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上海出现一种文艺报纸的潮流,构成了近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语境。文章以《游戏报》、《消闲报》为例,说明这类报纸在倡导现代大众阅读,扩大读者层面上的努力与成绩,以呈现文学现代化的历史情景之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定县平民教育实验成为全国各地乡村建设者学习的榜样。作为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农民》报,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定县平民教育实验,主要侧重于推行乡村识字教育、推广乡村生计知识、介绍乡村卫生知识、普及乡村公民知识,不仅丰富了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科学指导,在民众教育的普及、素质的提高、科技的引进和应用、公民意识的提升等社会各个层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面向大众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理论普及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充分化,必然要求高质量的理论普及文本作为支持条件。连续出版发行12年的《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读物正是这样的精品力作。该书系以语言上的通俗性、生动性、靶向性、民族性为特点,视角独特,立意深远,行文活泼,注重内容与形式、抽象与形象、思想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注重用最新素材阐述理论问题,用身边事例说明深刻道理,表现出让人信服的阐释力,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过程中的话语构建、文本锤炼及形式拓展等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邵星宇 《文教资料》2012,(12):31-33
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报还一报》是一部充满《圣经》典故的作品,《圣经》参引在剧中的使用大大超过莎士比亚的其他剧作。这部戏剧代表了人们从人性的角度理解和看待《圣经》的新时尚。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性与传统的神性之间的矛盾在莎翁剧作中普遍有所反映,而《一报还一报》则充分体现了“罪”与“宽恕”这一《圣经》观念。  相似文献   

5.
刘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8):107-110,128
就《左传》中的记载来看,"烝""报"现象既不是一种淫乱性质的行为,也不是一种当时社会普遍实行的合法的婚姻制度,也不是转房婚的遗迹,也不是周边少数民族的收继婚,而是一种事实婚姻的现象,而非一种成型的婚姻制度。其出现的原因很多,人们对此的态度也不同,既非毫不犹豫的承认,也不是旗帜鲜明的反对。这反映了东周时期"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政治统治极为不稳的社会大背景。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报的发行对象即辐射指向,大致可分为对内对外两大类。对内又可分为学生、教师、干部三类对象;对外也可分为上级教育行政机构、兄弟院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媒体机构三类对象。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新要求。《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元典",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精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进一步在《共产党宣言》中寻求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和实现方法,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晨钟报》特色专栏"警语",引用中西哲人之名言、摘录经典语录,以短小精悍、颇富寓意的文字诉求方式表达后袁时代报人对国事的关注、对国人的精神寄托以及自身的理想追求和向往。其主流思想,试图以儒家的礼义廉耻作为处世的基本准则,在礼崩乐坏的时代用传统礼仪道德约束日渐堕落之人心,以西学作为救国之良策,青年作为挽救国家危亡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存在着一个重要关节问题.正因为关照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五个重要关节,<实践论>、<矛盾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上实现了学术性、现实性与通俗性的高度统一.但是,这些重要关节中尚有三个不为人们所注意或者注意得不够.一是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二是领悟辩证智慧;三是感受意义以至境界.  相似文献   

10.
校园媒体如何进行融合发展,不仅关系到高校媒体的长远发展,也与高校思想政治引导与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息息相关。目前已有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具体的经验研究。从高校传统媒体的现实困境出发,以《浙江大学报》的具体实践为例,文章提出在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找准定位,放大特长,做大做强深度报道、调查报道和专题报道;缩小差距,在文本方式、排版方式、传播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互融发展,与新媒体互动,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前南洋华侨的政治立场各异,革命后渐趋一致,各类侨团组织和华侨各阶层均成为辛亥纪念的主体.侨众重视仪式在激发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辛亥庆典在兼具大众娱乐色彩的同时亦不失国家意识,包含大量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元素.华侨精英则以辛亥为切入点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提出自己的救国主张,并号召华侨团结奋发,共同致力于祖国的和平与繁荣事业.南洋华侨的辛亥纪念活动,传承和发扬了辛亥精神,激发了侨胞的爱国热忱,增强了其凝聚力,在强化华侨民族主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后华侨对抗日战争的大力支援埋下了伏笔.同时,辛亥纪念也反映出20世纪前期南洋华人社会渴望挽救国内危机、促使祖国强大的心理趋向,是为民族主义加强的表现,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哈特的《法律的概念》可谓是现代西方法理学的一颗明珠,它所倡导的语境分析方法引领了20世纪下半叶法理学的整个发展方向。该文正是对这一方法的集中研究,它揭示出了哈特将该方法应用于法哲学领域的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究了J·L·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与哈特的分析法学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此种努力旨在批判性地考察语境分析方法的理论力量及其限度,丰富对哈特法哲学本身的理解,为当代中国的法学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艺术报道不仅仅传递着关于艺术的信息,也建构甚至定义了艺术的现实;不仅仅记录了艺术的今天,也塑造了艺术的历史。大众传媒限定了人们应当看见什么样的艺术以及如何看待艺术。《南方周末》当代艺术报道建构了中国当代艺术主流化、职业化和具有积极社会介入性的整体形象。这既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状况的反映,也体现了媒体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方向的应然性期待,更暗含着在新闻事实的选择、建构中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报任安书》是一篇书信,是司马迁饱含血泪之作。字里行间感情复杂,志气盘桓,悲痛之中有决心,耻辱之下有激愤。这对于相隔两千年的当代高中学生来说,字义和内容的理解上都有难度,阅读时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惑。  相似文献   

15.
1947年12月,张爱玲及其《太太万岁》突然遭到疾风暴雨般的挞伐。详考其渊源,可以推知这是上海地下党为争夺话语权而策划的一起文化事件,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战后上海的一次具体的话语实践。它上承重庆文艺界1945年关于茅盾《清明前后》、夏衍《芳草天涯》的论争,下启1951年《武训传》批判及此后一系列的文化整肃和思想清理,服膺于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范“战后”国家意识形态生产,构建新的话语秩序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报任安书》:“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弓眷,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句中的“劳军”不好理解,各家有分歧。大致有三说:一说以“慰劳军队”释之。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是有效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南方周末》为此提供了成功范例。《南方周末》能够敏锐捕捉30年来我国社会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状况,对其做及时而准确的提炼概括,从而把握了国家形象的灵魂;此外,《南方周末》坚持以"新年献词"的方式,编织对国家的宏大叙事,谱绘了国家形象演变的图谱;最后,《南方周末》通过对一些重大社会事件作深度报道,成功刻画了普通百姓,尤其是下层劳动者的真实面貌,这是对主流官方话语传达的国家形象的有力补充。《南方周末》正是以这些方式,另辟蹊径,独开窗口,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更加真实、全面、深刻,而富有质感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8.
江西财经大学《品》报的发展历程,为当下高校报刊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策略参考。高校报刊应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品牌栏目内容;活用市场手段,强化媒介经营管理;尝试媒介融合,创造性利用新媒体;深化社会责任,重塑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纽约时报》自1851年创刊以来已经历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作为一份“档案记录报”,它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新闻。从它身上体现出的冷静、客观、公正,既不畏惧也不偏袒的职业精神和专业主义理想,体现了西方主流媒体的核心价值观和一份综合性日报应具备的基本品格。  相似文献   

20.
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困扰英语教师的就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她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采用《21世纪报》进行报刊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在报刊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英语阅读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