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泰  袁伟琪  李登峰  杨剑  季浏 《体育科学》2015,(3):67-72,89
与日常活动相比,运动中人体的热舒适性有着明显不同,这是因为运动人体具有新陈代谢速率大、衣着热阻小、排汗量大、辐射环境复杂以及呼吸急促的特点,传统的基于Fanger模型的人体热舒适性评价指标难以准确预测运动人体的热舒适性。在Fanger的人体热舒适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衣着覆盖率的概念,针对辐射、体表扩散的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对修改前、后的模型进行模拟计算、比较;同时,以羽毛球项目为例,采用环境测试仪和问卷调查对运动人体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模型结果进行精确度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修改后的模型更加合理,计算所得的舒适度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2.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场所,其热环境直接影响到运动人体的舒适健康和运动效果。为了获得运动人体热舒适,需维持人体与环境热交换之间产热和散热的动态传热平衡。夏季舒适的体育场馆热环境通常要消耗大量的空调能耗制冷,由此可见,体育场馆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以1200名在西安某高校体育场馆内进行羽毛球活动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监测大学生经过羽毛球训练后的生理参数以及对热舒适、疲劳感觉的评价,利用SPSS 23.0和ORIGIN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客观和主观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不同环境温度工况对运动人体热舒适的定量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学生的舒适感受、疲劳感觉认知以及生理参数存在交互作用,形成热感觉满意率、疲劳感觉满意率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定量影响关系。同时,以运动人体平均皮肤温度、血压、心率三类评价因子表征生理参数,进而反映体育场馆环境温度对其的显著性差异。通过兼顾运动人体热舒适和疲劳感觉满意率的综合影响,提出舒适的环境温度参数推荐范围,较国家标准中的室内空调环境温度的低限制值提高了2℃,有效降低了体育建筑夏季空调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3.
不同运动及特殊环境下运动对脑血流影响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红 《体育学刊》2006,13(4):57-60
综述了有关不同强度和形式的运动,以及特殊环境下运动对脑血流和脑自动调节影响的研究。结果说明中小强度的运动可引起脑血流速度的升高,而高强度运动则使其降低。与动力性运动不同,静力性运动不改变脑血流速度。运动中血流的改变与交感激活引起的血管舒缩和二氧化碳改变有关。通常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不因运动而改变,但力竭运动可使之减弱。热环境下运动时脑血流速度加快以增加散热,但高热下运动时脑血流速度会因过度通气而下降,从而使脑内热积聚,导致疲劳。低氧环境下运动时脑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以保证大脑足够的氧供,但急性低氧暴露可抑制运动对脑血流的增加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传热学领域的Fanger模型计算与模拟第32届夏季奥运会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极端热环境条件下人体热感觉和能量消耗的变化。有关运动中热环境与人体热感觉的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对于人体热感觉的影响最大,环境温度每增加1℃可引起热感觉0.20~0.25个等级的升高;其次为环境风速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环境风速从0增加至0.2 m/s可引起热感觉约0.10个等级的降低,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加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越小;环境相对湿度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最小,环境相对湿度每增加10%可引起热感觉约0.10个等级的升高。有关运动中热环境与人体能量消耗的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对人体代谢当量的影响最大,环境温度每上升1℃可引起代谢当量约0.20 METs的增加;环境风速对人体代谢当量的影响次之,当环境风速从0增加至0.2 m/s,人体代谢当量增加了约1.70 METs;环境相对湿度对人体代谢当量的影响最小,环境相对湿度每上升10%可引起人体代谢当量约0.09 METs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赵杰修 《体育科学》2008,28(1):F0003-F0003
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性疲劳曾被认为骨骼肌是主要限制因素发生部位.但是,许多运动性疲劳不能完全用骨骼肌来解释其发生原因,例如,热环境下运动者的疲劳可能是机体核心温度达到卫个临界温度,其影响了运动中枢系统的功能,进而降低了运动神经元的募集能力和减弱了肌肉活动的神经冲动.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类型政策分析工具,采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对2014年以来我国11份学校体育政策文件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相关条目进行归类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更倾向于使用供给面和环境面政策工具,对需求面政策工具使用不足,三种类型政策工具结构上的失衡和次级政策工具的使用不当影响了学校体育政策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效果,具体表现为政策体系中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统筹和细节安排,对指向问题解决的情境构建、学以致用的创新实践、个体发展的健康生活能力等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环节政策干预不足;建议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的使用结构,完善核心素养在学校体育政策中的统筹改进与细节落实,使之与政策工具形成有效匹配。  相似文献   

7.
利用三类型政策分析工具,采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对2014年以来我国11份学校体育政策文件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相关条目进行归类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更倾向于使用供给面和环境面政策工具,对需求面政策工具使用不足,三种类型政策工具结构上的失衡和次级政策工具的使用不当影响了学校体育政策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效果,具体表现为政策体系中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统筹和细节安排,对指向问题解决的情境构建、学以致用的创新实践、个体发展的健康生活能力等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环节政策干预不足;建议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的使用结构,完善核心素养在学校体育政策中的统筹改进与细节落实,使之与政策工具形成有效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