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实践融入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地理学社会实践课程融入课程思政,体现了静态融合性和动态延伸性的内在逻辑。文章以乡村振兴与乡村地理社会实践“金课”为例,构建一套地理学社会实践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设基于乡村振兴实践情景的社会实践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此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和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新时代传统农村向新型乡村转型变革需要价值观正确、“一懂两爱”青年的大力支持。高校乡村振兴课程思政建设契合新型农村纵深发展的现实需求。当前我国高校乡村振兴思政教育存在形式多样、浮于表面、成效短浅;第一、二、三课堂相互脱节、各自育人;教育多方参与、资源分散,品牌效应难以集聚等育人困境。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应通过组织协调搭建校地合作长效实践基地;依托赛项激活“三堂联动”内驱力;党建引领规划顶层资源整合机制;构建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乡村振兴课程思政体系;凝练区域特色、与时俱进的乡村振兴思政育人元素;打造资源优质、成效显著的乡村振兴思政品牌实践。  相似文献   

3.
介绍环境地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环境地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从环境地理学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关联、发掘环境地理学中的思政元素及环境地理学课程思政的精细设计与精心实施三个方面讨论了环境地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了高校传统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思考与初探。结合传统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提出了模块化教学用于方向引导的策略,深入挖掘了乡村振兴实施背景下高校理论类和实践类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制度、内容和形式上充分做到“三全”育人,将课程思政融入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优秀环保人才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乡村地理学理论的发展演化,总结了我国乡村地理学萌芽、停滞、复苏、发展的4个阶段;阐述了乡村、乡村地理学、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地理学的内涵,明确了乡村地域系统是乡村地理学和乡村振兴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着重解析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文化生态学理论、城乡关系理论、农业区位论在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校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鼓励学生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外延,将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谈军花  刘超 《甘肃教育》2022,(17):22-26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振兴乡村文化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农村学校思政课建设正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点。为此,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升综合素养;夯实思政课堂,提升教育质量;多媒体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建立常态化思政课堂教学“视导”机制;探索实践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建设新模式,促进思政教育大融合;创新培训一体化模式,营造协同发展新生态,积极挖掘乡村文化的思政教育元素,充实农村学校思政课校本课程,从而丰富思政教育内涵。注重“两类学校”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探索实践思政名师下沉农村学校开展“一对一”关爱帮扶机制,全力实施农村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从而促进乡村教育和谐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对缓解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引导教育是高校思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基本方式。高校思政课、专业课、课外实践与活动是高校思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乡村转型是乡村地域经济结构、社会形态、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快速城市化是我国乡村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乡村转型是我国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和研究论题。乡村人地系统及其空间要素的复杂性,决定了乡村转型的地理学研究必须是多学科综合研究。地理学对乡村转型的研究围绕乡村人地系统的时空过程这一核心内容展开,研究的主题包括乡村转型时空过程、乡村转型的空间特征、乡村转型的动力机制以及乡村转型调控等方面。乡村转型的地理学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的重要教学活动。在乡村振兴视域下,设计扶贫的提出和实施,为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路径。文章结合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案例,探究乡村振兴视域下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探索形成了“乡村出题+高校答卷+成果落地”的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凝练形成了多元合作、校地协同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形成了“设计振兴乡村”等创新创业案例,打造了课上课下紧密配合、师生广泛互动的课程思政教育乡村移动课堂。  相似文献   

11.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相关课程体系,付诸课程思政实践,对于强化青年思政教育,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课程主体内容建设出发,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青年思政教育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建设乡村振兴课程,有利于转变青年对城乡社会地位的传统看法、强化青年对现代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再认识以及探索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当前,课程建设已经具备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学科基础和以青年团体为依托的实践基础,但课程建设也面临相关师资和教材配备不足、相关专业毕业生对口工作不足、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脱节等问题。未来的乡村振兴课程建设要涵盖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全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促进的教学机制以及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2.
对乡村初中学生的心智特征以及英语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讨论了思政教育融入乡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调查找出当前乡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挖英语课本中的思政元素且灵活安排教学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以提升其自控及思辨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及模式来落实英语课堂思政教育等策略,以期提高乡村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解决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13.
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是铸牢边境地区国家认同的根本保障,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当前,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在思政融合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能力、多元文化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存在教师队伍配置机制单一等现实问题。破解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不仅需要牢固树立思政融合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而且需要整合多种文化资源,实现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配置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核心。乡村落后思想、乡村人才回流和引进困难等现实问题加大了乡村振兴的难度,也成为乡村振兴必须关注和攻克的难题。百年大计,树人为本;万世千秋,育德为先。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它高度契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高职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扎根乡土建设,打造一支思政实践队伍充实振兴力量,多元主体联动形成合力开展思政工作,建立机制保障思政教育工作有序开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思想、新活力。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是推动人才培养实现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与价值塑造、能力锻造有机结合,达成学生德技并修的必然要求。专业实践教师课程思政改革动力不足、专业蕴含的思政元素挖掘不深、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力度不够是制约专业实践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主要问题。结合动物医学专业蕴含的明德守法、生命健康、兽医文化等思政元素,提出激发专业实践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动力、挖掘专业实践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搭建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资源平台等专业实践教学有机融入思政元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一体化内涵丰富,推进乡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培养乡村发展的人才。乡村中小学在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科研功能、服务功能。目前,德育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手段创新不够、大思政育人格局有待完善等因素制约了乡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步伐。为此,需要树立系统思维,提升立德树人整体效果;统筹规划课程内容,促进课程内容梯度衔接;创新教学方式,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形成育人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教育的振兴。城镇化浪潮下的乡村教育面临诸多困境:教学内容缺乏乡土元素,乡村学生与乡村生活渐行渐远;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情怀淡漠,乡土资源与学校教育日益疏远;学校管理模式城市化,乡村学校与乡村社会明显隔膜。传统耕读教育在新时期具有多重意蕴:劳动教育功能,创新劳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全面育人功能,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方联动力量,连通古今联动家庭学校社会。新时代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耕读教育作用的路径:深入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的耕读教学元素;搭建多层次、多形式的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因地制宜创建生动、活泼的耕读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各地高校积极投身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其中不乏成功的实践案例和推广经验。近些年,阳光学院持续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对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二者关系进行梳理分析,指出了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能够对高校专业教学、毕业论文、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思政四个方面产生助力,从而驱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洁 《广西教育》2022,(3):75-77+85
本文论述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舞蹈课程的必要性,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舞蹈课程开展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以广西民间舞蹈铜鼓舞教学为例,提出通过舞蹈专业知识与思政资源相互融合、舞蹈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线上舞蹈资源与线下思政实践相互融合等策略,实现思政元素在高职舞蹈课程中的成功渗透。  相似文献   

20.
以高职测绘专业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课程为例进行思政元素挖掘和应用实践研究,分析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思政元素与课程融合成效,从教师队伍、课程资源、教学方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探讨思政实施策略,为推动其他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