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神话模式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的普遍运用一方面使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创作构思上呈现出独特而奇妙的风采;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西方现代派作家对人类文化反思的新特点。《荒原》是运用神话模式的典型代表作品,作者借鉴运用一系列的神话故事,将《荒原》描写成一部现代神话,表明了作者对现代社会的厌恶与焦虑,企求寻找昔日的信仰来救赎人类。  相似文献   

2.
艾略特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又是典型的宗教诗人。其代表作《荒原》蕴涵着浓重的死亡复活轮回的宗教色彩。本文通过简要梳理全诗脉络以明晰贯穿全文的神话框架,分析其宗教典故及意象,并简要探讨艾略特宗教文学观的积极意义和局限,以期对《荒原》的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艾略特提出了一整套现代主义诗歌的理论,即"诗人必须变得愈加广博,愈加隐晦,愈加委婉".本文主要从诗歌理论和用典特点方面入手,分析了诗歌<荒原>复杂晦涩的四种表现及其意义,以展示诗歌的复杂性,以及这种复杂的表现手法所体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荒原>的文本阐释方式举目繁多,大致包括神话原型批评、符号学解构、叙事阐释和马克思主义辩证解读4种.该文主要借助7个文本解读,分析各自批评手法的得与失,为"荒原不荒"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荒原》和《情人》是20世纪享誉文坛的著作,二者虽然在体裁上有所区别,但在主题、雌化处理、身体叙述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蕴含着远古文化奥秘的古代典籍《山海经》,以特殊的话语形式、结构形式记录了原始初民朴野的生存状态和智慧真实。本文从神话思维结构的破解入手,对《山海经》独特的表述系统、隐喻结构及其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基质、特性,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7.
托麦斯·史特恩斯·文略特(1888——1965)的《荒原》(1922)作为欧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它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无可置疑的。然而,由于它的广征博引(在434行诗中涉及了6种语言,35位作家的56部作品和一些民谣及宗教经典),加之运用异乎寻常的表现手法,致使诗的含义晦涩暖昧,疑义丛生;甚至连诗人自己也说“在《荒原》这诗中,我几乎不耐烦去理解我自己是在说些什么”。这看似荒诞,其实并不奇怪。艾略特早在1919年在一篇评论《哈姆莱特》的文章中就提出:“我们必须理解莎士比亚本人也不理解的东西。”作为  相似文献   

8.
阅读导引《荒原》属现代派诗歌,全诗分为五章。第一章:“死者葬仪”。这一章并没直接写什么死者的丧葬仪式。标题隐含象征和暗示意义。暗示了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衰落、死亡和现代西方人颓废、悲凉、浑浑噩噩的心理现实。诗的开头显得十分阴森、突兀。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  相似文献   

9.
《荒原》──“人间地狱”中人类自救的再创神话谢占杰本世纪20年代初,艾略特发表了他的代表作《荒原》,这个作品象一颗重磅炮弹,震动了西方文坛,一下子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攻击它,如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认为,它是作者给英美文学界带来的“一大祸害”...  相似文献   

10.
艾略特的长诗《荒原》,以万物枯死的荒原象征现代西方社会,不仅突出了现代荒原的痛苦,揭示了西方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也暗示了荒原复苏的希望和走出迷津的道路。曾震撼西方文坛。而这些都是借长诗最突出的特点用典和象征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赵志慧 《考试周刊》2009,(29):34-34
《荒原》是艾略特的代表作,在该诗中,诗人借古讽今,对一战后西方文明的衰落、道德的沦丧、信仰的丧失及精神的死亡等作了深刻的揭露;对百无聊赖、庸俗麻木的人们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召唤人们从荒原中看到新生和复活的希望。《荒原》展示了战后西方文明的危机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失落。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理想的幻灭和绝望。本文对该诗以章节为顺序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T·S·艾略特(1888—1965年),现代文学批评家、剧作家和伟大的诗人。1948年,为表彰他“作为一位现代诗歌的开拓者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瑞典文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艾略特最重要的诗作有《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首四重奏》等。艾略特是在英美现代诗歌发展的关键时刻,根据其自成系统的理论进行诗歌创作的。他非常注重传统,同时吸取意象派的长处,并把17世纪玄学派诗歌技巧与法国前期象征主义诗歌技巧熔为一炉。他强调内心独白、戏剧性表现、思想感性化、客观对应物和用典等诗歌技法,开创了尽管十分难懂却真正新颖的诗风,在艺术上为诗歌这一古老的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使英美现代诗歌充满  相似文献   

