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熟悉美国政治的人大约都不会忘记,20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由于“水门事件”的曝光而引咎辞职。里根总统由于涉嫌“伊朗门事件”,信誉也遭受了严重损失。现任年轻总统克林顿,在执政不满一年之际,正雄姿英发,准备再展宏图之时,却陷入了一场纠缠不清的“白水门事件”,重蹈前人覆辙。目前,“白水门”一案已愈演愈烈,在美国朝野掀起了轩然大波,本文将此案已经调查确证的初始原委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焦点问题编译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1998年6月25日,正是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的前一天,全球各大传媒此时已把克林顿的这一次中国之行作为报道的焦点。晚7:00,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里,有关克林顿访华的新闻报道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晚新闻的主角。当播音员说到,美国各大媒体均十分重视克林顿的这一次访问,并为此做了大量的报道时,忽然,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一份杂志醒目的封面: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微笑着的合影照片。封面上部,“海外星云”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说话很克林顿”时,可别以为自己谈吐有元首风范而高兴得太早,对方的意思很可能是:“你说话很虚伪,没诚意”。去年轰动全球、险些把克林顿赶下总统宝座的“拉链门”性丑闻事件,已经衍生出一批新词汇,被美国人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4.
克林顿当选美国第42任总统4年一度的美国大选3日揭晓,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以压倒多数票获胜,当选为美国第42任总统。当选总统克林顿在阿肯色州首府小石城说他就任后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增长和向人民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5.
1993年,克林顿政府开始了新一轮的日元升值攻势。 1993年4月,刚就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日美首脑会议上发言说:“日元升值有利于日本削减贸易顺差。”克林顿的这一讲话给市场发出的信息是本届美国政府希望看到日元升值。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鲁宾也表示:日本的顺差已经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1994年2月,日美一揽子协议破裂,克林顿总统扬言要进行“贸易战争”,4月  相似文献   

6.
本刊日前评出1993年世界十大新闻。为方便读者了解其意义和背景。特简介如下: 一、民主党比尔·克林顿就任美国第四十二任总统,推行一系列改革内政的新举措。 克林顿是在美国经济持续滑坡、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难形势下入主白宫的。为了克服上任布什总统“重外交、轻内政”的弊病,克林顿集中精力于国内事务。执  相似文献   

7.
一1998年,美国最热闹的事恐怕就是克林顿的性丑闻了。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拉链门”事件在美国各界被炒得沸沸扬扬,独立检查官斯塔尔以及共和党所控制的众议院对其揪住不放,步步紧逼,意在弹劾克林顿总统,然而屡屡事难遂愿。8月17日克林顿在电视上公开承认了自...  相似文献   

8.
在平壤停留了20个小时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把在朝鲜关押的两名美国女记者带回了家。从表面上看,克林顿的这次属“私人性质的人道主义任务”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9.
卷入克林顿性丑闻中的美国新闻界□李文绚编译1998年似乎没有给克林顿带来好运。是年伊始,尽管矢口否认,他却一直陷于与前白宫女实习生莫尼卡·莱温斯基的绯闻之中焦头烂额、疲于应付。克林顿之寝食难安,美国新闻界自然“功不可没”。自1月下旬起,无论小报还是各...  相似文献   

10.
从序幕拉开到帷幕落下,13个月的美国总统大选新闻迭出:苏努努风波、聪格斯昙花一现、克林顿与妻子的感情纠葛、亿万富翁佩罗冲击波,一直到克林顿在天昏地暗的争斗中脱颖而出,所有这些,着实“喂饱”了嗅觉听觉味觉均超常的美国记者。然而,新闻大战本身实在没有新东西可以报道,用美国某些权威人士的话来说,依然是代表各集团利益说话,依然是“金喇叭效应”在起作用,依然是唇枪舌剑、喧闹无比。尽管记者的意见左右不了大选的结果,但喜欢玩弄客观报道的美国记者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让属于自己和不属于自己的“主观意见”跃然纸上,《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威廉·拉斯伯里公开为佩罗招徕选民:“我听到了人们对佩罗的迁赞赏——他们愿意把美国的未来押在他身上”,美联社记者在  相似文献   

11.
中科院物理学家何祚庥指出,我国新闻媒介把“信息高速公路”“炒”得过热,应该降温,这离我国国情太远。这位物理学家认为:自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在美国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以来,各发达国家纷纷响应。我国各大小报刊也将此事“炒”得热火朝天。但是现在发达国家拟议中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十年投资计划是:美国1500亿美元,英国380亿英镑。我国能投入多少?美国的电话普及率已高达93%,我国才3%;美国的家用电脑普及率已达31%。我国还谈不上家用电脑普  相似文献   

