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随着革命形势发展、社会样态变迁以及现代国家构建,中国政党制度经历不断的变化、调整与完善.政党政治取代皇权、军权政治是历史的必然;合作型政党政治取代竞争型、垄断型政党政治同样是历史的必然;在政党合作基本框架下,唯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走上社会主义政党政治道路,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政党制度,才有挽救民族危亡、获得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可能.百年来中国政党制度嬗变演进的最根本经验与启示是必须切实坚持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政党制度百年嬗变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生成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决定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行稳致远、不断完善发展的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相似文献   

2.
90年代“民初政党政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民初政党政治特色的成因”、“民初政党政治中的主角”、“民初政党政治的评价”三个主要问题的研究展开述评,认为:民初政党政治所表现出的多党林立、分合无常等特色,除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历史原因外,还有中国人对政党功能认识上的误差;充当民初政党政治主角的不只是革命民主派的政党,还有立宪派的政党和买办官僚军阀的政党,这样才是完整意义的“民初政党”;民初政党政治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使中国民众初步了解了何为政党和政党政治等问题;民初政党政治失败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究》是研究新加坡政党政治与政治发展的力作。本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进路,本书从独具创新意蕴的“执政党执政形态”视角出发,完整再现了人民行动党对新加坡国家政权掌控的表现状态,包括该党取得并运作国家公共权力,实现政党政治目标的整个过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分别对人民行动党执政历史、执政方式的现状和执政前景,以及该党的执政环境、对社会和国家的控制方式作了全面、细致和深入的考察,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国内外政党比较研究和执政党理论研究的既有成果,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书讯     
正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政党政治与民主问题研究牛旭光98.00元该书是作何20多年研究成果的集萃。内容包括对政治文明额内涵及其历史演变的研究,对世界各国政党政治的研究,对中国民主党派参与政党建设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中国政党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近年来关于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通过对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发现在中国政党制度理论建设中还有不少课题有待学术界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10年英国大选为主要背景,择取了三大政党竞选纲领与电视辩论文本中的教育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政党政治的视角,对各自的教育政见进行了论析.研究指出:三大政党在意识形态上呈现趋同态势,其相应的教育政见也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特征;注重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兼顾公平与效率,将成为新一届政府教育政策的可能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7.
胡适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代表,积极宣传自由和民主,对政党起源、政党种类、政党制度、政党政治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认识,诸如政党“起于政见之歧异”,国民与政党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政党政治须有独立的政论家;要解除党禁,废除党治,实行多党制;世界上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政党等等。  相似文献   

8.
政党政治也称政党制度,就是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政党政治是属于与君主专制政治相对立的民主政治,其核心是掌握国家政权和进行政治管理时,必须由政党参与.政党则是一定阶级的一部分政治上最积极的活动分子,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实现本阶级或本阶级的某个阶层、某个政治集团的政治主张而围绕着夺取或巩固政权所结成的政治团体.因此,任何一个阶级的政党都集中了一大批代表本阶级利益的职业政治家.正如列宁所说:“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能取得统治地位.”所以,政党政治也可以说是政党代表阶级,政治家代表政党来行使政权、管理国家,实行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形式.  相似文献   

9.
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特征,而政党外交也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出发,分析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内涵与特点,以及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还有对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未来展望,同时,中国共产党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新的华美篇章。  相似文献   

10.
政党学是研究政党及其产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政党学的学科性质,政党、政党政治、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与规律,政党的组织机构、制度设施及其运行机制,政党与国家政权系统的关系,政党与社会生态的关系,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是形成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的伟大探索和开端,它内在的包含了实现政党关系和谐的“民主”与“合作”的基本主题和“协商”、“平等”的基本条件;创造性实现了不同党派、不同阶级之间的合作和协商,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的新模式;从而奠定了现代政党关系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是在1842年底来到英国的曼彻斯特之后展开他对政党问题的早期探索的。这时的英国政党政治已经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因而为恩格斯研究政党政治提供了远比德国和法国更为充足、更为典型的现实材料。与马克思从探讨国家问题开始涉足政党问题不同,恩格斯涉足政党问题的切入点不是理论批判,而是直接的现实考察和研究。这就决定了恩格斯对政党理论的早期探讨比起马克思来,似乎更直接、更现实、更系统一些。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政党政治是中西冲突的产物 ,其代表性的组织在清末为兴中会、保皇会、同盟会等 ,到民国初年则达到了高潮 ,即“政党林立时代”。至于党争主要体现在国民党与进步党之间 ,影响恶劣 ,“三二○”事件使国人对政党政治大为失望。民初政党政治失败原因有四 :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成熟 ;二、缺乏应有的阶级基础 ;三、党派倾轧使民众产生了厌烦心理 ;四、民初资产阶级缺乏对政党文化的认识 ,这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纵观政党政治的全部历史,无论是资产阶级政党、民族主义政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无一例外。党的先进性问题,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党的建设的核心。如果离开先进性,党在理论上就会失去其存在的全部理由,在实践中就会失去其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先进性存,则政党兴;先进性失,则政党衰。  相似文献   

15.
黄兴是我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政党思想是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学者对黄兴政党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党政治思想即政党内阁思想方面,但为了实现政党控制内阁掌握国家权力,黄兴还十分重视政党建设,并形成了政党建设理论。黄兴的政党思想有道德主义、理想主义色彩重,政党思想与政党实践背离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政党政治是中西冲突的产物,其代表性的组织在清末为兴中会、保皇会、同盟会等,到民国初年则达到了设法,即“政党林立时代”。至于党争主要体现在国民党与进步之间,影响恶劣,“三二○”事件使国人对政党政治大为失望。民初政党政治失败原因有四: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成熟;二、缺乏应有的阶级基础;三、党派倾轧使民众产生了厌烦心理;四、民初资产阶级缺乏对政党化的认识,这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政党政治和政党外交是当今国际政治领域中的普遍现象,政党政治的普及为政党外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国际活动空间。政党外交是政党政治在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一个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总体外交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政党外交。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18.
利基政党(Niche Parties)概念自邦尼·M·马吉德提出以来,西方学者对这一政党类型的定义、分类、特色行为模式、选举表现的理论解释等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利基政党类型理论,反映并勾画了20世纪下半期西欧出现的一批不同于传统主流政党的绿党、激进右翼政党和民族地区主义政党等新型政党的特点,对西方社会中的政党变化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是,利基政党类型理论忽视了个体政党之间的区别,主要局限于西欧政党政治,其适用性与解释力无疑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19.
一、内涵之区别 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在科学内涵、外延范围、活动层次、核心内容、功能实现等方面都有重大差异。前者是属概念,后者是种概念。所以,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同日而语。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把政党政治看作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由政党掌权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政治。其性质定位属于民主政治,是民主政治既有发展但又发展不够充分的产物,因而是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政党政治是政治类型的划分,而不是政党类型的划分。与政党制度相比而言,政党政治是政党制度的上位概念,它侧重于政党履行政治职能的本质内容的揭示。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20,(3):75-7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中国人民在"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同构过程中的历史选择。这一制度以协商合作的行动逻辑和广泛的代表性进行了强有力的政治动员与社会整合,不仅巧妙地弥合了政党政治中"整体"与"部分"的悖论,而且智慧地克服了政党政治中隐性的"政治共识"陷阱,并成为多元时代凝聚共识、维系稳定统一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