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本文根据显示知识必须与隐含知识对接,才能转换成为新隐含知识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教学模型:通过讲授并提供大量贴切的实例,填补学生所要学习的显示知识与学生的隐含知识之间的差距,使学生的隐含知识和显示知识进行有效对接,形成学生的新隐含知识或新隐含能力。该模型很好地解释并细化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显示知识必须与隐含知识对接,才能转换成为新隐含知识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教学模型通过讲授并提供大量贴切的实例,填补学生所要学习的显示知识与学生的隐含知识之间的差距,使学生的隐含知识和显示知识进行有效对接,形成学生的新隐含知识或新隐含能力.该模型很好地解释并细化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可以解释听力理解的过程及构成听力理解的语境要求,对于正确理解听力内容,特别是推理出听力会话的隐含意义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六种语境要素,这些语境要素有助于建立适当的语境假设,取得与会话内容的最佳关联,并有助于最终正确地推导出会话的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交际中往往不是直接表达思想,而是采用婉转的方式,将真正的意图隐含在话语中,读者或听者则需通过字面意义理解其隐含意义.话语的隐含意义可以不只是一种,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写者的意图?这就需要借助语境.语境是隐含意义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理解隐含意义的依据.它可以排除多义、歧义,确定和阐释语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当我知道一种语言时我知道什么?》一文的详细解读,阐释了达米尔的隐性知识意义理论:语言知识是隐性的、默会的,隐性知识指导言语实践,言语实践只是部分地体现了这一隐性知识。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第二部分集中讨论了知道、掌握一种语言中的‘知道’意味着什么和语言何以成为语言这两个问题;最后总结了达米尔提出的语言意义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决定性标准。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习的知识主要是以语言或数理逻辑等符号为载体呈现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对符号所表达意义的理解和把握的过程。由于同一种意义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进行表征,因此,不同类型符号之间的对比和转换,是理解符号意义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沟通符号与实际事物的联系、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进行不同符号之间的转换、利用多媒体和人际交流促进符号间的对比和转换等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教学的价值关注点已由学生掌握知识转向知识学习对学生生存意义的影响。基于教学价值结构的变化,教师需要拓展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课程知识的概念性理解包括教师对课程知识理解的广度、深度和贯通度,其广度是指教师理解课程知识的本身知识结构和课程编制中的人为逻辑结构;其深度是指教师理解课程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德性,还要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方式;其贯通度是指教师在知识学习与学生素质培育之间建立有效的联接,从而使知识学习与素质培养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8.
知识的意义性与"知识获得"的新标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个体精神自由是教育及其课程应该给予学习者的承诺,课程知识对学生个体精神自由的生硬压制必须予以清除。知识的“意义性”为人与知识建立超功利的“意义关系”提供了可能,也为人在课程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重要基础。但近代以来人们对待知识的“力量化”倾向使知识的学习遵循纯功利的标准,仅仅满足于对知识的“占有”,从而失去了对人的精神成长的关照。现在的关键是要改变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特别是建立起评判“知识获得”的新标准——关注知识与人的意义世界的整体关联的“意义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知识与人交往的恰当环境。  相似文献   

9.
达米特反对以戴维森为代表的把实在论的真概念作为基础的真值条件意义理论,并在批判实在论意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意义理论.而达米特对实在论意义理论的批判方法则对当代意义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意义和语境的关系非常密切,语境在对意义的理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语境的几种类型,并依次分析它们对意义的影响以及在语意选择与理解中的作用,以期帮助语言学习者了解一些语境的知识,理解语境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符号学这一全新的视角探讨语用失误的成因,采用了Morris的观点来分析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并分析了Morris符号学意义观中的三个要素,即言内意义、所指意义和语用意义,指出在两种符号进行转换的时候,任何一种意义没有被精确地转换成目的语符号,都将引起语用失误。而此前,在进行符号转换的时候,往往只重视语用意义的转换,忽视了言内意义和所指意义,尤其是言内意义。基于上述从符号学意义观角度对语用失误这个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有关英语教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隐性知识视野中知识与学习的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探讨了由隐性知识理论引发的对知识结构、学习理论与实践的重新审视,以及对知识与学习的重构,以期为当前知识与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全新的视角,促使隐性知识的研究更快地从理论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词义发展的转喻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词义发展的原因,传统的词汇语义学偏向于将词义的变化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受认知环境和社会环境制约的,词义发展和变化的内因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通过人类认知手段(如转喻、隐喻)由一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词义发展现象进行转喻解释,并讨论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理解知识含义的视角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单方位、单角度到多方位、多角度的发展过程。这对教学评价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即评价目标由重外在、事先预设走向更重内向、动态生成,由重结果走向更重过程,重知识的积累走向更重智慧的生成;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统一化;评价方法多元化,由重定量评价走向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在 20世纪的 60年代到 80年代,美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E· D· Hirsch和P· D· Juh1,以文本的含义就是作家的意图来捍卫作家的地位。但是同时也有一部分文学理论家坚持“作家已经死去”,代表人物是William·K·Wim-satt和Monroe·C·Bearlsley,他们的观点被称为“反意图论”。双方各执。端,展开论战,对我国的文学理论界产生不小的影响。该文主要是针对双方观点,分析他们的利弊,对于文学意义的解释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连接性知识作为连接主义的知识观,对了解连接主义的内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网络时代知识释放的影响、连接性知识、知识的变革和流动特征、知识的情境游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与建构主义知识观进行了仔细对比,对连接主义知识观(知识生态)进行了解读。由此得出,连接主义的知识观相对于建构主义知识观来说,更加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实时性、流动性,强调联结性(管道为王),强调社会化作用,强调适应性(网络和生态),对信息、知识激增的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散文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又富有生命力的文学样式,对各种年龄层次的读者群其影响力都大大超过了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散文的创作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局面。但散文的理论探讨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因此,从散文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解读两方面对散文发展与繁荣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国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的今天,导游翻译除了要有较高的中外文水平外,还必须熟悉中国的文化背景知识,以便将一种文化内涵以最完美的方式介绍给另一种文化的人们.作者在此就其中的一些内容的翻译,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一直是文论界关注的话题。文章作者从古代众多诗学范畴中选取“意格”加以研究,从创作心理学、文章写作学和应用语言学等多学科视野对这一范畴进行了审视和观照,指出:意格,就是一种“意动模式”,一种“意构体式”,一种“意达范式”。  相似文献   

20.
当前古代文论研究处于一种表面热闹的状态,研究的多元局面与文化的强势介入似乎使古代文论的转型与置换变得理所当然。然而,简单的以文化研究取代文论研究却体现了当下学者对于古代文论研究的浮躁心态。将文化研究的意义维度适度纳入到当下的古代文论研究之中,有助于实现从本原探寻走向本原与本源的探寻的研究理路;但是,古代文论研究的路径不是单向度的,我们当前的古代文论研究理应追求一种知识与意义的双重建构,在本原与本源之间实现研究路径的二元对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