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人与海》是欧内斯特·海明威 (1899~ 1961)晚年的成熟之作。凭借这篇小说,他获得了 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作为美国的现代著名作家,对现当代美国和世界文学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海明威可以说是 20世纪的同龄人。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多彩,甚至带有某种传奇性。两次参加世界大战,虽然多次身负重伤,但他没有倒下去。他的特殊经历反而促使他在作品中对战争做了深刻的反思。另外,他还喜欢打猎、钓鱼、拳击等,这些经历都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老人与海》的情节十分简单。他写一个老渔夫桑提亚哥独自一人出海远航…  相似文献   

2.
《老人与海》:海明威无意识欲望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年,海明威凭《老人与海》赢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左派作家,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上世纪50年代,海明威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这使得海明威成了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另外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也在美国文学中引起一场“文学革命”,甚至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为中国人民所熟悉,他的众多作品多被译成了中文。一九九○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吴建国同志翻译的海明威的遗作《岛之恋》。这无疑是对研究海明威的又一贡献。《岛之恋》在美国整理出版后,评论界对其反响很大,特别是对其主人公哈德森评论不少。为什么作家要把哈德森作为画家来描叙?大多数人认  相似文献   

4.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曾做过《星报》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写了《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在艺术上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其代表作《老人与海》,因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5.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现代小说家,生于伊利诺伊州的橡树园。他的一生经历丰富,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到过中国采访抗日战争的情况。这些活动,他大都是作为记者身份参加的,写过许多通讯报道。他爱好拳击、捕鱼、打猎、看斗牛。他喜欢渲染自己的业绩,所以外界认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作为小说家,他写过不少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有四部:《太阳照常升起》(1926)、《永别了,武器》(即《战地春梦》,1929)、《丧钟为谁而鸣》(即《战地钟声》,1940)和《老人与海》(1952)。他写在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  相似文献   

6.
<正>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是美国现代有名的作家。他对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做出过多方面的贡献,在国际上亨有盛名。1954年,他的《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从此步入世界优秀作家的行列。如果说,《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等长篇小说使他誉名天下的话,那么,他的短篇小说,特别是发表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的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以他笔下的一系列"硬汉形象"和独特的文体风格而为人称道,他对现当代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不争的事实。但评论界对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却一直争议不断,众说纷纭。近年来,许多学者重新审视了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认为海明威是一个具有双性视角的作家。本文试分析《雨中的猫》(1920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1936年)与《老人与海》(1952年)三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由此来透视海明威对于女性的关注与思考,探究海明威从同情女性—支持女性—尊重女性的转变,从而解读海明威的女性意识与两性观。  相似文献   

8.
看到这个题目,你也许会哑然失笑:海明威这个已经作古半个世纪的美国大作家,怎么跑到这里来指导我们写话题作文了?噢,朋友,你先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任何作家都看重他作品的标题,海明威尤其如此。1925年9月,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的初稿写完以后,他开始斟酌标题。他在笔记本上开列了一长串名称:《费尔斯塔》《垮掉的一代》《注入大海的河流》《两人在一起》《旧习未除》。但这些题目都不能使海明威满意,于是他就到处翻书。当他看到《圣经·传道书》第一章中的一段话时不禁怦然心动: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太阳照常升起,…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硬汉子”形象扫描金德琅一个作家的作品与作家的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欧纳斯特·海明威的作品中,战争“是最重大的主题之一”.他写出了《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第五纵队》等一系列描写战争的作品,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10.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成(1899~1961年),美国作家。他生于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医生家庭,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只是发明了火炮和机枪来破坏世界,也摧毁了19世纪艺术的叙事节奏。现代小说的新的可能性在海明威身上已经昭示出来。海明威带着一战的累累伤痕,待在巴黎,写出了《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20世纪50年代,他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他提出了"冰山原则",认为如果作品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会更充实、含蓄而耐人寻味。海明威独特的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值得一提的是,海明威在成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历练中受益于当时欧洲和美国的两大文学家。  相似文献   

11.
厄纳斯特·密勒·海明威(EmestMillerHemingway)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54)。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附近奥克帕特村的一个外科医生家庭,1917年夏季,海明威中学毕业。10月他进堪萨斯市《星报》工作,担任见习记者,1918年5月,他离开报社,参加美国红十字会战地救护队,担任车队司机,奔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在意大利前线受了重伤。1919年初,海明威回到美国,并尝试写作短篇小说。从1919年到1927年他先后在加拿大,法国巴黎担任记者,同时坚持写作诗歌和小说,从此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涯。1927年他回国…  相似文献   