12.
克林顿的妻子、纽约州参议员希拉里女士,其回忆录《现实的历史》轰动了美国。我国的媒体也不甘示弱,对书中“出彩”部分,也都争先恐后地予以转载、介绍。这本是无可非议的,“地球村”中的文化热点、焦点,本应告诉“村民”。然而,想不到的是大报小报、晚报都市报,它们所选择的片段,几乎都是克林顿如何“编故事”,来“证明”自己没有“性丑闻”,以图欺骗希拉里。当绯闻实在掩盖不住了,克林顿在妻子面前如何尴尬地道歉……而希拉里走出欺骗迷雾之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喘不过气来,泪水夺眶而出,我朝他大声喊:‘你为什么骗我?’我惊呆了,心碎…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在中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7月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发布了“AFrameworkforGlobalElectronicCommerce”———全球电子商务纲要。克林顿还宣布,从1999年1月1日起,美国政府采购将取消纸单证的贸易手续。“全球电子商务纲要”作为一个政策性...  相似文献   

14.
新任美国副总统戈尔相貌堂堂,气质高贵,颇具“领袖风范”,他的年轻强干为民主党赢得了大量选票。与克林顿携手入主白宫后,人们期待他的锐气给美国政坛带来新人新政的新气象。战后出生的“小字辈”44岁的戈尔与克林顿同是二战后婴儿潮的新生一代。这个新生代一度纵情于性解放、毒品和摇滚乐的浪潮之中,也经历了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15.
暗示的幽默     
赵赜 《新闻与写作》2009,(5):F0003-F0003
这幅平面广告中的人物,我们并不陌生:左半边人像不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吗?其额头上的小照片上的形象正是莱温斯基。两人的情感纠葛也算尽人皆知了。但我们观后,仍旧不知所云,甚至会生出“是谁在拿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绯闻说事呢”的疑问。可当我们看了广告的文案:“TYLENOL。强力止痛,专治剧烈头痛”,再看看克林顿双眉紧锁。  相似文献   

16.
评论克林顿的新书 美国新近出版了两本评论克林顿的书:(一)《最佳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的美国》(The Best of Times:America inthe Clinton Years),作者为海恩斯·约翰逊(Haynes Jonhson),由哈考特出版。  相似文献   

17.
先进文化观照下的传统文化与电视文化(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期)政要平民化:先进文化的一种标志美国政治学家克林顿·罗西特1956年出版了颇有影响的著作《美国总统》,书中写道:“总统是这样一些人:他能自由地行事,并成就一番事业。”但是似乎话音未落,历史就走向了反面。里根时代就有人讽刺里根总统没有伟大总统的样子,美国《商业周刊》1998年发表艾伦·布林克利的文章《总统形象不再那么高大了》说,《美国总统》所描绘的总统形象在今天听起来有些古怪。如今的总统好像更经常向律师询问,而不是征服世界。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正被一种悲剧气氛所笼罩,以往“大胆而持续”实验的伟大总统作风已经一去不…  相似文献   

18.
辛文 《航空档案》2007,(11):24-35
1993年2月22日,就职仅一个月零两天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乘坐波音747总统专机“空军1号”参观了波音公司总部,当这架“空军1号”飞抵艾弗雷特机场着陆后,波音的员工们挥舞着“欢迎空军1号归来”的标语迎候他们的飞机和总统。克林顿在竞选中一直倡导美国经济的复苏,所以这里是他开始行动的最佳地点,因为没有别的地方比这里更能作为美国经济实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从克林顿访华报道看美国媒体上的中国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年克林顿总统访华期间,《纽约时报》记者采访了普通美国人对克林顿访华和对中国的态度看法。大多数被采访者表示了对总统访华的支持,但也表示了对中国的某些怀疑和忧虑。“美国公民对这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不安”是有来由的,在美国媒体上中国长期被人权、宗教、武器...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本名叫《议事日程——克林顿白宫内幕》的书,在美国引起舆论界一片观注.该书一一列举了克林顿入主白宫前的豪言壮语,坐上总统宝座后在挫折、气馁、灰心气氛中难以兑现的种种鲜为人知的事实,字里行间一再形容克林顿“只是一个稚嫩的小孩子.”它的作者是老牌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如果是别的记者批评克林顿,那倒还无所谓,但伍德沃德批评他就不一样了.因为这个伍德沃德早在1972年他20岁出头,在美国私人报纸《华盛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