13.
英国作家艾略特的长诗《荒原》,被誉为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西方文学中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在思想内容上,《荒原》展示了西方文明的危机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失落,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理想的幻灭和绝望。在艺术特征上,《荒原》更是独树一帜。诗人通过象征、意象、互文性等艺术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西方文明破碎的忧虑以及重建文明的信仰和希望,令人耳目一新。"荒原"之美美在独特的艺术成就,文章着重探讨其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4.
《呼啸山庄》和《还乡》同样以荒凉、粗犷而又深沉的荒原为写作背景,并运用象征手法营造小说的悲剧氛围。这两部小说在意象特征、人物塑造和宗教精神方面都有其同异之处,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对两部小说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开篇神话是曹雪芹为闺阁立传的产物,它来源于曹雪芹对传统价值的怀疑和颠覆,是对自身存在的洞察;它体现着曹雪芹对自身价值的坚持,渗透着曹雪芹对世俗价值怀疑、思考和抗争。神话是一种修辞,是曹雪芹捍卫自我价值,处理传统与自我、自我与他者、世俗价值与自我价值之争的一种策略。它体现了曹雪芹对传统的继承和超越,展示了作家和文本的伟大和不朽。  相似文献   

16.
战争不仅毁灭人类的物质生活,更多地摧毁了人们的精神信仰,人类生活在一个了无生机的荒原中.试图通过死亡已成为一种愿望、寻求复归之路、荒原重生三部分,来获取拯救荒原的秘方,即人类及人类永恒的爱是荒原重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和《红字》诞生于相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度,都运用了意象象征的手法。本文借助比较研究两部作品中有关荒原、荒野的描写,旨在探求西方文化传统和文学表现手法存在着的某种艺术通则。  相似文献   

18.
然后他用快活的姿势把棋盘一抹 ,轻轻推倒了所有的形象棋子 ,将它们堆成一堆 ,像一个很讲究的艺术家那样思考着 ,用另一种不同的组合 ,不同的关系和不同的混合 ,把同一个形象群组成另一出新戏。这第二出戏和第一出是互相联系的 :用同样的材料组成同一个世界 ,只是声音有变化 ,速度有改变 ,强调了不同的动机 ,构成了不同的场景。这位聪明的建设者 ,把我的这些碎片形象 ,组织成一幕幕的戏 ,远看个个都相似 ,个个都认识 ,都是属于同一个世界 ,属于同一个来源 ,可是每一幕又都是完全新颖的。“这是生活的艺术。”他以教训的口吻说 ,“以后您自己…  相似文献   

19.
我国读者应根据《荒原》现代主义作品的文本性质 ,根据诗人的创作倾向及其所属流派和相关流派的创作倾向 ,运用现代文艺理论更新自己的阅读视角 ,调整期待视域。唯此 ,才能一定程度上弥合SSSHE自己与该诗的理想读者之间的差距 ,才能解读出《荒原》用典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其重要的文学、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荒原》中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原》被誉为现代诗的里程碑。意象是该诗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它们种类繁多,来源广泛,看似彼此无涉,实际上都有着或隐或显的内在关联,构成了围绕和深化主题的意象网络,体现了诗人的创作理念,艺术地反映出"一战"后欧洲衰微破败的客观现实和混乱无着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