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① 。人通过活动既创造了自身 ,又在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象世界。“做人—作文”教学课题 ,特别强调“活动性” ,就是因为做人与作文都与“活动”密切相关。从做人的角度看 ,“人”需要活动来塑造 ;从作文方面看 ,文章内容既是活动所建构起来的主观世界的显现 ,也是对活动构筑的对象世界的摹写。因此 ,我们在“做人—作文”教材整体框架上设计了“常规活动”和“专题活动”两个大项。在常规活动方面 ,强调关爱生活、热身时代、亲近自然 ,做现实生活人 ;在专题活动方面 ,则用“生活故事”“…  相似文献   

2.
“创争”活动是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形成团队学习力的重要载体,为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扎实有效地推进企业发展,薛村矿工会在活动中注重做到“六结合”,“创争”活动取得了新成效。一、将“创争”活动与工会“建家”考核相结合薛村矿工会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创争”活动“百分制考核办法”,并与工会“建家”考核挂钩,凡“创争”活动不达标的单位对“建家”工作实行一票否决,使“创争”活动与“建家”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实现了双赢。二、将“创争”活动与职工读书学习相结合该矿工会组织开展了“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读书自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说课”活动的内涵,介绍了“说课”活动的形式与“说课”的基本内容,分析了“说课”活动在组织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系统地阐述了正确开展“说课”活动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活动单导学”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主题,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单导学”的根本目标。二是“活动单”,“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三是“导学”,“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努力营造了一种为学生所接纳的、无威胁的、宽松的、愉悦的、开放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用自己“教的活动”取代学生“学的活动”,是当前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这种倾向下的教学设计普遍存在着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较少顾及“学生的学”,从教法入手而因于教学内容的双重扭曲.导致了教学中两种奇怪的现象:“教的活动”比较有结构,相对完整,而“学的活动”则非常零散,没有结构;“教的活动”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多样,而“学的活动”却非常机械,呆板单调。新课程呼唤“学的活动”丰富多样,呼唤“学的活动”完整而有结构,应把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的活动”教学环节就是对学生“学的活动”的组织.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把“基本数学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称作“四基”。这其中“数学活动经验”所指的“活动”,其特定含义主要是通过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形象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研究的深化和课程实施的逐步探索 ,在我国产生了各种术语的“活动课程”,如“活动”、“活动课”、“活动类课程”、“综合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它们之间是如何继承演变的 ,相互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在我国教育界还缺乏清晰的认识。为此 ,理清“活动课程”在我国的演变历史能够帮助我们认识“活动课程”的本质 ,指导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刘红军 《广西教育》2010,(22):17-17
“活动单导学”模式一改过去“以讲为主,师传生受”的传统教学形式,形成了以“导-活动-学”为关系链的课堂组合板块,保证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然而,目前的“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中,出现了活动过度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活动目标要求过多,学生学习漫无目的;活动内容过浅,弱化学生的思维;活动次数过多,教学出现“蜻蜓点水”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课程与教学设计是教育硕士培养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以小学教育硕士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改革试验为例,此项改革开发了“示范型合作活动”“理论引领型合作活动”“操作型合作活动”“案例型合作活动”以及“个别交流型合作活动”等学习策略和课程类型,通过了合作活动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探索了实践取向的小学教育硕士培养的新路径,并且深化了对合作活动学习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理念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在教学实践中,对“数学活动”的理解出现了些偏差,过分强调了“活动”的物质化特性。“数学活动”应该不仅是指物质化的操作活动,更重要的是个体内化的探索性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3.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4.
两次迁移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5.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6.
三言两语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7.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8.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9.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20.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