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文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实践两方面研究有声思维法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其优缺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外语听力过程的研究中,有声思维的调查方法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和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外语的听力过程研究进行分类分析,并讨论有声思维调查方法在外语听力过程研究中所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利用有声思维对学生和教师的翻译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响其翻译能力有4个方面的因素,即哲学思想、语言、语言学理论和文化,并通过案例,对4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受试者翻译能力的构成要素,以期对翻译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佳瑜 《文教资料》2010,(28):42-44
本文就TAPs在翻译过程研究中的应用。分别从翻译策略、翻译单位、翻译述要与翻译观点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希冀起初应用于心理学的实验方法能引起翻译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为翻译学研究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有声思维法,通过分析和讨论,总结了英语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分类和使用情况,提出了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和翻译策略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
翻译过程的有声思维实验及教学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声思维实验,对22名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翻译策略及单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学生英译汉所用策略多于汉译英,且学生之间有较大个体差异;学生汉译英翻译问题主要是表达问题,但所用策略结构较为简单,显示出学生普遍缺乏翻译职业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较多关注个别词语、语言表层信息转换等,没有认识到译文语篇性构建及翻译目的性和交际本质等。因此,翻译教学要从翻译策略、方法、态度、本质等方面对初学者进行指导,改进教学方法、策略和内容,引导学生从孤立的词语向语篇层次转向,从翻译表层向翻译深层过渡,从语言转换向交际互动转移,从学生身份向职业译者转身。  相似文献   

7.
对翻译过程有声思维实验设计及其对教学的借鉴价值的研究,采用有声思维实验方法,对英语专业20名大学生的汉英翻译过程开展分析,研究得知,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在汉英翻译过程内,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学生运用的翻译单位比较小、学生的沐浴思维负迁移情况比较严重,此外学生的宏观分析能力相对较弱。然后结合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为翻译过程有声思维实验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外语阅读研究焦点的转变促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有声思维法应用于外语阅读过程及策略使用情况的研究中。本文通过回顾有声思维法的起源定义、优势与不足,分析了有声思维法在外语阅读策略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有声思维记录是西方学者的一种实证性翻译研究,是一种借鉴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模式,力图通过这种实证性探究,着重揭示译者大脑的思维认知过程及操作过程。本文采用有声思维的方法收集翻译过程中思维活动的数据,通过对实验对象与翻译过程、翻译策略及翻译单位等的关联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译者翻译时的大脑思维过程及其对翻译策略与翻译单位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有声思维法是一种适合于小样本纵深调查的实证性研究方法,在外语教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有着十分重要而广泛的应用。文章以盐城工学院日语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尝试性地探讨了专业学生的听力解题认知过程以及在听解过程中所使用的听力策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听力解题的认知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九个步骤;听解过程中所使用的听力策略主要有"翻译"、"确认问题"和"推测"。对上述有声思维实验结果实施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当前的听力教学方法,从而帮助专业学生不断提高其听解水平。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翻译能力研究通常注重对学生翻译译文的研究,却忽视了对其翻译过程的研究。应用有声思维法可以记录、描述我国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单位,以及对遇到的问题所采取的策略,其研究结果也可以广泛地指导翻译教学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邓颖 《海外英语》2013,(8X):127-128
将有声思维运用于翻译过程研究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关注的一个难点和热点。该文将基于有声思维的角度,通过对非专业译者和专业译者对比试验分析,对在导游词英译过程中,译者使用的具体翻译策略及这些策略的产生的原因做试探性分析。找出翻译策略产生的心理根源,以期对翻译教学和译者翻译能力的提高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有声思维法对受试者在英译汉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遵循了基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所构建的翻译过程模式,并证明该翻译过程模式是成立的;翻译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决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高玲 《黑河学院学报》2023,(12):109-111+167
有声思维法能够分析人类认知过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等。在英语泛读课堂中应用该方法需要注意采取合适的措施,确保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有声思维实验方法探索母语为汉语的20名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过程。通过分析20名被试在写作过程中母语思维总量与分类母语思维量对英语作文总成绩及分项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5名英语水平类似的被试的母语思维总量与分类母语思维量对英语作文总成绩及分项成绩之间的关系和母语思维内容对写作成绩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对于英语水平不同的20名被试:1)EFL作文过程中母语思维总量、分类思维量均与作文总分有负相关的趋势,而过程管理活动中的母语思维量与作文总分有正相关趋势;2)结构构思活动中的母语思维量与“无翻译影响”、“语言感觉”得分呈负相关趋势,而与“动词使用”一项得分呈负相关;对于英语水平相似的5名被试:文本输出活动中的母语思维量与“无翻译影响”、“词汇变化”和“语言感觉”以及“连接顺畅”得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翻译过程的实证研究近年来倍受瞩目。通过三名译者对同一翻译文章所体现出的有声思维记录,比较和分析在翻译过程中不同译者遇到相同的翻译问题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可以找到更为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Melissa A. Bowles于2010年所著《第二语言研究中的有声思维研究法之争议》(Melissa A. Bowles, 2010) 进行简单介绍和评价。在理论层面,该书使用元分析方法系统梳理第二语言研究领域使用有声思维法的实证研究,并对研究者对该研究法提出的质疑进行回应。在实践层面,该书讨论有声思维法研究设计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为不同研究经验的语言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共时有声思维是一种探索人脑思维过程的数据收集方法。本文以1998年1月至2022年5月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的研究论文为一手资料,借助CiteSpace和Excel进行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和具体数据统计,探讨共时有声思维在国内二语研究中的应用范畴、趋势与方法问题。结果发现:(1)共时有声思维法广泛应用于翻译、词汇、写作等相关研究中,其发展趋势不一;(2)大部分研究报告没有提及共时有声思维法的局限性,对其应对措施也缺乏详细描述。文章根据这些发现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共时有声思维法在我国二语研究中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启波 《文教资料》2013,(10):172-174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所创,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可视化、结构化的过程。以不同的色彩与线条基于关键词和核心概念而绘制的思维导图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意识,更锻炼了学生动手创作的能力。文章简单介绍了思维导图及其特征,并将思维导图与概念图做了较详细的比较,重点研究了思维导图在课前准备、课上理解、课后记忆和综合迁移等完整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认为可以在中小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  相似文献   

20.
定性与定量研究是方法论体系中两种主要的方法,它们周密的钻研历程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中被广泛应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二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为补充、互相支持的。前者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后者回答了"有多少"的问题。通过概括性地介绍定性与定量研究,分析二者的对比和发展态势以及如何被应用到翻译研究中,可以使研究者在研究中根据自身需要,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对自己的研究有更明确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