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从选材上我们读杨朔的作品 ,犹如漫步在赏心悦目的花廊中 ,那画面有吐香的红叶 (《香山红叶》) ,含露的茶花 (《茶花赋》) ,清澈的泉水 ,飞溅的浪花 (《雪浪花》) ,朦胧的月色 (《金字塔月夜》) ,漂渺的海市 (《海市》) ,明丽的鱼乡等。我们读刘白羽的作品 ,却似置身于惊天  相似文献   

2.
一、从选材上 我们读杨朔的作品,犹如漫步在赏心悦目的花廊中。那画面有吐香的红叶(《香山红叶》),含露的茶花(《茶花赋》),清澈的泉水,飞溅的浪花(《雪浪花》),朦胧的月色(《金字塔月夜》),漂渺的海市(《海市》)。明丽的鱼乡等。  相似文献   

3.
散文《茶花赋》是杨朔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立意新颖。古往今来,咏叹茶花的诗文并不少见,然而借小小茶花来赞颂伟大祖国面貌的却前所未有,使人耳目为之一新.二是构思精巧.文章题名《茶花赋》.却从求画写起,其圆曲笔回环,层层相连,由春色而至百花,由百花面及茶花,又由茶花引出“童子面”与育花人,最后仍以求画收束全文,点明题旨,翻出新意,使人  相似文献   

4.
云南山茶文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茶又称茶花.本文从文化学角度,首次对云南山茶文化进行系统研究.云南是世界上茶花植物最重要的发生中心和变异中心,自古就有"云南山茶甲天下”的美誉.千百年来,云南各族人民栽培山茶,欣赏山茶,吟咏山茶,在其社会生活中已深深地打上山茶的烙印,形成一种绵延无尽的山茶文化.  相似文献   

5.
1986年,<江西教育>第11期刊登了<好一朵山茶花--记我的同事、山村优秀女教师钱茶花>一文.自此,钱茶花这个名字开始家喻户晓.掐指一算,24年过去了,当年的女教师现在怎么样呢?恰逢<江西教育>创刊60年之际,我们又采访了钱茶花.  相似文献   

6.
一盆茶花     
今年年初,外婆送给我一盆茶花. 刚开始,茶花长得很好,花苞一天天地变大.接着,花苞慢慢地裂开来,露出粉红色的花瓣.口越裂越大,最后,花瓣都舒展开来了.  相似文献   

7.
杨朔的《茶花赋》不长,却用了一大段写普之仁。这一段看似乎直朴实,不太起眼,往往为论者所忽略。如果我们将它作深入的分析,也能窥见作者营构散文的艺术功力。写普之仁,仍是写茶花,是着力于茶花的意境创造和开拓。普之仁出场前,文章已对茶花作了形象的描绘,写出了茶花独特的风采。但作家并不满足于此,为使茶花有“韵味理趣”,使读者还能“妙悟生发”,于是写到了普之仁。在这一段中,作者将茶花与育花人揉合起来写,创造了花与人互相辉映、统一的境界,突出了茶花美的本质特征。普之仁对茶花有着深切的了解,向“我”介绍了  相似文献   

8.
茶花     
茶花又名山茶花,是山茶科、山茶属多种植物和园艺品种的通称。茶花的品种极多,是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花瓣为碗形,分单瓣或重瓣,单瓣茶花多为原始花种,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达60片。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红、紫、白、黄各色花种,甚至还有彩色斑纹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达到4 m。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花期较长,从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开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  相似文献   

9.
看点扫描:冬天来了,去云南,去昆明,去大理看热热闹闹、绚烂多姿的茶花吧。在大理,不管是在寻常百姓的宅院,还是在街边花园、野外山间,都有茶花的身影。不管是身高七尺的茶花新秀,还是昂昂十数米高的茶花老将,都开得大大方方,灿若云霞,光彩照人。  相似文献   

10.
杨朔的《茶花赋》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茶花为中心,用酣畅而富于感情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我们幸福生活的本质,热情地歌颂了劳动者为创造幸福生活付出的辛勤劳动,赞美了生气勃勃象茶花一样美好的社会主义祖国,从而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而这些,作者是通过茶花与其它花的关系、茶花与劳动者的关系和茶花的象征意义逐步深入地揭示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留学生》2007,(3)
去萨尔茨堡之前,听说过一种美丽的花——茶花。茶花,蔷薇类,落叶小灌木,花白叶羽,有着淡淡的香气。春天,茶花开得最晚,当她开放时,所有的花已谢尽;当她凋谢时,春天已经过去。来到萨尔茨堡时,我脑海里又一次闪现出茶花。这里就是茶花开的地方,到处都是靡靡之音,到处都是灿烂、到处都是温馨。人们在鲜花装饰的窗台下喝着咖啡,在人来人往的小街上唱着歌曲,在教堂白色雕像旁硒着太阳,在青石板小路上东张西望。整点到时,教堂的钟声敲响,清脆悠扬。这里似乎永远都有茶花开;这里是一个小资情调极度泛滥的地方,这里真的不像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有一部电影叫做《音乐之声》。故事的原型就生长在这个奥地利的小镇——萨尔茨堡,片中很多外景就取自于这个依山而建的小镇——萨尔茨堡。《音乐之声》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直到来到  相似文献   

