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山文化源远流长,贯通古今;房山文化博大精深,底蕴厚重。房山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享有无法取代的地位.早已被列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正是我们致力于开发《房山文化》地方课程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开发与实施地方课程直接的政策依据。《房山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北京市房山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束了房山区高中段无自主开发地方课程的历史,对于推介和传承房山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推动房山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湖南教育》2014,(11):44-44
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小学阶段,台湾学校注重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古文训练,以国文、历史和传统文化课程为主。《四书》等传统经典是学校“品格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激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专业民间机构每学年都到学校举办“经典会考”。在小学生每周40个小时的课程安排中,国文、历史、地理和公民道德等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课程至少占了一半。在高中阶段,文科的必修课程有三种:《高中国文》《国学概要》《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相似文献   

4.
自2003年以来,我校确立了《以写字教育为基础,继承民族传统文化责任研究》的科研课题。把“写字教育与责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学生“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  相似文献   

5.
《文化论著研读》校本课程开发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本质是主体间的文化传承,加强文化论著阅读有利于传承优秀文化的生命,同时也是一条对学生进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课程整合中的大语文观和文化大背景中的语文能力同样要求我们正确认识语文的语言文化本质。提高开发《文化论著研读》校本课程的自觉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选修课程”中也提出要开设“文化论著研读”,因此,进行高中语文《文化论著研读》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课程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要素,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载体。从《周易》中“器”与“道”的关系出发,结合课程文化的特点及内在发展逻辑,可将课程文化的内涵看成是“器”与“道”的结合:课程的物质文化是“器”,课程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是“道”。在价值取向上,课程文化主要表现在主体性、自觉性、多样性以及超越性四个方面。立足于新时代背景,我国课程领域的探究要在课程文化的价值取向下,基于“器”“道”关系探究课程文化的生成之道:化而裁之,力图以“变”生道;推而行之,力求以“通”生道;举而措之天下,力争万象共生并美美与共,使课程文化全球生成。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06年,前身是“能仁学堂”,校训是“能仁致远”。近年来,学校以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以“能仁”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深度建构研究》为抓手,坚持继承与创新同行,努力培塑师生的“能仁人格”,把让每位师生拥有“不断生长的道德和带得走的能力”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不懈追求。学校把文化追求落实到课堂研究、课程建设、队伍管理等实际行动之中,让师生共同享受文化建设的芬芳,使百年名校焕发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8.
[本课教材分析]“孙悟空与中国传统文化”是我校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西游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节课。本课主要探究孙悟空的原型出处、介绍孙悟空法名的由来,剖析孙悟空的主要性格特点,重点使学生理解:孙悟空的主要性格——机智勇敢、惩恶扬善、乐观自信、百折不挠等,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9.
自80年代企业文化传入我国以来,便一直是人们学习的重点之处。在新时代的环境下,开放教育越来越能够发挥出其教育价值,也愈发能够满足于人们对企业文化知识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开放教育及《企业文化》课程的简要概述,探索了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的教学思想、方式、特点与不足,随即针对于《企业文化》课程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促进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式,为文章的论述注入了自身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数学文化”以单独板块2003年首次出现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至今已有3年.不可否认,作为课程的最终执行者,大多中学数学教师对它仍心存疑惑;中学数学课程与数学文化之间能产生确切的联系吗?这些联系能否进入数学课堂?它与数学教学任务的达成会不会出现矛盾?……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妥善解决,“数学文化”便难以走进中学数学课堂,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也将只是一种形式.因而,对于“数学文化”的教育,中学数学教师迫切希望得到事实的明证,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断言,由浙江师范大学张维忠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博士等著的《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实证研究,与该课题前期研究成果——张维忠教授著的《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相比,前者更直接地涉及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诸多要素,为数学文化走进中学数学误堂展开了切实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图片报道     
安东 《江苏教育》2008,(18):35-35
2008年8月22日,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传承孔子教育思想:深化小学素质教育的校本研究》系列活动“星星论语”,在该校善艺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课程: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夫子庙小学以《星星论语》课程为主干构建校本课程群,传承孔子教育思想、努力实现将优秀的民族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继承、传播、引领、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在新形势下全面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大学人文教育。在分析当前大学校园文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人文类课程理应大有作为。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进入”,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以人文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对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观教育的方法、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化对现代化、国际化至关重要,任何国家在国际化进程中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文化改造任务。中国文化中亟待补充的是尊重个性、求真创新的价值观。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承担着文化改造使命。作为发达国家通识教育的“隐涵课程”目标,发展批判性思维是实现课程国际化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校课程国际化,不仅要关注科学技术专业,还要重视通识教育的改造,尤其要将文化改造纳入其中。要完成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外国先进文化如此复杂的任务,引进批判性课程与教学方式以处理文化冲突问题将是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了对《论语》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如“有教无类”与“为了一切学生”、“因材施教”与“关注学生差异”、“诲人不倦”与“和谐师生关系”、“举一反三”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以致用”与“倡导实践探究”等。  相似文献   

15.
教育之本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建设。近年来,国家课程建设深化"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为主要举措,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其中,强化课程的本土文化意识,拓展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对新文科建设做出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6.
“在地性”通过课程在高校与地方之间进行双向流动与转化,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并获得地方高度认同的课程文化,促进高校与地方的共同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课程设置缺乏地域特色、乡土情怀缺失等导致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制约了“接地气”的人才培养。地方高师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课程文化的“在地性”,“接地气”课程文化追求与地方形成了共生模式,在地化教育为地方提供了“贴地式”的人才培养,因而课程文化“在地性”追求成为地方高师院校的必然选择。地方高师院校课程文化“在地性”追求的实现路径是:立足本土,继承与发扬地域文化,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教师;文化扎根,自觉践行文化自觉,构建文化落地的课程体系;生命在场,贴地行走的“课程扶志”,实现乡土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7.
加强语文教育,文化自觉最重要.语文教育的文化自觉,应该从课程定名、课程内涵与课程教学三个方面来考量.从课程定名来看,语文教育的文化自觉首先源于对课程文化演变的认识;从课程内涵来看,语文教育的文化自觉重在对母语文化价值的把握;从课程教学来看,语文教育的文化自觉尤其要继承和发扬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课程方案”是国家对高中段课程的总设计,那么“课程实施”就应该是课程方案在学校工作中的再创造。宁波中学是一所拥有丰富教育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于高中阶段课程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历史使命。我们认真学习、积极探讨,形成了符合我校课改要求的“五项原则”,提出了具有宁波中学特色的“6+N+特长认定”IB选修课实施方案。我们不断反思,积极前行,致力于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行为的变革、学校评价方式的变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方式的变革。在践行课程改革的征程中,我们找到了学校文化传承和教育创新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9.
课程定位是课程开发与实施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课程定位主要包括课程的内涵、性质、理念(或指导思想)、目标、适用范围和功能(或作用)等方面。本文从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三个视角,以《房山文化》为例阐释和把握地方课程定位。  相似文献   

20.
截至目前,北京市通州区共发展50所中小学的国学教育实验,其中10所学校被教育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题组国学艺术文化交流中心授予全国示范校的称号。通州区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入中小学。2009年底被中央教科所、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确立为国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从最初25所已经增加到50所。其中,于家务中学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确立了《古今二十四孝》、《三字经》人物志、《论语》等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梨园镇中心小学根据国学启蒙教育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现状,确立了诵读化、思想化、故事化和生活化“四化”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