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势在必行,转型的制度变迁具有其他传统要素无法替代的作用。在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转型制度变迁的模型表现出各异的内容。转型制度变迁的供求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二者的均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应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所采取的制度变迁模型组合存在差异.强制性制度供给在未来较长的时间里将对制度均衡发挥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制度转型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20多年的制度变迁进程,中国初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型,实现这一制度转型的主要原因在于,正确处理改变,发展与确定的关系奠定了制度转型的基础,渐进改革策略的实施促进了制度转型的实现;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支斩结合加快了制度转型的进程,强制性改革与诱致性改革的结合确保了制度转型的完成;政府作用的有效发挥缩短了制度转型的过程,改革的意识形态提供了制度转型的思想保证,分析和研究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回顾和总结中国改革20余年的历史经验,并为进一步深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转型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资源的本成承担主体和受益主体的特征,提出经济体制转型期的教育发展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主体承担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社会,个人共同承担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是一个涉及制度系统内复杂的多要素及其相互“博弈”的过程 ,初始条件和路径依赖导致“制度均衡”的多样性和互补性。转型经济制度变迁过程的比较分析表明 ,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并无固定的模式 ,但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福利最大化、资源配置符合帕累托改进性质等 ,应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转型国家在制度变迁过程中追求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制度变迁及新制度主义理论为分析框架,选择了浙江树人大学四校联合组建作为典型案例,阐述了四校联合组建过程中组织转型的制度变迁,并从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视角对制度变迁进行解释。研究指出,四校联合是理性选择、权力冲突以及文化同构等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次强制性制度变迁,政府在其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为浙江树人大学转型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6.
政府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一老话题。但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试从新制度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出发,来探讨政府在转型期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经济体制下政府作用导致经济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在转型期政府应处理好与市场、企业的关系、以及在产权制度的变革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认为政府在转型期的作用应加强而不是削弱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深深地受到本国社会历史、习惯、文化、心理、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内社会习惯、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变化,更涉及到政府体制、意识形态等的更新。路径依赖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在20世纪70年以后,被运用到技术变迁、企业制度变迁和社会制度变迁以及社会制度转型的研究中。本研究在制度经济学的框架下分析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变迁,以路径依赖为理论基础,对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变迁的特点、变迁的动力、变迁的阻力、变迁的成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处于社会变革与转型的历史时期,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新兴的工人阶级在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逐渐成为变革的主力军。对工人阶级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在国家建设中曾经起到的历史作用进行剖析,其目的在于揭示工人阶级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的潜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制度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等多元化的利益群体和组织,这决定了农地制度变迁是一个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互相博弈的过程。制度变迁的路径和模式,取决于各利益群体之间博弈均衡的结果,并且大都存在着能够发挥决定性影响的主导群体和组织。新老解放区的土改运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合作化运动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民公社制度,都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推行的强制性农地制度变迁,取得了显著不同的制度绩效。改革开放以来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多由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所首创,并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最终得以完成制度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融资困境与融资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面临融资困境,有效的融资制度安排供给不足是主要原因。政府在高等教育融资制度安排变迁与创新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当发挥公共财政在建立公共投融资体制中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融资制度安排的变迁和创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文化对国家利益的影响,从经济方面、社会文化价值以及国家影响力三个层面进行探讨。三者之间既互相影响,又逐层递进。国家首先需要利用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实现文化传播。其次,在精神层面,文化对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主要在于通过文化传播来传达国家对社会理想的实现能力,来获得他者的认同和承认。最后,在经济与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支持下,重视通过文化因素实现和增强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这需要国家对外政策和行为上与其传达的文化理念保持一致;对内进一步以社会广泛认可的文化价值观为标准实现社会理想化生活,以进步的文化理念统领社会经济、政治等各项社会发展事业的和谐和统一,最大程度的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法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主权观念日渐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国家主权理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严峻的冲击和挑战,主权否定论、主权让渡论等各种思潮涌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国家应树立新的主权观念。即在未来的国际实践中。国家主权始终是国际社会的基础。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动摇。在此前提下,国家主权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受到限制和进行让渡。  相似文献   

13.
深化国企改革 提高国企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者,是国家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力量,国企的这些重要战略地位决定了国企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处的地位。但是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总体效益较差,国有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获得发展,必须要转换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和创新企业经营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和周边国家紧密的区位联系,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和社全化背景的相似性,建立云南省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具有现实的可行性现极大的发展潜力。本分析了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现状,提出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和以点轴空间发展的四条经济带。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有利于整体上了国有经济、提高国民经济的质量,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仍存在“资产交易”的公平性、政府的角色错位、债务、人员安置、资产竽组流于形式、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发达和法律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分析研究这些,对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顺利进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各国的经济安全观发生了变化。新时期的经济安全带有鲜明的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特征。占领高科技优势地位与对商品市场和资源的保护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是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提高国际竞争力是经济安全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国家的社会职能随着国家对社会的管理、监控与服务的发展而空前扩展,而国家的政治职能则更为巧妙地隐藏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之后;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先例其职能带来了严重挑战,但它并不能导致民族国家的消亡。探求国家职能的发展演变,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国家认同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心理基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社会,少数民族众多,且多在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感之于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产物,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也伴随着现代化产生。本文对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对少数民族群众国家认同的复杂影响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9.
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西方经济学上引发了一场所谓“凯恩斯革命”。《通论》虽然基本上属于实证经济学,但它并没有完全超脱于伦理价值判断之外,而是在其中蕴含了一种社会哲学的思考。凯恩斯在经济与伦理的结合上,研究和分析了宏观经济学中的有效需求、节俭、储蓄、充分就业等问题,形成了以国家干预主义为特色的经济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运行之法,国家干预是经济法的基本内涵。国家在干预经济运行的过程中要做到适度干预、谨慎干预,而经济法本身也正是这种适度、谨慎干预的基本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