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游戏,如拍手歌、夹豆子、穿线、套圈、拍球都会提高孩子手的协调与运动能力,学绘画、学乐器也能大大提高宝宝手的灵巧性,为了让孩子心灵手巧,一定要多训练孩子的双手。当妈妈做事时,可让宝宝“帮忙”,妈妈理床,宝宝拉床单;妈妈摆碗,宝宝放筷子;在活动中,孩子会感受成功,得到乐趣。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觉百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大家玩过套圈游戏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答略) 师:看来,套圈游戏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明天下午我们班将举行一次套圈比赛,下面是第一小组三名同学以往的游戏记录.  相似文献   

3.
片断实录师:(出示套圈游戏所需的器具)老师手里的这些器具可以干什么?生:可以做套圈游戏。师:想不想做套圈游戏?生:想———师:请大家听清楚比赛规则。比赛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个小朋友,要求人人参加,最后看哪个组套进的圈最多。(学生在愉快的乐曲声中进行比...  相似文献   

4.
赵兰会 《中国教师》2008,(22):25-27
<正>孩子喜爱游戏,孩子需要游戏,游戏是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孩子的快乐王国。儿童传统游戏伴着一代代孩子成长,带给了他们智慧、健康和无穷无尽的快乐。近年来,我园结合《儿童传统游戏的现  相似文献   

5.
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时候,教师总是特别强调年龄较大的孩子要谦让年龄较小的孩子。孩子间一旦发生了纠纷,校师也常对较大的孩子说:“你是姐姐,就让让妹妹吧!”“你是哥哥,不应该和弟弟争抢玩具!”这种提法究竟科学不科学呢? 一天晨间锻炼时,我让孩子们排队挑选自己喜爱的体育用品,A小朋友拿了一个许多孩子都爱玩的套圈。过了一会儿,B小朋友来了,他也想玩套圈,可是套圈已经没有了,B就对A说:“把你的套圈给我玩玩吧!”“不行,我才拿到的,等会儿再给你玩!”  相似文献   

6.
1.在游戏表演活动中学习。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在学生的生活中,游戏和学习是互相渗透的,把游戏引入课堂,能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灵自由和发展机会,能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创造性也能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   例如教学“ 8的组成”时,一位教师分给每组 8个套圈,让学生表演套圈游戏。游戏结束,学生汇报。第一组:套进 6个,有 2个没套进;第二组:套进 3个,有 5个没套进;……第六组:套进 1个,有 7个没套进,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为“ 6与 2”、“ 3与 5”、“ 1与 7”。然后提问:想一想, 8个圈…  相似文献   

7.
游戏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形式,而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又占了很大一部分时间。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学会观察孩子的角色游戏,我们能从中看到孩子的现有发展水平;如果您能在与孩子的共同游戏中学会指导孩子游戏,那么,你会明白,角色游戏中孩子的某些发展是其他游戏所无法取代的。  相似文献   

8.
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关系到他能否尽快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良好的注意力可以让孩子事半功倍。正确对待孩子的注意力问题。注意力与其他能力一样,是具有年龄特点的。年龄越小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注意力会逐渐稳定。所以,父母要了解这一点,不要强迫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否则会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利用活动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孩子来说,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是非常有效的。如小朋友在玩套圈,他们发现可以把套圈套在身上玩“开火车”的游戏,还可以…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近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家长仍然不重视孩子的游戏。有的孩子没有游戏的时间,家长误认为孩子进行游戏,会影响学习活动、艺术活动的开展,阻碍孩子的发展;有的孩子没有游戏的空间,家长担心孩子游戏时,会把房间里的东  相似文献   

10.
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 ,交钱上幼儿园 ,是为了让孩子多学点知识 ,幼儿园不能成天让孩子玩。家长们的担忧有其自身的道理 ,希望孩子能从小打好基础 ,长大了更好地立足于社会。那幼儿园为什么要让孩子玩呢?游戏究竟能带给孩子什么呢?笔者认为 ,要让幼小的孩子具有综合的素质 ,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 ,游戏应该是最好的途径。一、游戏能让孩子享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每个正常的孩子都需要游戏 ,这不仅仅是因为游戏满足了孩子好动、好奇、好模仿的特点 ,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 ,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手段 ;更重要的是游戏还能给孩…  相似文献   

