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导致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日渐增多,从政府根源分析,可归结为政府决策失误、干部作风粗暴、司法不公等.从社会根源分析,社会阶层分化,一部分人手中资源匮乏,利益表达渠道堵塞.而轻罪不罚,依法维权成本过高,社会管治能力低下的现实进一步诱发了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根据芬克的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参与动员机制分析发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认识到这种规律与动因,对于有效防治有重要作用.应当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健全社会矛盾释放机制、形成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机制、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机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当前日益频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考虑的重大现实问题。群体性突发事件是转型期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要从源头上杜绝其发生,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遏制贫富两极分化,纠正收入分配不均;规范公共权力的运作机制,完善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提升民众文化素质,增强民众法制观念;构建理性化的社会沟通系统和社会缓冲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是转型时期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农民利益矛盾的一种反映。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以达到对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有一个具体、直观的认识,从而为有效预防和解决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进入急剧变革的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上升的趋势,并表现出利益主导性、主体多元性、行为过激性、事件反复性等特点。造成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根源既有政策滞后的体制原因,又有官僚腐败的政治原因,同时也有部分群众观念落后及人为干预的社会原因。为此,需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机制、科学的预警机制、控制有力的处置机制、合理的减压机制等,以有效、及时、平稳地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5.
宗族、乡村基层的行政力量、基层派出所、基层法院构成了乡民社会纠纷调处的基本结构。这种调处结构在很多时候形成了一种调处网络,乡村民众的利益纠纷往往需要这种网络调处机制才能进行有效调处。在这种网络之上,还包括中国行政体制中的各层政府职能部门的干预,尽管这些政府力量干预的纠纷往往是所谓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但其仍然构成乡民社会利益调处的重要机制。这种涵盖多层政府行政力量的综合干预在乡民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表现尤为突出。岩兜村改革开放以来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多目标化、多层次性特征,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调处中也呈现越级干预特点。应对乡民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应该整合多层次调处力量,优化调处机制,更要在现有调处机制之外求解,以维护乡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剧,我国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发态势,具有经济性、复杂性、群体性特点,涉及到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和深层利益格局,与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健全、利益分层不完善有关;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往往形成链式反应,主体呈群体性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因社会因素、学校教育管理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原因,高校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安全稳定。高校应增强危机意识,建立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识别、研判等机制,加强教育,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通畅的学生群体利益表达渠道,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有效预防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的大局,关系到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频繁出现,正日益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找出产生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根源,探讨防止和减少我国城市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是维护和促进城市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造成较大影响.以2011年3、4月间的"抢盐事件"为例,分析谣言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产生机制、传播机制以及歪曲机制,有助于提出相应的谣言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群体性、严重性、扩散性、紧迫性和客观性等特点。从其性质和产生的直接诱因来看,可分为自然灾害类、社会政治类、安全事故类、利益失衡类、个体类和学校管理类。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的不谐之音。对策是应构建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应建立健全预警防控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和善后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物质统一性原理,离不开运动与静止的统一、普遍联系、系统和矛盾的观点。要创新动力系统,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源。要构建效率和公平相统一的经济机制和沟通与合作的心理机制,强化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运行机制,增强干群之间的真实情感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2.
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历程与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考察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历程的基础上,揭示了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制为保障,以社会办学力量为主要动力,从大波动渐趋平稳的高速前进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辩证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新的重要的执政理念,要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辩证地把握它的内涵、要求和各方面的关系。首先,构建和谐社会是目标更是无限发展的过程,要贯彻落实于经济社会、文化社会各方面建设的过程中。其次,要掌握和谐与不和谐的辩证法,把握和谐的相对性,坚持发展的阶段性,注重全局的协调性。最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还要正确理解、把握和处理动力与平衡两种社会运行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以人类思想史上的思想家们的相关思想为前提,以不同时代的历史状况为背景,以不同社会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以解决不同的社会问题为内容,是对前人思想成果的不断扬弃和超越。对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作简要的历史考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理论界和思想界关注与探索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确立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今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探索,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先后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创新动力理论”。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帕森斯体系框架中,韦伯命题论证的是新教伦理同资本主义起源之间关系。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已经发生变革的时候,韦伯从研究禁欲新教和现代经济生活的联系着手,试图找到能够继续促进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动力,即韦伯反复强调的资本主义的合理伦理和“因果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创造心理活动是一种求新的心理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所谈创造的社会需要律是说,个体的创造性需要与社会的创造性需要呈必然性联系,个体的创造性需要,以个体对社会创造性需要的认识为基础,社会的创造性需要是个体创造性心理活动的动力之源;创造的心理自由律是说,当个体心理处于无拘无束无压力的自由状态时,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思维才能产生,揭示的是心理自由与发散性思维、集中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必然性内在联系;创造的设想尝试循环律,揭示的是“设想——尝试”的循环与创造成功之间的必然性联系。  相似文献   

18.
国家发展要依靠社会的、内部的、长期的动力,这就是创新。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以实践创造的无穷性为基础的。创新带来了生产力的革命,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创新的水平与能力受社会的环境约束,创新的发展状况与社会自觉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六朝间史学走向兴盛是由东汉崩溃以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以及学术文化的变迁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而形成的。主要有 :政治局势的分裂对峙刺激了史学的发展 ;门阀士族的巨大影响促使史学走向兴旺 ;学术环境的相对宽松为史学发展提供契机 ;南方经济的繁荣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