12.
陈静 《教育教学论坛》2013,(13):138-139
在美国众多的伟大作家中,海明威以其独特的"冰山"风格而著称。在他所有的作品中,《老人与海》最能体现他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本文试通过深入剖析《老人与海》,分析海明威"冰山"风格产生的内外因,阐明"冰山"风格的表现手法(省略、象征)和语言风格(简练、白描、个性化),以及海明威"冰山"风格在美国及世界文学上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海明威"冰山"原理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老人与海》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代表作。该作品于1952年问世,翌年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作者海明威于1899年7月21日生于伊利诺州橡树园小镇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猎牛     
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著名小说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等。他的“电报式”的写作风格在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猎牛》简洁凝练地描述了一个狞猎场面,所谓的“海明威风格”已依稀可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译自《海明威评论》1994年秋季号,《海明威评论》,爱达荷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专门论述海明威的著名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弗格森作为次要人物的心理和人格倾向,用大量事实以及对原著作细致的研究,阐述了弗格森与女主人公凯瑟琳·巴克莱之间的女性同性恋情结,同时分析了次要人物弗格森与盖奇小姐对两位主人公性格塑造的辅助作用,并且还指出了作家海明威用第一人称作为小说叙述者及主人公的局限性.其中,对主人公凯瑟琳·巴克莱与弗格森之间的同性恋观点的提出,在国外最新海明威研究中还属首次,观点新颖,论据充实,颇具前沿性.作者米莱姆·门德尔是美国泰雷哈维夫大学英语系教授,曾发表过许多研究海明威的学术性论文,在美国文学评论界影响颇深.本译文已经作者授权.  相似文献   

16.
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被誉为“现代文坛怪杰”。他的经历坎坷,极富于传奇色彩。 海明威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医生家庭,他曾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参加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多次化险为夷。死里逃生,曾被意大利和美国政府多次授予勋章,可谓战功累累。他还酷爱体育运动,敢于为探索未知冒险。为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人称之为“以命取胜”的硬汉典范。 海明威足迹遍及五大洲。多舛的命运,坎坷的经历,成为他从事文学创作不竭的源泉,使其50余部著作独具风格,各领风骚。他曾以自己在“一战”时的亲身经历,创作出《我们的时代》等一系列描写当时“迷惘一代”精神世界的作品,即成为“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的领袖而名声大振。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充分再现了他精通叙事艺术和在当代文学创作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度蜚声国际文坛。  相似文献   

17.
《老人与海》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代表作。该作品于1952年问世,翌年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海明威的作品与生活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古巴最有关联,以中国为背景的作品绝无仅有,而他和中国的关系,除偶有短文介绍外,也鲜为人知。不过《海明威的晚年》一书,却有一章谈他在二次大战时到中国采访的事迹与经历,而且首次揭露海明威来华负有搜集情报、充当间谍的任务,返回美国后,曾向海军情报署及当时的财政部长摩根韬提出他对中国抗日前景和国共斗争现况的报告。海明威和中国的渊源可追溯到他那位在中国传教并行医的叔叔韩明卫。这位韩明卫是美国公理会的传教士,1903年派到中国,先在河北通州学中文,后在山西太谷公理会办的医…  相似文献   

19.
永别了,武器     
【作者简介】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899年7月21日出生于伊利诺斯州的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天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1921年重返巴黎,结识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20世纪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1935年写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说。1937年发表了描写美国与古巴之间海上走私活动的小说《有的和没有的》。西班牙内战期间,他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他曾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的正义斗争。1941年偕夫人玛莎访问中国,支持我国的抗日战争。后又以战地记者的身份重赴欧洲,并多次参加战斗。战后客居古巴,潜心写作。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卡斯特罗掌权后,他离开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海明威去世后发表的遗作主要有:《海流中的岛屿》(1970)和《伊甸园》(1986)。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独具风格的美国现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以单纯、简约的文体著称于世,对现代小说创作具有深远影响。海明威在二十年代初开始创作,一九二三年发表第一部作品《三个故事和十首诗》以后,逐渐形成他特有的艺术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