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说朱自清先生做语文老师时批改作文特别仔细。朱先生批改作文从不吝啬心血,有错必改,看到精彩的语句,则用红笔画上圈圈,字斟句酌,一丝不苟。有一回,他在学生的作业上改了一个字,过后他又把学生找来说:“还是用你原来的那个字吧!我想还是原来的那个字好。”朱先生的好友俞平伯先生却不赞成多改,理由是学生只注重分数,从不看教师的修改和评语。朱先生批改作文的这段逸事触发了笔者对工作中倍感困惑的一个问题的思考:学生的作文到底如何改?作文批改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比较头痛的事情。两周一次的作文,多则一百多篇文章,既要找出错别字,又要批…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但传统的作文"精批细改"的弊端已有目共睹.学生写完作文后,自己连读都不读一遍,一交了之.把修改看成是老师的事,导致作文中的毛病重复出现.对学生交来的作文,老师加班加点逐字逐句修改,眉批、腰批齐全,费时费力,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拨.而学生并不领情,作文本发下去,学生只看批语或分数,最多改改错别字.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这种情况就会有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3.
作文批改,一要批,二要改。批是具体指出学生文章的优缺点,改是帮助学生具体纠正文章的毛病。我觉得,批改学生作文,应当经常注意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据说朱自清先生做语文老师时批改作文特别仔细。朱先生批改作文从不吝啬心血,有错必改,看到精彩的语句,则用红笔画上圈圈,字斟句酌,一丝不苟。有一回,他在学生的作业上改了一个字,过后他又把学生找来说:“还是用你原来的那个字吧!我想还是原来的那个字好。”朱先生的好友俞平伯先生却不赞成多改,理由是学生只注重分数,从不看教师的修改和评语。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参与评改作文的方法很多 ,可互批互改、分组批改、自批自改等。不论哪种方式 ,学生参与进来 ,改变了作文教学中陈旧的思维模式 ,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 ,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另一方面 ,学生在批改别人的作文过程中 ,能逐步领悟到写作的真谛 ,从而逐渐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另外他们在相互找毛病的同时 ,也激发了彼此的竞争意识。但需要指出的是 ,学生参与作文批改 ,老师一定要及时给以方法的指点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开始教师可以挑选几篇不同类型的 (好、中、差 )作文做示范批改 ,指出错别字、不恰当的标点和病句…  相似文献   

6.
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传统的作文批改,基本上是老师的事,费时费力。批改的目的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实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是由老师一手“包办”造成的。一班作文收上来,老师忙得又批又改,费尽心血,到头来,作文簿发下去了,学生只把错别字改在“ ”里,而把老师改的地方很少认真地去看一看。即使看了,也不知所以,或知之甚微。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著名作家孙犁说过“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如何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小学作文的批改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归结起来,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知错不改。批改一篇作文,的确是既劳神又费力的事。首先要通读学生的作文,了解全文大意;其次要逐段细看,从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文字以及书写质量等方面进行批改;再次要从头至尾检查一遍,写上总批,评定分数;最后还要把学生作文的主要优缺点记入批改笔记,作为讲评的依据。由于“工序”复杂,再加上一些差生作文语句不通顺,很难“破译”,有的教师便敷衍塞责,懒于“拜读”,明知学生的作文有错,但也不批不改,只写一个“阅”字。二是有错必改。有的教师习惯于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或则“修枝剪叶”,或则“大斧砍伐”,有时竟亲自“捉  相似文献   

8.
作文批改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关于作文批改,许多人已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如精批细改,多批少改,只批不改等。教师往往认为,将学生的作文改得清清楚楚,批得明明白白,学生一目了然,今后就会不犯或少犯这些错误。其实不然,学生一拿到作文本,关心的是分数,大多数同学虽然读了老师的批语,读完之后便算了事,根本不去深究老师的批改。老师负出了艰辛的劳动,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许多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作文批改上,有时由于作文没批改完,而不得不将本周的作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 传统的精批细改的作文批改形式,只强调教师的详批详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完全放在被动的位置上,是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相悖的。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强调语文教师要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五步改评法”的基本程序第一步:教师指导学生初改。初改时老师要要求学生做好六查。即查:书写是否工整;格式是否规范;有无错别字;标点是否正确;词语的运用是否准确;句子有无毛病。第二步: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再改。教师浏览学生作文时要做好批改记录。要把选...  相似文献   

