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引导发现教学法”是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一种强调引导、注重发现的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现思维为主线,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其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四个基本步骤:引导;发现;讨论;应用。  相似文献   

2.
二、构建“四主一核心”的有效课堂模式 为落实“四主一核心”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辅助“四段式”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笔者主要论述了“四段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目的和具体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这是语文教师的共识。十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涌现出像钱梦龙、魏书生那样一批优秀语文教改专家,总结了如”三主”,“六步”等一些成功的教改经验,但是,就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重新摆正“读”、“讲”、”问”的关系。下面我仅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以读为本”谈谈我对高中语文课堂走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首先被理解为师生的沟通与交往过程,因此,我们从师生在课堂沟通中教师获取信息与表达信息时的病态行为作为分析教学疾病的研究视角。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四失”现象,分为教学失明、教学失聪、教学失范与教学失控,以使教学疾病研究立足于课堂,并不断深化于学科教学之中。同时。提出了教师课堂沟通“四失”的主要培训策略:案例分析、行为反馈、体验疏导。以期理论研究能转化为实践力量。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要建设“和谐课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并从四个方面提出构建思路:一是营造“和谐共振”的学习氛围,二是树立“和谐共赢”的竞争意识,三是培育“和而不同”的研讨学风,四是坚持“和谐共情”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为指导,将“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岗位技能划分为“硬件组装(匹配)”、“故障检测”、“软件安装”及“软件测试”四种基本行为;在此基础上,构建本课程相应的四种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并分别设计了它们的课堂教学结构;为深入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还对本课程的考试进行了改革尝试,形成了一套具体考试改革方案和考试项目库.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对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形成了新的课堂教学观一“生命”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把课堂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生命”课堂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三主一核心”是指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探究为核心。几年来,我们在科学课教学实践中坚持“三主一核心”,形成了一些具有自身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如行知课堂、智趣课堂、生命课堂、生本课堂等,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就是:坚持“三主一核心”,以“教学做”为切入口,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人手,以“做中学”为抓手,努力发展学生的动手、思维、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杨学峰 《天中学刊》2002,17(5):110-110
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改革课堂教学 ,构建“主动、合作、创造”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是培养适应2 1世纪新人的重要措施 .“主、合、创”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 ,形成学生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教学环境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使每个学生素质得以提高 ,以此达到课堂教学育人为本 ,育人为先的教学目的 .1 建立“主、合、创”的情感场以“情”施教是创造“主、合、创”教学模式的前提与基础 ,是以教师的感情为核心 ,去影响学生的情感 ,进而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体验 ,是“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在关于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中,有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言志”和“缘情”是两种互相对立的诗歌主张,“诗言志”要求为政治教化服务,“诗缘情”则只求自由抒发性灵,不考虑政治教化。文章表示不同意此种观点。作者认为,“言志”和“缘情”的意思没有根本的差别,“诗言志”是说用诗来表述内心所存想,“诗缘情”是说诗依照内心所存想而作。这两种说法本身都不涉及与政治教化的关系问题。作者还认为,志、情两词的含义原可以兼包所谓偏于理性的思想和偏于感性的情感,因此,认为“言志”偏于理性、多指表达思想而“缘情”则偏于感性、多指抒发情感的观点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4.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5.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16.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7.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18.
"来""去"的位移阐释与"起来""起去"的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道锋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95-97,123
“来”具有“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靠近”的语义特征,“去”具有“离开说话人所在的位置或者文学作品中某一特定位置向另一地点运动”的语义特征。在“位移变化”的语义特征上,“起来”偏离了“来”,而“起去”与“去”却保持着一致。这种语义上的差异导致了“起来”起去”语法功能的不对称,主要表现为“v起来”和“v起去”中“v”的范围不对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简约与精约内涵:简约就是用简单的创意设计手法表达最本质最理念的艺术效果,精约是更讲究、更直接、更彻底的"简约"设计;剖析了二者共性与特性:简约与精约都是形式的现代化和简洁化,强调功能工艺的精致和效果的完美,将空间美感与神韵真实的存在于环境的自然、人性的真实之中;探讨了二者在实际中应用:简约力求以简单的方法,精当的建筑元素来获得建筑的力量,力量所带给人的美感;精约则提倡文质并重、实用与审美并重。  相似文献   

20.
“自律”的实质就是充分认识到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本质及规律;反之,“他律”就是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结果。通过哈贝马斯的“认识兴趣结构”理论而引申、发展出“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相结合的认识基本功能单位。并通过“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这一认识结构的构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从而实现道德修养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