《诗格》的注文也可能为王昌龄自注。  相似文献   

7.
王昌龄迁谪时期的诗歌,不仅向友人表达了诚挚的情谊、高远的志向及坚贞的操守,而且也诉说了自己怀才不遇、委曲不伸的愤懑。因此,王昌龄的迁谪诗并非一般的应景之作,更非无病呻吟、舞文弄墨的文字游戏,而是诗人情感的坦诚流露、灵魂的真实写照。其迁谪诗以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8.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一诗究竟表现了怎样的诗歌主旨,历来争讼纷纭,莫衷一是:有“豪言“说,有“苦语“说,也有既是“豪言“又是“苦语“的“折中“说等等.其实,无论从王昌龄“出塞复入塞“乃至边塞诗创作的时间来看,还是从开元前期唐朝边境战争的性质来看;也无论是从王昌龄边塞诗中经常使用的表示“敌人“或“敌国“的诗歌意象来看,还是从本诗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来看,《从军行》(其四)的主旨都只能是表现唐朝将士在保卫边境的战争中,面对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和频繁的战斗而凸显出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因而它当然是“豪言“,而非“苦语“,也非两者的“混合“.  相似文献   

9.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的女性诗作数量不算太多,却十分具有代表性。王昌龄的人生轨迹及心态流变可以从其女性诗作中看出。王昌龄的女性诗作大致可以分为宫怨诗、闺怨诗、妇女生活诗。他以宫怨诗寄寓个人情怀,以闺怨诗传达对现实的无奈,以妇女生活诗表达了其追求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翻译家维特·宾纳翻译的《玉山诗集》是《唐诗三百首》在英语世界的第一部英译单行本。宾纳在“散体”译诗思想的指导下,以独特的方式传译了唐诗的情感、语言风格和音乐性。宾纳创作的诗歌折射出他丰富的唐诗翻译体验,显现出唐诗意象、语言等“汉诗风尚”,是著名的“仿中国诗”。《玉山诗集》与仿中国诗为宾纳在英语诗坛赢得了盛誉,促进了美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汉魏两晋之诗人作诗之时并不曾自拟诗题,其诗题均为后人“用诗”时所加,多数诗题盖至入选《文选》而定于一尊。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最初也是没有诗题的,《陈留》是对阮诗的最早称谓。最初“咏怀”一题之于阮诗不过是指其中一类而已,后唐人作《晋书》以偏代全,遂成为阮诗的总题。《豪杰诗》并不是今本《咏怀诗》中的某一首或几首,属佚诗无疑。  相似文献   

12.
《全唐诗·柳宗元卷》里诗题含"柳州"二字的有七首。将它们与《万首唐人绝句》《唐诗品汇》《唐诗别裁集》《唐诗三百首》里所录诗比勘,发现异文若干。文章从名物制度、史地沿革、文字演变、声韵发展等方面,对异文处进行了深入考究。  相似文献   

13.
司空图诗集现存较早版本是明人胡震亨《唐音统签》中的"《戊签》七十四”,辑录司空图诗365首,其中6首在《全唐诗》本中注明为"互见”诗.本文依据多种资料对这6首诗逐一考订其作者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博 《文教资料》2009,(35):6-7
王昌龄是盛唐杰出诗人,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除了历来为人称道的边塞诗、女性题材诗以外,由于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他创作了大量的送别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独特的视角.鲜明的个性特征、浓重的自我色彩及强烈的感伤情绪,在唐代送别诗中别具特色,也是唐诗中少有的佳作。  相似文献   

15.
盛唐著名诗人王昌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李肇的《唐国史补》(卷下)说,开元时,“位卑而著名者”有王江宁。王江宁,即王昌龄,因为他曾任江宁丞,故人称“王江宁”。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说他当时即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作为“诗家”而被称为“夫子”,可见他在当时是如何受到人们的尊重。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卷二)载有《王涣  相似文献   

16.
《左传》中的"诗以言志",指西周至春秋时士大夫在朝聘、盟会、享燕、祭祀等场合中,常常或歌《诗》、或赋《诗》、或诵《诗》、或引《诗》言志,微言相感。考诸《左传》《国语》中所载的歌《诗》事例及二书中所载的音乐理论,歌《诗》艺术有三个方面的审美效果:"美其声";"‘礼’化了的诗的乐章之义";"听音而知治乱,观乐而晓盛衰"。  相似文献   

17.
古代战争诗有各种不同的叙事视角,《诗经》二《雅》中的战争诗多从正面歌颂天子的文治武功,是一种朝廷政治视角;《楚辞·九歌·国殇》为祭祀为国死难的将士而作,蕴含着一种巫文化的视角;汉乐府诗歌的战争诗反映了民间视角;杜甫的战争类诗篇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士人视角,也是战争诗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七绝诗创作方面成就卓著,堪称“七绝圣手”。他的七绝,题材广泛,构思新奇,因内容不同而特色各异。尤其是宫怨诗与闺怨诗,代人抒情,含蓄婉转,细腻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作的阴柔之美。本文试就王昌龄的宫怨诗与闺怨诗作一下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 王昌龄《诗格》之真伪历来是撰文学文论史者深感棘手的问题。《四库总目提要》一九五集部诗文评类司空图《诗品》提要中说;“唐人诗格传于世者,王昌龄、杜甫、贾岛诸书,率皆依托,即皎然《杼山诗式》,亦在疑似之间”;又卷一九七集部诗文评类存目《吟窗杂录》提要说:“前列诸家诗话,惟钟嵘《诗品》为有据,而删削失真,其余如李峤、王昌龄、皎然、贾岛、齐巳、白居易、李商隐之书,率出依托,鄙倍如出一手。”于是一些慎重的学者们提到王昌龄的《诗格》时总要加上“托名”字样。日僧空海所著《文镜秘府论》于清末被介绍到中国来,日本学者  相似文献   

20.
以“诗”证《诗》是《诗经》评点的方式。这种方式以后代诗歌与《诗经》诗篇进行比较或印证。它不仅用于解释诗义,分析诗歌风格,还从诗歌的历史发展的视角寻找《诗经》与后代诗歌之间的联系。它不仅易于评点者传达其审美感受,还可指点读者理解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