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篇文章选自《诚意伯文集》.本文是篇寓言,写于元朝末年,借卖柑者的话,揭露、讽刺当时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的腐朽本质.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人.元末进士,做过官,后隐居著书.朱元璋起兵后,他被征聘为谋臣,协助朱元璋统一天下,并参预议定明初典章制度,官至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构的长官)封为诚意伯.退休后,由于遭人诬陷和朱元璋的疑忌,忧愤而死.刘基兼擅诗文,散文风格古朴.一些寓言性、讽刺性作品有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元未进上,并做过官(县丞,儒学副提举等职),因受到排斥和压制,怒而归隐。元至正二十年(1360)后,刘基同章溢、叶琛被朱元璋邀请出山,协助平定天下,成为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谥文成,著有《诚意伯文集》。  相似文献   

3.
"三不朽伟人"①刘基刘伯温在杭州前后达六年,在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行省考试官任上,发展教育,倡导兴办义学。刘基对教育的主张,对明初的文治政策及朱元璋的思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刘基为官清正,刚直不阿,不避强御,扬善抑恶,德、才誉满杭城。在寓居杭州六年时间里,他吟诗作文,领袖群贤,孕育于杭州的不朽散文名篇《卖柑者言》足以垂世。他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刘伯温在杭州为登上元明之交的政治舞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刘基的道德、功业、文章和杭州西湖的湖光山色一同不朽。  相似文献   

4.
作者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明初文学家。明朝初年,刘基曾封为诚意伯,他的文集就命名为《诚意伯文集》。刘基号为“郁离子”,他的一些寓言故事等又编集为《郁离子》。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本篇是一则寓言故事,情节生动,寓意深刻。人所训养的猴十分聪颖,舞蹈水平很高,引起一小儿嫉妒。小儿悄悄投几个茅栗,群猴因纷争茅栗而原形毕露。作者借用这个故事批评“不制之师”的“见物而争趋之”的现象,讽刺一些人为争名争利而斯文扫地的丑态。  相似文献   

5.
一、刘基的为人和遭遇刘基的《卖柑者言》,借“愤世疾邪”的卖柑者之口,怒斥了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世盗名之徒,痛快淋漓,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翻阅一下《明史》,我们可以看到,刘基本人的性格颇似这位卖柑者。记载刘基生平事迹的《行状》和《神道碑》都说他“性刚嫉恶,与物多忤”,得罪了不少人,包括他原先的朋友。有一次,朱元璋想要杨宪做宰相,征求刘基的意见。杨宪是刘基的好朋友,刘基却说:“宪有相才而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已无与者也,宪则不然。”结果此议作罢,杨宪自然对他很不满意。  相似文献   

6.
《卖柑者言》据《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所载的文字是“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湖北省教育学院中师函授课本《文选》第二册《卖柑者言》,在“玉质而金色”之后,“干若败絮”之前,增了“剖其中”一句三字,  相似文献   

7.
刘基是元末明初的寓言散文大家,其寓言代表作当属《卖柑者言》,借卖柑者言犀利地抨击了当朝的腐败统治,揭露官僚集团“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批评理论,从反方向来解读之。  相似文献   

8.
工之侨献琴     
背景链接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郁离子》是刘基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后,所写的寓言体散文故事集。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刘基,字伯温,明初功臣,浙江青田人。基诗文兼擅,与宋濂并为一代文宗,由于他出仕两朝,思想复杂,作品深奥,“文昌而奇”。但在他前期作品中也不乏如《卖柑者言》之类较为浅显的杂文。  相似文献   

10.
《卖柑者言》是一篇寓言,是一篇政论性的记叙散文。它收在《诚意伯刘文成公集》里,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它构思巧妙,比喻贴切,揭露深刻。一、构思巧妙。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是这样的:卖果者的柑虽然有玉质而金色的外表,但是它的实质是干若败絮的,所以受骗的“我”对卖柑者提出了责问:“……甚矣哉为欺也!”而卖柑者是深知当时社会时弊的人,他正希望有人指责以便借机抒发他愤世疾邪的感情,于是他首先对“我”的责问回敬以轻蔑的一笑,接着就侃侃而谈,据理反驳:“……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洸洸乎”、“昂昂乎”的武将文  相似文献   

