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子从三年级开始就经常上网浏览一些东西,但我一直没让他接触聊天室和QQ。今年初儿子提出想申请个QQ号码,当时我心里很矛盾,因为网络毕竟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但如果因此而拒绝让孩子接触QQ,似乎有些因噎废食,首先我给儿子讲清网络聊天的利弊,特别是网友的好坏将会对他造成的影响。然后对他提出不要随便接受好友,如果想加谁为好友,必须经过我的严格审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儿子还是懂的,当天他就很干脆地把原来的好毕竟这也是一种快捷的联系方式。仔细思考后,我和儿子一起申请了号码。由于自己一向崇尚给孩子自由,所以儿子刚上QQ…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题的提出案例一:上网行为都要阻止?初一学生李伟在考上重点初中后,获得了父母的奖励——一台电脑。然而,李伟对电脑的喜爱引起了父母的不安。父母由于常常看到他上网,害怕儿子会染上网络成瘾。父亲只要一看到孩子坐在电脑前就紧张不已,想方设法阻止他玩电脑。由于父子意见不合,多次发生冲突。后来,父亲  相似文献   

3.
不管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多长,总会有一些重要的或具有启发性的事情父母未必都知晓。请回答下列二十五个问题,然后找一个适当的时间问问孩子,看您回答得是否正确。这个测验不仅为您提供一个给自己打分的机会,而且可以使您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1、谁是您孩子最好的朋友? 2、他(她)喜欢自己的房间刷什么颜色?  相似文献   

4.
有问有答     
《少年儿童研究》2013,(9):56-58
孩子总和父母对着干怎么办? 我儿子15岁了,现在我和他对话时,他总是反对我,比如我说每天上网不要超过1小时,他就说谁规定的?为什么你们可以随便上?他经常说大人们可以很自由地活动,孩子却不能,太不公平了。我应该怎么说服他呢?  相似文献   

5.
一、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健康成长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所以,给孩子创造-个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一定要亲自管理自己的孩子,不要拿忙当借口,在有条件自己带孩子的时候就不要推给自己是父母,在自己父母有条件带孩子的时候就不要让孩子住寄宿学校.一方面,不要迷信高收费的学校,高收费并不代表有高质量的管理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给他的亲情,这种感情的需要是爷爷奶奶、老师同学所不能给予的.  相似文献   

6.
从孩子学会独立行走的那天起,做父母的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尤其是孩子到了三四岁,很是喜欢模仿父母做这做那:在父母洗衣服时,孩子往往也会拿块布片放在水里搓;当父母摘豆角时,孩子常常会蹲在旁边一起弄弄剥剥……其实,这只是孩子觉得好玩,有时还会妨碍大人做事。假如是您,会怎样办呢?请切不要不耐烦地把孩子赶走,不妨给孩子一个小盆子,洗一  相似文献   

7.
[设计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上网成瘾,他们要网吧, 不要学校;要鼠标,不要书包;要游戏,不要成绩……许多家长、老师“谈网色变”,不得不面对与网络“抢”孩子的尴尬局面。初一新生正是自我意识增强、社会接触面扩大的时期,对电脑、网络的接触也比小学时增多。若能在一开始就引导他们认识网络的利弊,了解不健康上网带来的危害,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就可以有效地趋利避害,达到健康上网、安全上网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家教信息     
家长不要“逼”孩子进网吧《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矫正》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发现,不良的家庭模式已成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导火线之一。并且有一个奇怪的现像,母亲文化程度高低与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高低成正比,高知母亲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太大,导致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偏高。如父母千方百计把孩子转入重点学校,却没有考虑到孩子一方面要承担过重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还要承担父母的过高期望;孩子在学校被批评或者没有处理好师生和同学关系,回家后向父母“诉苦”,反而经常被父母误解和训斥,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并开始厌学…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有心事,无论是喜是忧,希望找人分享或分担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不是你的父母,而是最了解你的朋友。因此,父母在孩子一出生时,便要培养他成为你无所不谈的、最要好的朋友。要和孩子做朋友,自然不能有代沟。孩子有自己对人对事的见解,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与兴趣,比如孩子喜欢某位歌星或电视艺员,兴致勃勃地向你讲述偶像的新闻时,你就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主观见解去说:  相似文献   

10.
网络成瘾     
E时代,“触网”成为许多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不会上网的人被同学们称为“网盲”,同学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交友、娱乐……当网络成为互不相识的人相互联系的纽带时,在许多家庭里,网络却成了家长和孩子难以沟通的屏障。不少同学在上网问题上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尤其在假期,大多数家长白天忙着工作,有些同学就着了魔似的迷恋着电脑和网络,有的家长无不忧心忡忡“:咱们家的孩子是不是染上了网瘾?假期过去大半了,都没有办法让他从网络中走出来!“”电脑和网络难道比爸爸妈妈还亲?”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按照国际上标准的说法,叫做“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IAD)。美国匹兹堡大学的Kimberly.Young教授设计的问卷,可以让你了解自己的上网形态: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一共有20个问题,每个问题有5个选项。每个问题都问你某件事发生的经常性程度,选项1 ̄5表示经常性程度的高低,选项1表示经常性程度最低,选项5表示经常性程度最高。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1.你觉得上网的时间比你预期的要长吗?几乎没有1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52.你会因为上网忽略自己要做的事情吗?几乎没有1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53.你更愿意...  相似文献   

