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疑问句和预设都是多年以来英语语法研究讨论的焦点;语用预设在语言研究,尤其是在疑问句的相关研究中的地位及作用已人尽皆知,而语义预设作为一种隐含的语义成素在词汇及命题等意义单位中的作用却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结合问句逻辑中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目前尚存在很大争议的选择问句的语义预设.  相似文献   

2.
章丘方言的疑问句从形式上可以分为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和是非问句四种,这几种疑问句在功能上是互补的。此外,疑问句中的疑问语气词也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高陵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是关中片方言的一个地点方言。高陵方言中的疑问句和普通话一样,也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和选择问句,但结构形式不同。从结构角度对这四种形式进行描写说明,并同普通话的疑问句加以比较,以找出对应规律,揭示高陵方言疑问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屯留方言属于晋语,其疑问句和普通话一样,分为选择问句、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和正反问句四种,但与普通话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问号在标点符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是具体使用中还存在着使用不规范的情况,这种不规范主要表现在选择问的问号使用上。尽管问号的使用在标点符号用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实际使用中却常常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6.
引言关于反复问句的界定和归属,吕叔湘①(1985)、柳士镇(1992)、邵敬敏(1996)②等有不同的见解。在这里我们同意柳士镇(1992)的说法,即"反复问句是兼从正反方面提问的一种疑问句,它实际上也是一种选择问句。不过这种句式中并列的两项恰为肯定与否定的互相对立,所以通常又另称为反复问句。"  相似文献   

7.
在《五灯会元》中,一方面源于上古汉语中的一些旧有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表达形式继续存在,另一方面,自魏晋致唐以来许多新兴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表达形式得到了充分发展,新兴的成分不仅数量多,比例大,且用法稳定,表明在《五灯会元》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中,新兴成分已逐渐取代旧有成分。  相似文献   

8.
赵红 《现代语文》2006,(9):29-30
一、引言 反复问句,是指用疑问结构"X不X"来进行询问的一种疑问句,又叫正反问类型.正反问句要求被询问者从肯定和否定项之中进行选择,但是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词语相联接,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问.丁声树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认为,反复问句在形式上是一种选择句,不过选择的项目是一种事情的肯定和否定.  相似文献   

9.
“二拍”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本文在定量的基础上对“二拍”中的选择问句形式进行了简单描写分析,展现了“二拍”时期正反选择问句和并列选择问句的基本形式,并分析了“二拍”选择问句中真性问句和假性问句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1、引言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选择问句,可分一般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两类。这两类都有带关联标记“还是”与不带“还是”两种形式,因此共有四种格式: A.X还是Y? B.x,Y? c.x不/没x? D.x还是不/没x? 选择问句中的同指成分都可按一定规则删除,但不同格式的删除规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选择问句是汉语疑问句中最富特色的一类,选择问句的研究始于2泄纪中叶,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古汉语选择问句的研究,不仅研究视野更加开阔,研究材料日益丰富,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本文将对古代汉语选择问句的研究作一简要回顾,总结成绩,发现不足,指出可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宿迁方言中有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其中有一种既非词语的构词形态亦非构形形态的特殊动词重叠结构,是正反选择问句中省略"不"的一种特殊表达。另外,宿迁方言被字句标记词有"被"、"给"、"来"、"挨"、"撩"等多个,与普通话的用法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说:“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注意问号。(1)选择问句之间不用问号。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如:“你是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这个句子是选择问,前一问号应改成逗号。(2)含有疑问词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问号用于疑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如“:你说得太快,听不清说些什么?”句中虽有疑问词“什么”,但仍是一个陈述句,句末应改成句号。注意顿号。顿号只用…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词话》中的选择问句,与现代汉语有异同,差别主要表现在连词使用上,《词话》似乎是说书人的底本。本就相关问题与有关人士商榷。  相似文献   

15.
2004年,语文科《考试大纲》在时隔五年之后再度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一考点列入高考语文考试范围。千万别小瞧了这不起眼的标点——从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抽样统计结果来看,2004年高考12份语文试卷(北京、上海两市使用的是单独的《考试大纲》,故未进行考查)中的标点符号题平均答对率仅为51.2%!为帮助来年的广大考生有针对性地做好对这一考点的复习工作,笔者对1990—1998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和2004年的12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此类试题进行了有机整合,勘测出了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十大“雷区”。  相似文献   

16.
口语拾零     
《今日中学生》2011,(4):22-23
小议选择问句 从选择疑问句的句型结构来看,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一般选择疑问句,其句子形式为:一般问句+选择部分+?例如:  相似文献   

17.
徐冰若 《职业技术》2006,(16):88-88
一、韩语和汉语中的并列选择问句韩语和汉语都有问话者列举几个答案,让答话者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答案的选择问句。但韩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所以他们的选择问句在组成方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例如:(1)a.你看了一本还是看了两本?b.????????????????c.你看了一本还是两本?d.??????????????例(1)是韩语和汉语的选择问句,其中汉语c例省略了第二个动词,但句子仍然成立,而韩语d例省略第二个动词的话,则绝对不能成立。可以说,这是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选择问句的难点之一。为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本文打算对比一下韩语和汉语选择问句的组…  相似文献   

18.
章从不同层面穷尽性地分析了《论衡》中的平列式选择问句,指出了东汉时代选择问句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李思珩先生在贵刊2000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顿号常用在句内并列词语之间,如果句内并列的各项都带有‘啊’‘啦’等语气词的话,由于语气词的使用延长了停顿的时间,使这些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加大,因此应该用逗号表示停顿,而不能用顿号。”李先生以此为依据,认为“这里  相似文献   

20.
《元曲选》宾白的选择问句以使用关联词为主要形式,由“是、可是、也是、还是、也、却是”等关联词构成不同的选择问格式。我们通过对《元曲选》宾白的穷尽性调查分析,认为其选择问句具有如下特点:关联词比现代汉语丰富,其中“是、可是”出现频率较高;选择问句的格式比现代汉语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