12.
我在校园里种下了一棵茶花树。种下它的时候,它还是一棵小树苗。现在,它已经长大了。茶花树长得不高,但开的花很漂亮。茶花有着白色的花瓣和黄色的花蕊。我经常给茶花树浇水、施肥。每次从它身边走过,我都会忍不住笑出来。它长得实在是帅极了!  相似文献   

13.
古时把兼具诗歌与散文性质的文体称做“赋”。随着文体的发展,后来又把接近于散文的“赋”称为“文赋”。在今天,这种“文赋”虽已基本上归入散文这一大类,然而它那浓厚的诗意却仍然保存着。杨朔同志的《茶花赋》就是这一类文体中的上乘之作。根据《茶花赋》课文的特点,针对初二学生的实际,我们打算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上。要求通过阅读分析和朗读教学,启发学生体味课文中诗一般的画面与火一般的感情,从而受到感染,获得教益。我们拟通过下列教学步骤来达到上述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这既是阅读本文的  相似文献   

14.
正步骤一:根据事先确定好的底稿,勾出墨稿。以不同浓淡的墨色勾出茶花的叶子、花朵和枝干:叶子用重墨勾勒,线条稍粗,宜光滑而有顿挫变化;中墨勾花托;重墨勾枝干,线条要老辣干练;淡墨勾花瓣,线条要细腻。勾勒过程中,要注意茶花的整体虚实变化。  相似文献   

15.
舞蹈画面是舞蹈语言所呈现的艺术审美;是舞蹈在时间、空间、姿态的组合形式,它在流动的姿态中完成舞蹈的空间画面的组接;是舞蹈语言存在和呈现的方式,再现了舞蹈情感和思想的艺术表达;是舞蹈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从舞蹈画面的语符化现象、舞蹈空间表征及舞蹈画面的意象表达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舞蹈画面的表意特征.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画家莫兰迪的绘画,注重创作过程中的感觉表达,注重画面的空间处理,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其画面风格的形成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在笔法表现上简洁、概括,具有写意性的东方特点;受到形而上画派的影响,画面具有形而上风格的特点;受到后印象派画家塞尚的影响,注重画面的情绪表达和画面空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42):193-194
本文拟对苍山野生茶花蜂花粉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降血糖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得出苍山野生茶花蜂花粉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茶花赋》是一篇立意深远。构思巧妙、语言精练的散文诗。我多年前读过它,长久难忘;如今再品,仍有韵味。《茶花赋》写于1961年,正是我国人民面临困难的时期。作者杨朔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用我国古代文体“赋”那种“体物写志”(见《文心雕龙》)的艺术手法,用茶花象征祖国,用普之仁代表普通劳动者,“直书其事,寓言于物”(见《诗品》),因此,《茶花赋》即“祖国颂”。而这支颂歌的主题则是歌颂我们生活中美的事物,歌颂创造生活美的劳动人民,从而体现作者热爱祖国、信  相似文献   

19.
搞好精讲导读,有两个关键:一是敢破程式,抓准重点难点;一是善设台阶,引导学生循序理解,自悟自得。据此尝试,《茶花赋》的精讲导读拟从重点语段的自读指导入手,突破关键,从而使学生纵览全篇,前后贯通,在自我训练中领悟课文的要点、精髓。《茶花赋》是一篇托物寄意的散文,要理解其寄托的情怀,先得弄清其所托之物的情状.可以点带面,从“花事最盛的去处数着西山华庭寺.……  相似文献   

20.
杨朔同志的散文《茶花赋》是一篇文传并茂的好文章.作者用饱蘸感情色采的笔触,描绘了如火如荼、多采多姿的茶花,歌颂我们祖国的青春健美,欣欣向荣.《茶花赋》是一首赞美祖国的歌.文章一开头就别开生面,把我们带入了很高的思想境界:"久在异国他乡,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怀念极了,我也曾想:要能画一幅画儿,画出祖国的面貌特色,时刻挂在眼前,有多好."文章起笔不凡,在舒缓自然的叙述中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当作者把自己的想法和一位擅长绘画的同志商量时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这可是个难题,画什么呢?画点零山碎水,一人一物,都不行.再说,颜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