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一)关于《偕行社祭文》的争鸣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在批判“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的高潮声中,绍兴新发现了一篇《偕行社同人悼刘和珍烈士〈祭文〉》。关于这一《祭文》,是否系鲁迅佚文,尚有争论。但它毕竟与鲁迅的战斗杂文——英雄史诗《记念刘和珍君》有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第八卷《集外集拾遗补编》,是继《集外集》(杨霁云编)、《集外集拾遗》(许广平编)以后,比较齐全地选编了自一九三八年五月以来新发现的鲁迅佚文。此编选材精当,体例严谨,它承继了过去编集鲁迅佚文的优良传统,确系此版《全集》中尤具特色的一卷。然而,在个别篇目的系年、编排和选材方面似有可以商榷之处,以下拟分条列出,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3.
因为一直喜欢鲁迅先生,所以对于所有关于鲁迅的书,我都极为关注,也看了很多。在鲁迅研究者中,我一向比较喜欢孙郁先生的文章,他的一些书,比如,《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被亵渎的鲁迅》等,我都仔细阅读过,他新近出版的《鲁迅忧思录》,我也是在第一时间买来阅读,并由此对鲁迅又多了一层了解和深思。当代中国,鲁迅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据说,关于鲁迅研究方面的专著,已经出版了600多本,所以,如果想在鲁迅研究方面拓出点新意来,是比较难的一件事。但读完《鲁迅忧思录》这本书,我却看到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地。从材料来源方面看,都比较新颖,比如《民报之风》,探讨的是《民报》对青年鲁迅  相似文献   

4.
从鲁迅与地理学的关系着手,回顾了青年时代鲁迅的学习历程及时代背景,总结出鲁迅对中国地理学的三大重要贡献:翻译了大量的国外地理科学作品;进行地理科普的创作;撰写地理学论著《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随后对鲁迅的地质佚文进行了说明和评价,最后对鲁迅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给予评定。  相似文献   

5.
鲁迅曾于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四日到暨南大学演讲,此事载于《鲁迅日记》,但讲题、内容湮没了半个世纪之久。近年研究者查到当时的一篇演讲记录,那就是《暨南校刊》第二八——三二期合刊上发表的“周鲁迅先生演讲、郭博如策(笔)记”的《离骚与反离骚》。勾沉之功,自不可没。但是,《复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一期把它作为鲁迅佚文重刊后,《新华月报》(文摘版)一九八○年第一期(总十三期)又收载,《鲁迅佚文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我上《藤野先生》一课.讲到它的体裁时,我说,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一个同学马上反问:“老师。说它是抒情散文有什么不对呢?归根结蒂,它不是抒发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一腔复杂的爱国热情吗?”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关于现行散文分类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这篇《生理实验术要略》,原来是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担任生理学教员时编写的讲义--《人生象斅》中的附录?度松髷隆啡逡延商茝|同志编入《鲁迅全集补遗续编》中。最近从一九一四年十月四日出版的《教育周报》上,发现了经过修订后证式发表的定稿。它有别于讲义中的附录,是一篇单独发表的科学实验论文。这是我们过去所不知道的。鲁迅集外的这篇佚文,现在重新出现,是个可喜的收获。  相似文献   

8.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是鲁迅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总结历史和现实阶级斗争经验的重要论著。鲁迅自己很重视这篇文章,说:“论‘费厄泼赖’这一篇,也许可供参考罢,因为这虽然不是我的血所写,却是见了我的同辈和比我年幼的青年们的血写的。”鲁迅在这篇光辉著作里,提出了著名的“打落水狗”的主张。这一主张,贯穿了鲁迅  相似文献   

9.
对鲁迅的《自嘲》一诗,研究者是有不同解释的.我认为,要确切地解释这首诗,就必须弄清《自嘲》这首诗的本事,这是确切地解释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我认为这首名作所描写的,是鲁迅的一次避难生活,它是一首写实的诗.据许广平回忆,鲁迅寓沪期间,有过三次避难.第一次是1930年3月,鲁迅因参加自由大同盟、  相似文献   

10.
老作家聂绀弩同志,为《萧红选集》作序,题目是《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新文学史科》1981年第1期),文中记录了萧红谈话中关于对鲁迅先生小说的一些看法,她对鲁迅先生有着诚挚的敬爱之情,因为是鲁迅先生为她打开了当时中国“文坛”的窄门,是引导她从事文学创作的导师。她在谈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时说:“鲁迅是一个自觉的知识分子,从高处去悲悯他的人物。”于是联系到她自己的作品,便说:“我觉得不配去悲悯他们,恐怕他们倒应该悲悯我咧!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创作《野草》时是其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是他对自己内心深处最深刻最严酷的解剖。在那个暗淡无光的旧世界,鲁迅在一次次的思想斗争中交织着绝望与希望。《希望》中鲁迅就把希望与绝望的矛盾起伏展现在我们面前。关于《希望》的创作主题历来众说纷纭,鲁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里说:"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实际上,鲁迅在新的一年到来时写下的这篇《希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对青年消沉的不满和批评,而蕴含了更深远的思想和心境。  相似文献   