11.
面批作文是个好办法。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是让学生看,从中明白自己的作文好在何处,为什么;毛病在哪里,如何改。这样才能使学生举一反三,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但长期以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确实是学生不沾边老师累得哼。批改了的作文本发下去以后,学生只是看一下分数,至于老师写的评语,就根本不去理会。真可谓“精批细改,徒劳无功”也。如何使作文批改既起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将语文老师从作文堆中解放出来,在  相似文献   

13.
学生写好作文,誊写完毕,交给老师,老师一般都是带回办公室批改.老师苦于工作繁重,每天备课、上课、辅导,真正静下心来集中时间批改作文的并不多.又加上大部分老师认为作文必须精批细改,从标点字句,到结构安排、内容选择,都要批阅点评,写出眉批总评.这样一来,教师要把一个班四五十本作文批完,少则七天八天,多则十天半月,有时甚至下一次作文学生把草稿已写好了,老师手头上学生的上一次作文尚未批阅完毕.……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作文的批改问题,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作文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予以充分重视。一般说来,作文批改的方式有三大类型:老师批改、学生批改、师生共改。一、老师批改此种类型有四种方法:1.全批全改。全批全改是老师改作文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对全班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具体毫无遗漏的精批细改,有眉批、旁批、总批(评语)、得分,且有一套系统的为学生所理解的圈点批注符号。这是老师最投入、最费力的一种批改方法。好处是能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作文情况,了解学生作文心理的每一个细节,给学生的指导也最深刻、最具体、最全面。缺点是老师的精力有限,长此以往,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对于作文批改很多教师总觉得自己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无奈.真所谓"作文批改糊涂账,改与不改一个样".其实对于这点,叶圣陶先生就曾直言不讳地说过:"我当过多年的语文老师,改过无数的作文,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既然如此,那我们何不换种方式,让自己走出这份无奈!这几年的教学中,对于作文批改我喜欢分三步来进行:学生互批--教师赏批--学生自批.在这三曲的和谐共奏中,习作的有效值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在与语文组的老师们进行交流时,大家都为作文批改的方法与效果产生了一些困惑:有些老师认为,任你精批细改、费时劳神,可是学生似乎并不领情——没有几个人能比较老师批改前后习作的异同,他们大多只扫一眼最后的得分,极少数同学会读一读老师给的总评;也有老师认为,为学生面批作文,苦于时间有限,只能找少数学生面谈,对其他学生有失公平;还有老师觉得,既然老师批改的作文,学生也不愿去认真领会,还不如让学生自己改,可这又与上级检查“精批细改”的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7.
通过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和总结,我认为,在作文批改中,应注重把握好三个环节,即学生自改、同学之间互相批改和老师批改。 一、学生自改 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三个问题:其一,自改必须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在自改之前,老师应将该篇作文的基本要求告诉学生,必要时提供范文,怎样组织内容,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自批自改文章,首先要解决“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一般说来,学生的自批自改往往总是效法教师的批改方法。所以要教会学生自批自改文章,就要让学生看懂教师的批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效而有法,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批改作用。为此,我每教一个班级,总是在第一堂作文指导课或评讲课上,就把常用的作文批改符号介绍给学生。同时,对开始写的三五篇作文,我总是改得尽可能精细些,添、改、调、删、(?),凡能用文字改通的,我都不但改过来,而且准确地用上规范的批改符号。每批好一篇作文,我都要发下去让学生读批改后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纵观古今,哪位名人大家不是修改文章的好手呢?如何批改学生的作文,怎样才能让学生改好自己的作文,一直是语文老师长期探索而又觉得较棘手的问题。传统的批改方法,老师伤神费力地"批",学生无可奈何地"改",批与改时常脱节,岂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怎样才能做到既"批"得巧,又让学生"改"得对呢?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是关于作文批改话题的争鸣一直是语文老师研讨的一大热点,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这一问题越来越显著的摆在热衷于作文教学的语文老师面前。是精批细改,还是多就少改?是只批不改,还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批改?面对重重困惑,我结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现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批改作文历来是浯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在传统教学中,面对成沓的作文,老师们费尽了心思:精批细改。他们抓住学生的作文,不厌其烦的指导,让学生不断地修改,这样不但加重了老师的负担,而且使学生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