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由于各物体在各种不同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计对不同情况恰当地应用隔离法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应用隔离法能排除与事物无关的因素,使该事物的主要特征明确地显示出来,从而进行有效处理,使一些无法用整体法解决的问题得到满意的结论.同时由于事物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对局部事物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局部和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能突破一点掌握全局,使问题得到顺和解决.隔离法用于解决高中物理问题常见以下六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张华 《现代语文》2011,(4):83-84
学习语文,必须同认识事物相联系。必须坚持从整体出发把握局部,再从局部回到整体这一整体化原则,去研究文章及其所反映的客观对象,透过事物的表面的、现象的、偶然的联系去探究、发现和认识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由若干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3.
用系统整体观点指导单元教学谈有丝分裂特点教学系统整体观点,就是在力求考查事物整体系统基础上,居高临下,分析把握事物各局部变化特征及在整体中的作用,从而获得事物的整体知识,把握事物的总体规律。把这一思想用于单元知识教学,要求教师从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出发...  相似文献   

4.
中学物理教学中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在思维中分解成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然后分别加以考察与研究,研究它们相互联系及相互制约的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在整体对象中的地位,考察它们对研究对象的状态及发展变化的影响,从而揭示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的方法.”对于物理学,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分离或物理过程拆成几个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在思维中重新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于物理学,综合就是整体观念,全程思想和整合知识.分析和综合是一种辩证思维方法,这是因为只有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才可能是有机的综合,只有在综合指导下的分析才可能是有效的分析;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相似文献   

5.
所谓整体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为一个融洽的过程并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目的是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质现象  相似文献   

6.
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告诉我们,只有从整体上去把握结构,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物理学习中,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相互联系的,物理方法、物理问题也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就形成了整体结构.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掌握物理方法则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这里,介绍一种物理学中常用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变换法. 所谓等效变换法,就是从事物的等同效果出发,将复杂的物理事物的本身规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事物的思维方法.这种方  相似文献   

7.
数学充满着矛盾、运动和变化,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在指导学生研究数学问题时,如能积极地引导他们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系统观念与学校管理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观念,也称整体观念.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彼此有关的或相互依存的事物构成的复杂的统一体,是一个按照某种方案或计划有次序地排列的由各部分组成的整体.如果我们把一所高等学校看作是系统,那么,党政、群团、总务、教学、科研等部门则是它的支系统,也就是构成学校这个整体的有机联系的部分.一所学校教育成果的大小,取决于其整体功能发挥的程度.所以,在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中,应当把系统观念作为指导原则之一,以增强学校整体的教育功能.把握系统观念,首先是掌握系统哲学.所谓系统哲学,就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在观察事物时,要注意事物间彼此关联及系统关系,不是孤立地在局部找原因,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相似文献   

9.
晁增荣 《青海教育》2006,(12):12-12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导向、激励、调节等功能。为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功能,不仅要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和方案,还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一、评价的完整与客观性1.树立整体意识。课堂教学评价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综合考虑课堂教学各构成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即局部和整体的关系问题。在评价过程中,既有对局部的分析判断,也有对整体的综合评价。对局部进行分析时要想到整体,脱离整体的局部分析是孤立、片面的;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需以局部的分析为前提和依据,没有对局部的分析也无法形成对事物整体全面…  相似文献   

10.
一切事物都是一个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整体也离不开局部,任何一个综合数学问题都是由若干个局部数学问题所组成,解决这类问题经常用到整体思维和局部思维,所谓局部思维就是对局部问题进行研究,得到局部结论;所谓整体思  相似文献   

11.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的(反映在这些事物的数量关系上),这些变化又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的.初中代数中的“函数”就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这种内在关系.学习函数时,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边红 《宣武教育》2007,(1):33-36
在系统论中,把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许多元素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用系统论观点去分析事物、研究问题,可以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实质,使系统发挥出更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着的事物组成的统一整体。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且,事物的普遍联系是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密不可分的。认识事物,必须从事物多种多样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周金峰 《考试周刊》2012,(83):138-139
所谓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它的思维方法是从局部到整体的全局的思维过程。例如在涉及多个相互作用的物理问题时,往往根据题意将全部或其中几个物体当做一个整体作为研究整体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相关性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它包括对应关系和联结关系。对应关系存在于两个相互独立而又有密切联系的整体之中,联结关系指的是构成同一整体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相似性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仿、一致关系。相关性和相似性在英语词汇意义的理解、设置、搭配结构以及修辞运用多个层面都有所体现。英语学习者充分理解二者关系后,才能提高词汇理解和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整体思维法是将物理问题所涉及的多个物体或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与处理的思维方法,其最突出的特征就在于思维过程的整体性,解物理题过程中运用整体思维法有利于对物体或者物理变化的总体把握,因为它不纠缠细枝末节,纵观全局,从整体上分析题目,不必考虑事物变化阶段的具体特征与细节,避免了繁琐的运算过程,有时还能收到比隔离法更好的独特效果.所以,整体思维法特别值得重视与应用,本文略微例举几例具体谈谈整体思维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评价要树立整体意识课堂教学评价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要综合考虑课堂教学各构成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这就有一个局部和整体的关系问题。对局部进行分析时要想到整体。脱离整体的局部分析是孤立的片面的;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需以局部的分析为前提和依据,没有对局部的分析也无法形成对事物整体全面的深刻的综合判断。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是脱离整体对局部作价值判断。如孤立地评价教学手段而忽略对效果的考察,孤立地看待考试结果而忽略对教学过程的考察等。因此应特别强调整体意识的树立。如:教学目标的整体及教学目…  相似文献   

18.
地理统计图是表示地理事物数值特征时空分布的图像,便于分析和比较各种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可以使枯燥的数据变得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地理统计图的基本类型有坐标统计图和结构统计图。坐标统计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图像,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形成演变过程、结构变化、分布规律等。结构统计图一般用来表示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内部组成、比重变化、演变趋势等,是某一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形,常采用几何图的图形比例分割手段制作而成。  相似文献   

19.
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事物,往往最能把握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如立体几何中的点到线、线到面、面到面的距离,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一个“动”字.对于数学问题也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尤其是那些与运动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介绍几种物理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供同行们在进行习题教学时参考。一、从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上进行分析若研究对象是由几个相互联系的物体组成,则这些物体的全体就是整体。其中,某一个(或二个、三个)物体就是局部;若研究对象是一个物体参与的几个不同的运动变化过程,则这些过程的总过程就是整体。其中,某一个过程就是局部。在思维途径中,有时需从整体到局部,有时需从局部到整体,有时则需从局部到整体再回到局部。特别是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