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营造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建筑为人们提供休养生息的处所,居住环境的设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将室内与室外环境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一个居住、休闲、交流、娱乐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装饰艺术作为一种最普遍、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是观察、体会、创造自然界和生活中广泛蕴含的一种展现美的方式。居住环境设计同样也是展现形式美的设计艺术。从装饰艺术视角创造并满足人们展现美的需要,将审美理想相一致的形态美,通过居住环境设计的表现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美的感受和审美的愉悦。装饰艺术是一种由装饰意识和装饰行为所构成的装饰品格,它可以存在于任何艺术形式之中,特别是与居住环境设计有着紧密的关联。从装饰艺术视觉领域看居住环境设计,好的装饰艺术设计作品融入到居住环境设计中,是对居住环境设计使命的提升,也是体现装饰艺术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居住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也将对居住环境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面对这种新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居住区环境设计现存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居住区环境设计和建设的策略,希望我国在居住区建设中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  相似文献   

4.
居住环境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赡养父母、抚育子女以及阖家团聚的重要人生舞台之一。"明显改善居住条件"已成为2000年实现居住小康化的总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住"的要求多层次,多方面。建筑师应树立"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观和发展观,在住宅区设计中融入和体现自然美、绿化美、完善美、便捷美和建筑美,并能预测不久后将来的新生活方式以及居住形式的发展,最终促成居住环境美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居住环境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 ,承担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抓住小区设计的几个要求 ,运用科学的设计手法 ,创造人、自然、建筑的共存与融合的居住环境 ,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综合 ,是设计师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现代小区居住环境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活环境,是人类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用以满足居民在居住、教育、文化和交往等多方面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笔者的一个具体现代小区的环境设计实际案例,介绍了在小区环境中营造清澈自然的水体、凉亭、艺术小品等景观,阐述了环境设计是将建筑和环境有效融合的重要手法,提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这就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要想建设富有特点和新颖的居住环境,就要求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新,尽可能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静优美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类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地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本文主要通过对建筑单体、整体环境、选址以及节能等各个方面的合理规划与设计,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尽可能利用绿色建筑最先进的技术、最新的理念去解决生态环境与居住舒适度的问题,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居住场所人的行为和需求进行分析,探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居住区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合理性.研究当前居住区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和安置方式,特别针对居住场所人群的结构特征,提出不同人群对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要求,依附于居住区公共环境设施的合理安置,从而为提升小区整体质量和构建和谐社区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今后居住区的公共环境设施的合理性设计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室内居住环境是人接触最频繁的空间环境,人在室内的一切活动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综合造成的室内空间形象会给人留下多种特殊的印象,从而影响到人的生理感受和心理状态。在思考设计居住空间环境的过程中,室内绿色环境是人们最喜爱和接受的,绿色背景墙的应用,绿色植物的摆放,绿色装饰品的选择…绿色空间作为共享空间,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追捧,绿色空间的设计使室内居住环境设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居住权在我国已有相关立法,人们已经认识到居住权的占有和使用两个权能,但对认知居住权的收益权能仍然不明晰,这种状况导致现实中诸多相关纠纷适法不能。因此,提高对居住权的收益权能的认识,完善居住权的收益权能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居住权的收益权能,应从五个方面去认识:首先,它是开创者就已经赋予了的权能;第二,居住权的收益权能制度在国外立法中体呈现出日益完善的趋势;第三,居住权自身的性质就是一种用益物权;第四,居住权的收益权能有利于弹性解决适用主体的现实纠纷;第五,居住权的收益性权能也是为市场所认可的。  相似文献   

12.
侗族村落空间,是侗家人在大地上创造的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体现了侗家人对于自然与生活的认知,对于美的感受与表达。侗族村落空间,其存在的物理形式,是由侗族文化和艺术精神决定的。侗族村落空间的构筑遵循三个原则,即聚族而居、依山傍水、凭资源立寨。侗族村落空间艺术,体现出三个重要的关学特征,即中心性、和谐性、层次性。  相似文献   

13.
形成于闽粤赣边山区的客家土楼民居,是历史时期中原地区南迁汉人在极为艰险的自然社会环境下,既保持中原汉文化古风,又长期与当地土著交融磨合而形成的一种极具客家民系风格和山居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模式。它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体现出了客家土楼民居的文化适应。在21世圮的现代化生活潮流中,应从保护和利用、继承和发扬两方面,去创造客家土楼民居新岛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思维、现实世界和人类行为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不仅能传达思想 ,还使思维成为可能。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不仅仅在复制现实世界 ,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认识现实世界。语言还使人类拥有其他动物所不可能具备的特殊的智力和行为。以研究语言为出发点的人类行为理论向人们揭示 :只有更好地理解语言 ,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15.
吴敏 《闽江学院学报》2011,32(3):115-118
闽北与皖南北民居的建筑样式与装饰风格,存在着相同性与异同性,主要是由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经济交往、人员来往造成的。闽北民居建筑样式受移民文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建筑样式呈现多种风格,除受到赣东北、浙西南的民居影响外,受皖南民居建筑的影响最大。装饰符号决定着民居建筑风格,闽北与皖南民居的异同,在于对装饰图形语境的表达上,通过对两地间的石雕图形比较,从深层次挖掘两地民居的文化特点及民居建筑装饰的异同美。  相似文献   

16.
在涉及公房居住权、承租权争议的离婚案件中,还包括一个公房居住权、承租权的确认之诉,在立法和法理方面均有与它诉合并审理的依据。在解除当事人婚姻关系同时,在公房使用权问题上也应同时变更租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朱文宣 《海外英语》2014,(11):217-220
Wordsworth devoted himself to the ideal of a harmonious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between man and society, between man and the ego. In this sense, Wordsworth improved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y. This argument will be supported by the approach of eco-criticism and Heidegger's eco-philosophy. And it is supported by the following points.The first part points out that Wordsworth's love of nature led to his love of man, which was reflected by his care for common people. Part Two shows Wordsworth's solicitude for dwelling. His notion of dwelling had aspect of poetic dwelling. The harmonious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 reveals thee essence of free dwelling. His poetic experiment agreed with Heidegger's argument on poetic creation. His discussion of free labour was like Heidegger's interpretation of"merit". Part Three tells about Wordsworth's great effort to amend the alienated human nature by treasuring the Child's nature, imagination and human feelings.In this way,the conclusion can be got: although it would be a huge project to reinterpret Wordsworth with the approaches of eco-criticism and Heidegger's eco-philosophy, it is still worth making the effort.  相似文献   

18.
建立住房保障制度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以食为天,以住为地,住房是确保人的生存权的基本物质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阶层之间收入分配悬殊,低收入家庭不能实现自住其力,要求政府承担住房保障的社会责任。住房保障是住房新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窑洞是古人类住宅的建筑活化石,作为黄土高原最具代表性的民居,确实蕴含着北方民族穴居的历史遗风。体现了中华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精神,蕴含着天地自然亲亲融合的环境意识,包含了顺应自然的生存意识,天圆地方的审美造型特征,是一种人性化的人居场所。其建筑形式蕴含了丰富的生态节能理念,近年来受到了人们高度的关注。窑洞是我国生态节能建筑的典范,冬暖夏凉和节材节地是它节能性的充分体现,所透析的生土文化足以让人类享受永恒。总结和提炼这些生态建筑美学元素、经验,并结合现代技术将其转化和重构以适应返本开新,是它的轴心地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