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持人语】讨论渐次展开,对于当下中国知识/思想界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可能走向的看法可谓人言言殊。杨早认为:"文化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冲突。是阻碍中国知识界重建"知识共同体"的一个主因。知识的创造与积累、以开放包容心态促进媒体的竞争与细分等等.都是重建知识共同体必要的条件。秋风则指出:恐怕毋须过多地期待现代历史上那个知识分子群体的重建。新士绅群体的发育,可能更为可欲。中国社会的转型。有赖于每个知识人的建设性参与.而不仅仅是批判。徐友渔在对"启蒙的自我瓦解"提出批评的同时.认为9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等思想纷争具有明显意义。多种认识各有所本.均为一家之言。本刊坚守多元理念力争为促进富于建设性的共同体的形成提供讨论的舞台。胡粲然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媒不应成为任何一个阶层或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而应着眼于社会全局,链接不同的利益群体,在精英和大众之间寻求有机的纽带,承担重建社会价值、形成公共意识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层化"时代"减法"思维是期刊市场定位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身处一个层化的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意义最大、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的核心是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所谓分层,是从人们社会地位垂直变化的特殊角度观察社会.这种变迁集中、突出地表现为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平面划分的"工农兵学商"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仅以职业分类为考察问题的维度,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当代中国社会即由10个社会阶层组成.这10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再辅之以年龄、性别、婚姻、区域、文化、民族等差异,人群构成以垂直结构为主的同时又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立体性、复合性、交叉性,多层次边缘群体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美国进步主义时代广告业的职业化过程及其与报刊业之间社会互动关系的重建.这一重建,使得广告业从原先备受怀疑的矛盾角色转变为对报刊的新闻生产与文化追求具有结构性影响的"主人",黑幕揭发运动的停滞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结构性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何晶 《现代传播》2007,(6):140-141
白领/中产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快速扩张,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白领阶层作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一个新兴社会阶层,所占人口比例还不大,但其生活方式、工作状态、价值观念等却在当代城市青年群体中广为传播,一股白领/中产文化浪潮悄然兴起.在这一过程中,大众传媒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构建大量以白领阶层为主题的媒介文本,大力张扬白领生活方式,还专门生产以白领阶层为目标受众的媒介产品.  相似文献   

6.
中国纪录片在对待人与自然、环境问题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在2000年左右,其创作理念受到了生态美学的明显影响,实现了从"征服自然"到"亲近自然"的重大转变."征服自然"的创作理念直接表征着中国社会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市场化改革30年.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中国当下面临一个新的历史性抉择:是通过社会的重建.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相互配合的治理结构。还是造就一种更强大的权力来包打天下?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的媒介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艳 《新闻大学》2007,(1):20-27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核心报纸上289多篇以“城中村”为标题的新闻报道所做的内容分析,试图揭示主流大众媒体在“城中村”这一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社会空间的社会建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权力关系对于这一媒介建构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文章主要回答了中国主流媒介如何再现“城中村”这样一个社会空间、“城中村”如何从一个被忽视的空间演变为一个受人关注的公共问题,不同的社会权力如何影响着媒介对于“城中村”的报道内容、不同的社会权力在“城中村”这个话语场中呈现出怎样的关系,又是如何相互咬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结构的张力 30多年来,中国社会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国家与社会由高度重合逐步走向"分离"①,二是社会群体结构的日渐分化.这两种变化既释放出了社会的活力,也给社会结构带来某种张力. 宏观看,国家与社会逐渐分离的趋势明显.大量公民从过去由上至下的"单位"体制中脱离或者半脱离出来,新生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0.
消费社会的到来使得人的消费行为和生活发生了转变,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关系转变就是人与物的关系转变,即从最初的"人役物"转变为如今的"物役人".物对人的捆绑成为消费社会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现象,一方面它代表着物的丰盛,人对物的依附,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严峻的问题,即商品符号对人的绑架操纵.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作为后发式国家,通过对消费社会中符号操纵现象的探究分析,将有助于建立一个较为不同的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11.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丁未  张国良 《现代传播》2001,34(6):11-16
"数字鸿沟"带来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是互联网发展必须应对的难题.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着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网络的使用者与非使用者之间的区隔已成为社会分层的新维度,它对传统的社会结构正形成势不可挡的冲击;与此相关,网络传播的效果研究更是传播学界无法忽略的一个课题.鉴于此,传播理论中原有的"知沟假设"(knowledge gap hypothesis)所关涉的传播过程中由社会分层形成的知识差异现象,理应成为数字鸿沟时代传播学研究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2.
人的知识结构对于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出版行业这样一种知识密集或者说知识的制造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在中国近代出版生长过程的那个时代,知识结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编辑出版人的知识结构既决定了出书结构,另一方面那一时代旧的知识结构已不合时宜,需要重塑一个时代的新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也是全国人民的一大盛事.在目前举国抗震救灾和迎接奥运的过程中,一些理念被提出和推广,"绿色奥运"即是其中最响亮的一个口号,这一口号既有赖于媒体广为传播,又需要媒体促进社会的接受和落实."绿色奥运"是一场检阅,也是中国人文明形象的展示,而树立新形象的主要渠道仍是大众媒体.生态文明传播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高菲  陆地 《现代传播》2005,(6):90-91
一、倾斜的“二元”媒介市场中国和西方有不少学者在研究中国的时候,都曾提出过“二元”的概念。在这些研究中,有的是从社会结构着眼,有的是从经济结构入手,有的是从文化结构分析,有的是从地理结构探求,内涵不尽相同,但是,学者们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国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城市中国”,一个是“乡村中国”。其实,如果从媒介传播的角度去研究,中国的这种“二元”结构更典型。由于城市经济发达,市民收入高,文化传播机构也主要分布在城市,所以,城市理所当然地就成了一切文化媒介关注的焦点和传播的主要市场;人口更多、地…  相似文献   

15.
北京清华附中高中学生卜大华,是红卫兵运动的一个重要人物.1986年第10期《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他的《一个红卫兵发起者的自述》,在这篇自述中,他以自己的亲自经历,讲述了红卫兵运动从发起、兴盛到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社会背景与学术理性的演进入手,来描述、评析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重建过程。找出阻碍基础理论重建的原因,明确其重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浅谈"把关人"的把关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颖 《编辑之友》2002,(5):54-54
新闻报道是一个取舍的过程,选择受到媒体定位、受众需求和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影响.心理学家列文首创"把关人"这一名词,用来表明编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控制功能.媒体把关是一个有组织、环环相扣的过程,而编辑在整个把关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他直接决定稿件的刊发与否,因此,编辑把关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乃至整张报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子舟 《图书馆》2001,(3):1-6,20
本文试图通过社会背景与学术理性的演进,来对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重建过程进行描述,评析。找出阻碍基础理论重建的因素,明确基础理论重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从假烟假酒,到伪装上市的“郑百文”,从商标恶意侵权再到令人头痛的“三角债”,空前的信用危机正在浮出水面,使中国在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和融入全球化过程中面临严峻考验。 信用重建是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议政的一大焦点。他们忧心忡忡地历数信用恶化的种种现象,喻之为“瘟疫”“公害”,并大声疾呼:信用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途生死相关,重建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三网融合"是当下业界学界乃至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中国广电媒体在"三网融合"新阶段如何定位、如何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性问题.本文阐述了中国广电在"三网整合"新阶段的战略方位、战略意义、战略优势和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