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文章是凭借文字写在纸上的东西,怎么发出声音呢?不信,请听:①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猫》)②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听潮》)你是不是听出声音来了?例①用“咕噜咕噜”摹拟猫不叫时肚子里发出的声音,这样写最贴切传神不过了。例②写得更是形色宛然,作者通过自己独特的感触与联想,写出了潮声的神韵,突出了潮声的浩大雄奇,让声音变得实体可感,栩栩如生。那么,怎样让…  相似文献   

4.
考场作文中,不少习作选材新颖、布局精巧、感情细腻,美中不足的是“只见其人,难闻其声”,好像在上演一部无声电影,让人觉得可惜。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发出声音来呢?一、借用拟声词汇,发真实之声巧妙地借用生活中的拟声词汇,能给文章注入生活气息,带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如“马路上吱呀吱呀地过来一辆板车”就远比“马路上过来一辆板车”真实有趣,哪怕只加了“吱呀吱呀”这一个拟声词。行文中自然地运用拟声语气词也有助于增添生活情趣,展现人物个性。如“瞧哇,大班长那呆傻相儿!”“嘿,简直就是一根又粗又笨的呆…  相似文献   

5.
6.
平时写作过程中,不少习作选材新颖,布局精巧,感情细腻,美中不足的是“只见其人,难闻其声”,好像在上演一部无声电影,无法再现生活的立体画面,无法使人感受到文章的生动精彩。因此,这类文章只能与成功  相似文献   

7.
杨雪 《河南教育》2011,(1):34-34
我家在南阳的一个小村子里,就我个人的感受,身边16岁以上的年轻人大多去沿海地区打工了,或者去开发话部新疆了。留在家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整个村子平日里没有一点活力。年轻人并不是不愿建设自己的家乡,而是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收入才背井离乡,远赴外地,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异乡。  相似文献   

8.
李筠 《江苏教育》2000,(6):26-27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还没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我们的作文指导过多地强调立什么中心,选什么材料和规定文章的结构、体裁等。学生往往在没有真情  相似文献   

9.
文章哪里来     
我主张学为文,先要学为人。因此,同学们首先应学会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健康积极、奋发向上的意志和品质。只有品德高尚、志向高远的人才能写出指点江山的激扬文字。当年,毛泽东发表《沁园春·雪》后,社会各界好评如潮。为此,蒋介石纠集了一群文人墨客写诗填词,想把毛泽东比下去,但蓬芦家雀怎比展翅鲲鹏?毛泽东以振兴国家为己任,他的诗词才具有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概。  相似文献   

10.
11.
如何让文章结构曲折多变,使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里介绍几种招数: 一、悬念:在文章的开头,故意设置疑团,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矛盾冲突的关注,使其产生急切的阅读心态.比如一位学生习作<逆境>的开头写道:"他,一个十岁的男孩,出生不到三天就成弃婴,被一位心地善良的光棍汉收养至今,父子相依为命.一天,他正在参加市里举行的数学竞赛,还有一道题只答了一半,一个令人震惊的字条轻轻放在了他书桌的右角……"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让章结构曲折多变,使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里介绍几种招数:  相似文献   

13.
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的作文越来越缺乏一种昂扬而又大气的文笔,缺乏一种飞扬的激情,缺乏一种作文语言的磅礴气势;取而代之的是"华丽有余、气势不足,偏重技巧、疏于豪情的‘缺钙’文"。我们认为造成上述现象有以下一些原因: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导致写作源泉枯竭;学生作文偏重个人情感的主观宣泄,缺乏思想的灵气;受影视作品、言情小说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有一年,我应邀到一所中学演讲。中国北方的农村,露天操场,围坐着几千名学生,他们穿着翠蓝色校服,脸蛋呈现出一种深紫的玫瑰红色。冬天,很冷。  相似文献   

15.
江苏姚正东:最近连续写了好几篇文章,感觉脑子里一下空了。细细地看了这几天写的文章,慢慢地悟出了原因,是自己的思想空了,都倒出来了。  相似文献   

16.
从博文中看到“用文章来稳定收获”这句话,它深深地触动了我。从自己的经历看,从教二十余年,曾有些许灵光闪现,也有些许积攒和沉淀,然而诉诸文字的却很少,不多的几篇也是为了完成上级或单位的任务,属于“不得已”的产物。工作忙碌只是原谅自己的借口,惰于思考、整理和积累才是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有一年,我应邀到一所中学演讲。中国北方的农村,露天操场,围坐着几千名学生,他们穿着翠蓝色校服,脸蛋呈现出一种深紫的玫瑰红色。冬天,很冷。  相似文献   

18.
有一年,我应邀到一所中学演讲,北方的农村,露天操场,几千名学生,脸蛋呈现出一种深紫的玫瑰红色。冬天,很冷。  相似文献   

19.
<正>从博文中看到用文章来稳定收获这句话,它深深地触动了我。从自己的经历看,从教二十余年,曾有些许灵光闪现,也有些许积攒和沉淀,然而诉诸文字的却很少,不多的几篇也是为了完成上级或单位的任务,属于不得已的产物。工作忙碌只是原谅自己的借口,惰于思考、整理和积累才是真正原因。即便如此,在很多同事眼中,我还算是不懒的。由此推想,在我们行走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文章的情节设计或结构安排上,最忌平铺直叙,像流水帐似的。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说过,“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把情节写得曲折、跌宕才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