11.
肯于负责任又熟悉互联网的父母可以在家中保证孩子上网的安全,但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孩子们上网的时候经常是和伙伴们在一起,有时甚至是故意避开父母的监护。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反复多次地向孩子宣讲安全上网的准则就是十分必要的,以下10条准则是有关专家推荐的:1. 在网上与朋友交谈或写电子邮件的时候,要保持礼貌与良好的态度。2. 邀请爸爸妈妈和自己一起上网,并且把网上好玩的事告诉他们。3. 上网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或爸爸妈妈约定的时间),上网时间过长会影响学习,影响视力。4. 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地址、电话、学校…  相似文献   

12.
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受到的“委屈”,怎样进行处理呢? 一、镇静自己的情绪,不急于下结论。 二、引导孩子如实地将事情的经过讲清楚。 三、和孩子共同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四、问问孩子“你准备怎么办”、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自己解决身边发生的事。 五、与孩子一起商讨处理问题的方法。 六、和对方父母交交心。 七、不要忌讳孩子受欺负这一痛楚的经历,而去约束孩子的交往。 八、家长不要向孩子灌输一些错误的思想,什么“现今世界是谁怕谁,他欺负你,你就还手打他”,什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相似文献   

13.
“网络成瘾”是病吗?看到家长把爱上网的孩子送到“艰苦学校”的报道,我就知道要戒除这“网瘾”不是太容易。什么人容易上网成瘾?为什么会网络成瘾?如何干预网络成瘾?哪些孩子属于网络成瘾?看了下面的报道,相信您会得出自己的结论。什么人容易上网成瘾?为什么会网络成瘾?如何干预网络成瘾?——近日“,北京市青少年网络依赖戒除‘虹’计划项目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举行,正式对外公布“虹”计划科研成果以及推广模式,揭秘网络成瘾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4.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快乐的体验。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穿衣服,我很高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有些事情大人觉得没意思,孩子却很喜欢;大人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东西,小孩得到了却并不高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很贵的玩具,孩子却宁愿玩水、玩泥巴、提迷藏、过家家。所以,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做  相似文献   

15.
<正>孩子为什么会网络成瘾呢?在孩子告别网瘾的路上,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呢?孩子迷恋网络,很多时候源于父母的影响作用。一些父母本身就是网络控,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妈妈不停地刷朋友圈,网上购物;爸爸玩游戏,关注各种讯息,以致敷衍着孩子的各种诉求。一位三年级就被老师贴上"网络成瘾"标签的小伙子来我这里咨询,他上课精神涣散,总是走神,回家不写作业,过度地玩游戏,只要  相似文献   

16.
兰兰 《家庭教育》2014,(12):20-20
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犯错,也害怕犯错后父母的批评和责怪。父母们常说:“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改正。”但是不是真的不要紧?当自己的孩子做错事,又有多少父母能真正心平气和地面对呢?本期,我们就请浙江省金华市西苑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一起谈谈这个话题,看看他们的父母是如何对待他们的错误的吧!  相似文献   

17.
孩子是谁的     
孩子是谁的?是父母的?是国家的?当然都不错。但孩子首先是他自己的。这有什么区别吗? 有区别。有的家长因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没有实现,就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自己想当音乐家没有当成,也不管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分和兴趣,就硬逼着孩子学钢琴、小提琴。有些父母看到自己同事、邻居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就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不足与人家的孩子比,弄得孩子抬不起头来,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个性发展受到抑制。不问是否合适,不管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状况,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这就是没有把孩子看成是他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是信息的海洋,是交流学习的平台,那么孩子到底要不要接触网络也成了家长们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孩子接触网络并非坏事,关键要看如何引导。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孩子科学地利用网络来学习、娱乐,可以让已经"上网成瘾"的孩子变"玩"为"学"。家长们不妨抛弃拒绝心理,亲自去体验网络世界,接受和了解网络,并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温暖的双手。  相似文献   

19.
家长带孩子上街碰到熟人时,或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常常会有人给小孩东西吃。那么,当别人给你的孩子食物时,你该如何对待呢生活中,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是父母以自己的权威武断地代替孩子拒绝接受别人的食物,有些家长似乎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说:“他不要,他不喜欢吃。”这些家长这样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觉得吃人家的东西不好意思,只想领情不想受物;有的是为了显得自己教子有方,让人家看自己的孩子有教养;有的是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免得人家认为自己小孩嘴馋;有的是嫌人家食物不卫生等等。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俗话说:隔锅饭香。尽管别人…  相似文献   

20.
《宁夏教育》2009,(7):156-156
1.营造表达氛围。在家里,家长首先要营造让孩子“率直坦言,勇于表达自己”的环境,给孩子无畏无惧、畅所欲言的勇气。这样,父母不但能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也能增加孩子的勇气与说话能力;其次是从孩子的话中做出判断,给予正确的指导;不要打断孩子的说话,更不要在孩子表达时斥责孩子,而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