11.
自明以降,刘基文集递相刊行,版本繁多.盖于明初,刘基文集先以单行本形式梓行于世,如《覆瓿集》、《郁离子》、《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嗣后,诸单刻本被统汇一集名《诚意伯刘先生文集》二十卷世代相传,不断翻刻,先后有成化本、正德本、嘉靖本、隆庆本、崇祯本、康熙本、雍正本、乾隆本、四库本、光绪元年本、光绪二十六年本、四部丛刊本、民国五年本、万有文库本等流传于世.其中有不少版本因年代久远,于今已成孤本,对一般读者而言已很难见到.熟悉版本是刘基研究的“第一要旨”,笔者于年初游学京师,承蒙各大图书馆的鼎力相助,有幸一睹刘基文集诸版本之全貌,遂成此叙录,庶几同好于中获益一二亦未可知.  相似文献   

12.
在刘基故里青田,以《季氏湖山义塾之记》碑、《祭诚意伯碑》、《明诚意伯刘文成公故里》碑和"刘诚意伯庙"、"刘文成公祠"三碑、二庙(祠)为代表的有关刘基的多处遗迹,是刘基文化非常珍贵的实物组成部分和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通过考辩、梳理,还其历史事实,突出人文价值,从而对深入研究刘基、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刘基《卖柑者言》本是一篇政论性讽刺小品文,全文借卖柑者之口,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社会官僚制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然而反复琢磨其中的内涵,我心中似有醍醐灌顶之明朗。  相似文献   

14.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犁眉,浙江省文成县人.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谥文成.著有<诚意伯文集>二十卷.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瓯越文化、江浙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作者刘基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元朝末年进士,曾任高安丞,为官廉洁、正直。弃官归里后,受明太祖朱元璋聘召至金陵,他“陈时务十八条策”,朱元璋把他安置在建礼贤馆。后来,他辅佐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召降了方国珍,北伐中原,统一了中国。授太史令之职,以后累次升迁,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当时,明朝的许多典章制度都由刘伯温与李善长、宋  相似文献   

16.
《卖柑者言》是元末明初政治家刘基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取謦新颖,文字犀利,深刻地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和可耻无能的士大夫阶层。文章之所以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一方面固然在于其立论的正确,另一方面文章采用类比推理的说理方法,产生令人慑服的逻辑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是由两个假言判断构成的。第一个判断是如果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市于人”“以实笾豆、奉祭祀、供  相似文献   

17.
《易》学理论是元明之际儒者刘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经学家的刘基对于易学理论中的象数、卜筮之学是精通的,尤其是其易学名篇《灵棋经解序》一文对于灵棋课法与易学卜筮构成相为表里的关系进行了解读。此外,还可以通过《诚意伯刘文成公集》来摘撷刘基《易》学思想之片论。  相似文献   

18.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卒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他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著明的文学家。明四明杨守陈《诚意伯文集序》:“……汉以降,佐命元勋,多崛起草莽甲兵间,谙文墨者殊鲜。子房之策,不见辞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见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者。公可谓千古之人豪矣。……”这是按当时的事实来立论,不能说是溢美之辞。  相似文献   

19.
刘基一生写了大量诗作,就数量而言,收在《诚意伯文集》中的就有一千六百多首;就体裁而言,计有赋、骚、古乐府、歌行、四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诗余诸体。而这些作品(诗余除外)的艺术价值怎样?入明以来,历时六百多载,不少学者曾作过多方面的探讨。这些评价终因持论者论诗尺度不同,其结论亦有差异,如《四库书目》评刘基的诗“沉郁顿挫,自成一家,足与高启相抗”;《明诗别裁》(沈德潜编)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很多古代诗文集,这些诗文集的命名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孙子》《列子》)、姓名式(如《岑参集》《陆游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别号式(如《白香山诗集》《东坡全集》)外,还有其他一些命名方式,如:①封号式 古时君王常给臣子封号,封号也能作为集名。如明代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其作品集为《诚意伯文集》。北宋王安石,封荆国公,其作品集有《王荆公诗笺注》。②谥号式 古代帝王高官死后,朝廷根据死者生前事迹给予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叫“谥号”。“谥号”也可以命名诗文集,如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死后加谥“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