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及重要时代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状态,有着自身内在的理论逻辑。其目标指向方面,呈现出从共筑中华民族有机实体、凝聚统一社会共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价值生成。在新的历史阶段做好民族工作,更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继续促进经济发展、增进各族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来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厘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对于构建新型民族关系、推动新时代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要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指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正确路径。民族交往是民族关系的具体形式;民族交流是民族关系的具体内容;民族交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交往交流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化线路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遗产表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借助文化线路理论,通过文献整理与田野调查,对乌江航运系统进行遗产识别。研究发现:乌江航运系统具有类型丰富的遗产构成,具备文化线路的基本特征,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文化线路,可称其为乌江航运。通过探讨乌江航运的特征与价值,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拓宽文化线路的遗产视角。  相似文献   

4.
统编历史教材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教学指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历史趋势,又是推动中华民族形成、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统编历史教材采用点线面结合、单点聚焦、大分散小集中的呈现方式,阐述了各民族的“四个共同”、各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政策的初心,构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框架。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关史事为依托,教材还原了各民族汇聚形成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过程,强化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促使学生形成共同的国家历史记忆。为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达到育人效果,建议教师在讲述相关内容时,厘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史、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三条主线相互交汇、互相促进的关系,把握连续性、递进性、互动性、凝聚性的特点,引导增进学生的“五个认同”,注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螺旋式上升,探索跨学科学习活动的深度教育。  相似文献   

5.
赵贺怡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101-102,104
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一直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也是.中国不断前进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茸的民族工作要切实做到不断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以民族交往为契机不断加深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以民族交流为纽带不断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以民族交融为目的最终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辽西走廊是沟通中原与东北地区的重要民族—文化—经贸廊道,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场域。朝阳北塔作为辽西走廊上的著名寺塔,所出土的文物反映了我国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的历史,亦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朝阳北塔作为佛教寺塔,与佛教的传播有着很大的联系,同时也与民族融合紧密相连。朝阳北塔作为辽西走廊上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在西汉或之前相当长的时间内,拓跋鲜卑是否存在与中原汉民族或者毗邻北方民族的交往交融,史料中没有记载,考古发掘亦没有相应成果支撑,拓跋鲜卑社会应该尚处于孤闭状态.东汉时期,拓跋鲜卑先世自内蒙古东北的大兴安岭北段林区进入呼伦贝尔草原,与中原政权、周边的匈奴和高车等部族有了交往交流交融,在此过程中,拓跋鲜卑逐渐发展进步,实力...  相似文献   

8.
民族互嵌式T村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娱乐活动及学校活动方面。T村的汉族和维吾尔族基于结构嵌入、文化嵌入、经济嵌入、心理嵌入及社会嵌入,促进了彼此的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族际关系。通过分析T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期望为探讨当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入推动构建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及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方面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第四纪冰川结束后,活动于陕甘地区的燧人氏人口膨胀,部分东迁至淮河流域,与当地少量人口结合发展为伏羲部族。以淮河流域为统治中心的伏羲氏、神农氏先后向四周大规模扩展领地,部族交往交流交融加深,并形成了有巢氏、三苗等新部族。神农伐斧遂后,中国政治中心由陕甘牧区东移至淮河农区,东西方再次联姻强化了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了共主“炎帝”。在华夏文明源起过程中,淮河流域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作为少数民族较多的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代王朝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非常注重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当今我国56个民族中,集中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较多,这一地区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成为当前社会综合发展的重点。文章拟就民族走廊的概念及西南民族走廊空间结构和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性的分析,并西南民族走廊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启示作简要阐述,意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纽带的西南民族走廊,在西南地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民族团结、经济繁荣、共同发展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民族发展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而早在2000多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就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到鸦片战争以后,在共同抵抗外敌的斗争中,各民族更加团结,最终形成了由自在到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构成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和推动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当前,需要从推动西藏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法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基层民族工作等方面多措并举,为促进西藏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西藏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每个民族都有独有的文化特色,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时俱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归根结底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本文以呼伦贝尔俄罗斯族为例,阐述了笔者对文化变迁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对辽宋夏金时期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做了梳理,可见这一时期的文物特点:其一,文物丰富多彩。文物分布广泛,都城众多,保存大量遗址、碑刻绘画、古籍。其二,突显中华文化的共性。如存世西夏法典继承了《宋刑统》丰富、严谨、细密的传统。各地出土的农具和绘画中的工具,表明中原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对各民族地区的深刻影响。出土的钱币表明各王朝都主要使用宋钱,显示出各王朝在经济上与中原王朝趋同。其三,体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出土文献文物表明不少汉族和少数民族通婚的实例。出版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的工具书,突出地反映出民族间文化互学互融的事实。其四,展示民族和地方特色。民族文字文物多角度地再现各地、各民族的民族特性,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其五,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这一时期存留宝贵的文化遗产,反映出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史、科技史上的黄金期,并相互借鉴,弘扬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如北宋发明活字印刷后,为西夏借鉴发展,保存了最早的活字印制品,坐实中国发明活字印刷的史实。应将这一时期的文物与历史文献有机结合,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应加大力度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呼伦贝尔地区各民族的烙马印生产民俗文化的基本流程、内容门类、社会功能和象征意义.以呼伦贝尔烙马印民俗文化实践案例为对象,着重分析其内涵外延以及北方民族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点,揭示了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总体趋势和根本规律特征.  相似文献   

16.
当前,藏区高校各民族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一方面是为藏区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干部的必要途径,对藏区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也给藏区高校各民族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如何促进藏区高校各民族学生的交流、交往、交融是本文研究的主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区域、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向纵深方向迈进,呈现出“互嵌”格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仅是深化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催化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基础。从历史进程看,民族团结始终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重要载体;从现实意义上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引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方向,凝聚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动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价值取向:一是打破区域条块分割,保障民族互嵌社会的“公共性”建设;二是营造“互惠互利”的语言环境,形塑社会规范性共识。这一价值取向也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践行路径:完善制度供给,助推“互嵌”格局的公共性建设;补齐语言短板,提升区域“互嵌”发展的“内生力”。  相似文献   

18.
《大连大学学报》2018,(2):83-93
城镇化发展加速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总体趋势,与此同时也引致了诸多相关问题。以辽宁省为例,选取了30名少数民族人口作为访谈对象,以日常民族主义理论为理论框架,从谈论民族、选择民族、表现民族、消费民族四个维度,系统考察了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且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第一,提升城镇化水平,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城镇化道路建设。第二,完善制度与保障体系,维护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人口基本利益。第三,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促进城镇化进程中优秀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第四,加大政策扶持,提升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人口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9.
南岭走廊是我国重要的“民族走廊”之一,有着2100多年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南岭走廊各民族之间的民族互往、经济互通、文化互融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全面总结、整理、研究南岭走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经验,对广西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乐器工艺作为学科门类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在历史长河中它始终在先民们的实践中不断优化变迁。以磬为例,其制作工艺可以追溯到远古夏代,后历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顶峰,并在秦汉退出历史舞台。从历史脉络来看,磬的制作工艺从就地取材、形制不一逐步发展到形制统一的类五边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确立了明确的形制标准和精良的打磨技术;在外观上也实现了从素面到刻有精美纹饰的升级。究其原因,制作工艺的变迁,一方面依附于当代音乐的发展诉求,另一方面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影响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