12.
鲁迅和嵇康     
<正>一、1940年,郭沫若先生写过一篇《庄子与鲁迅》;1947年,许寿裳先生写过一篇《屈原和鲁迅》;——这对于发掘鲁迅和古典文学遗产的继承关系上都是饶有意义的。很久以来,我却想写一篇《鲁迅和嵇康》,这是因为,在我看来,鲁迅对嵇康那么爱好,嵇康和鲁迅在思想上以及在风格上又有那么些相似之处,发掘发掘是尤其值得的吧。  相似文献   

13.
鲁迅写于六十年前的一篇佚文《美术杂志第一期》,今天重新和读者见面了。这篇短文发表在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出版的第二号《每周评论》上,是该刊“新刊批评”栏的第一篇文章。《每周评论》于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正式创刊,由李大钊、陈独秀主编。《美术杂志第一期》是鲁迅应陈独秀之约所写的一篇“评介新刊”性质的短文。陈独秀一九一八年十二月十四日致周作人的信中说:“周刊已批准,定于本月二十一日出版,  相似文献   

14.
《文学和出汗》中一引文的出处段忠林《文学和出汗》是鲁迅的一篇著名杂文。它的主旨是批评当时一位"上海的教授"宣传文学要写所谓"永远不变的人性"的。文中鲁迅先生在讽刺"上海的教授"时说;"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关于这句话中的...  相似文献   

15.
名家寄语     
《快乐阅读》2012,(17):2
刘运峰,1963年出生,河北省束鹿县(今辛集市)人。毕业于南开大学,法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传播学系主任,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出版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编著有《鲁迅佚文全集》、《鲁迅序跋集》、《鲁迅自选集》(校注)、《鲁迅先生纪念集》、《鲁迅全集补遗》、《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孙伯翔谈艺录》、《芸斋小说》、《书林独语》、《文房清玩--笺纸》、《鲁迅著作考辨》、《中国书法全集》(10、11)、《藏书--因鲁迅而展开》等。  相似文献   

16.
<正>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故乡》,经常被选编入初中语文教材,展现了极大的文学价值与教学价值,为此,通过对《故乡》重要地位和教学价值的分析以及《故乡》主题的深化解读,探究鲁迅先生这场关于故乡的艰难“身份认同”之旅。一、《故乡》的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一)《故乡》的写作背景《故乡》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小说中的“我”其实就是鲁迅先生自身的影射和写照。《故乡》创作于1921年,  相似文献   

17.
说明:噩耗传来,许钦文先生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日凌晨病逝于杭州。许老是本世纪二十年代起就蜚声文坛的老作家,解放以来尤致力于鲁迅遗产的传播、阐发和研究,著述丰富。他的逝世是文艺界和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九年间, 他对我院图书馆、中文系等编印鲁迅研究资料的工作曾给予热情关注和细心指导,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为此,本期特发表许钦文先生的遗作《关于鲁迅佚文》,供读者参考,并用以表示我们对老人不幸逝世的悼念。——编者  相似文献   

18.
丁景唐同志两次来信,就本刊上期发表的《“左联”成立前后的柔石》一文作几处校正,兹刊登如下: 1、一九八○年十月七日来信照登:徐季子、赵帝江同志: 国庆节那天,我在刚出版的《革命文物》一九八○年第五期上看到唐天然同志《〈红旗日报〉关于鲁迅五十寿辰纪念会的报道》一文。这篇文章中全文转录了一九三○年九月二十一日《红旗日报》上《左翼文艺作家鲁迅五十生寿纪念——表示愿为无产阶级文学而努力》。报道说:  相似文献   

19.
华晔 《班主任》2011,(2):57-58
记得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们曾将四年大学生活用鲁迅先生的作品作了注释——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四《伤逝》。今天我也要借鲁迅先生的四部作品对我这一年多来的工作做一次小结,那就是《彷徨》《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第一章彷徨前年8月,我走进这所小学的大门,满以为当好英语老师就行了,却不料等待我的将是角色  相似文献   

20.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用“记念”一词,长期以来,不少人感到疑惑不解。我在校内许多次讲授这两篇佳作,常有一些学生向我提出疑问:“为什么鲁迅用‘记念’不用‘纪念’?”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在校外作鲁迅作品教学辅导讲座,有位前来听讲的中学语文教师对我轻声说:“鲁迅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