11.
套球接力     
目的:训练套球走和打结、解结的能力。准备:大皮球两个,套圈两个(可用铅丝弯成),椅子两把,软绳两条。玩法: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站在起点线后。游戏开始,教师发出信号,各队第一个幼儿拿起套圈,把套圈套住皮球拉着走,走  相似文献   

12.
当前,家庭对如何开展游戏并在游戏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开展家庭游戏的意义及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家长认为游戏不过是孩子的兴趣活动,可有可无;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热衷于游戏是贪玩,浪费时间;有的甚至对孩子说:“好孩子是不玩的。”殊不知由于家长长期忽视孩子“要游戏”这一基本要求,会影响孩子运动能力、认识能力、社会性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美莉 《学苑教育》2019,(13):76-77
幼儿阶段是个体形成正常认知和发展规律行为的重要时期。在军事体育游戏中,培养孩子从严规则意识尤为重要。首先要把从严规则融入游戏中,让孩子感知和体验;其次是提升游戏规则的灵活性和自律性;三是强调沟通合作,加强孩子的规则与执行力;四是完善游戏评价,让幼儿参与。  相似文献   

14.
游戏进化论     
<正>3位父母关于游戏与玩具的“回忆杀”,3位专家不同角度的儿童游戏观,一所有创意的幼儿园的游戏空间营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游戏始终是最重要的事。虽然我们小时候的游戏、玩具和今天孩子的游戏、玩具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孩子的成长与游戏的紧密关系却依然坚固如初。  相似文献   

15.
对于入学前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究竟持什么样的观念,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呢?一是要认识到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次,父母教育的很多条件是幼儿园、小学的教育无法相比的。二是进行游戏,寓教于乐。包括做游戏的有心人;做游戏的协调者;注意游戏方式的多样化;怀着饱满的情绪去做游戏。三是重视外界环境的作用,培养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做什么都没劲,只要玩起游戏来一头是劲。"大自然的一声虫鸣,会引发他们寻找;小鸟的翅膀被折断,他们会像大人一样给小鸟包扎、喂食。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是自然赋予的,非人力所能控制的,只有顺应孩子天性的发展,才能挖掘孩子的潜力。如何给孩子提供适宜游戏,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呢?一、游戏材料应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游戏是自然赋予幼儿的,孩子生下不久便会玩游戏。因  相似文献   

17.
<正>"幼儿期是游戏期"。老师精心地为孩子创设游戏环境,设立游戏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社会,是角色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在这样的自主性游戏活动中,"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教师要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尊重孩子的游戏选择,尊重孩子的游戏情节,尊重孩子材料的选择等,让游戏变成孩子自己的游戏。一、教师与幼儿共同创造游戏环境,引导幼儿自主选择《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8.
成人总是低估孩子的能力。有时,当我们认为孩子小、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时,事实却总让我们大吃一惊。
  给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事例:套圈儿“飞”到树上了
  晨间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着套圈儿。忽然,一个孩子跑来报告,套圈儿“飞”到树上了。顺着他指的方向,我果然发现一只黄灿灿的套圈儿,晃晃悠悠地挂在树枝上,几个孩子在树下“指手画脚”地议论着。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父亲分担育儿职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某些作用甚至是母亲无法替代的。这是因为父亲常常以不同于母亲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母亲的游戏方式经常是静止的、较保守的,而父亲的游戏方式是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母亲常常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来启发孩子的智力,而父亲往往依靠游戏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并在游戏中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各种问题。为了给托班孩子创造与父亲一起游戏、交流的机会,我们对父子游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设计了体育游戏、感知觉游戏、智力游戏、建构游戏、生活游戏等系列游戏方案。以下是…  相似文献   

20.
游戏是孩子获得一切经验发展的主要渠道,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处于由自我中心向自我客观转化的时期,既表现出"自说自话",又喜欢关注和模仿他人的游戏行为。所以孩子们的游戏需要老师来构建、来引导。作为老师需要做的是在游戏时,给孩子游戏的空间,尊重孩子的游戏,尊重孩子的游戏状态,即使我们的孩子在游戏中游离、不在游戏状态的时候,仍然不要忘记尊重。需要用关怀的方法来引导,给孩子一个安全宽松真实的游戏环境,让游戏环境去安抚孩子,吸引孩子。让那些游离于游戏之外的孩子慢慢的沉入游戏去主导游戏,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到游戏的快乐,体验游戏带给他们的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