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火炬》2014,(6):30-31
最早制作陶俑的“师傅”——女娲 虽然“女娲造人”只是一个传说,但我们会发现,制作“泥人”的过程竟然和陶俑的制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先造骨架,以泥塑形,只是将“吹入真气,使其有生命”这最后一道步骤变为“经火烘烤烧制成”。这么说来,女娲变成最早制作陶俑的“师傅”了。  相似文献   

2.
从小就喜欢新年。广州素有“美食之都”的美誉,过年的食品当然是数也数不清啦!最诱人的是“糕”——暗含着“步步高升”的意思。有什么糕?我给你数数:年糕、萝卜糕、马蹄糕、九层糕……每年的年廿四,妈妈是我们最欢迎的人物,因为经她手蒸出来的糕是又香又“弹口”。我老是问妈妈这糕点的制作秘诀,奶奶就会对我很神秘地说,你看看就知道了。嘿,有一回我真偷看了。原来是先将白萝卜削成丝,再磨碎,与面粉混在一块儿,加上腊肉、冬  相似文献   

3.
难忘的味道     
这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查御带糕资料的作业(御带糕是我们这里的名小吃).晚上,我把查到的资料抄在了“每日一忆”上.可能是因为御带糕实在太美味了,我一边抄,馋虫一边往我的嘴里爬.天哪!我的口水都快喷涌而出了!我终于忍不住了,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吃御带糕.”我的声音很小,因为我知道已经七点半了,这么晚了还想去买御带糕简直是痴人说梦嘛.  相似文献   

4.
    
<正>“甜”字是二年级下册第六课《千人糕》里的生字,这篇课文讲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从种子到大米,从小苗到甘蔗,一块小小的米糕是大米和甘蔗的融合,也是成百上千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千人糕软软甜甜,劳动何尝不也是这种味道呢?“甜”字的由来“甜”字的左边是“舌”字,右边为“甘”字,本义表示糖和蜜的味道。现在“甜”字除了表示味道外,还用来表示愉快和舒适,如:她睡得真甜。它也可以表示讨人喜欢,“甜言蜜语”这个词小朋友们一定听说过。  相似文献   

5.
星期天,我跟表哥一起去舅舅开的液压件厂玩。当我们来到一个车间时,发现舅舅也在那里,他正在跟两位工人师傅说话。舅舅见我们两个小家伙来了,非常高兴,对我们说:“你们来得正好,我正给两位师傅分配任务呢!你们帮我算一算。”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家里有一只小仓鼠.因为它睡觉时会团成一团.所以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团团”。我非常喜欢团团,每天都会陪它玩。疫情网课期间,我利用空余时间给团团搭了一个环保迷宫.使用的材料都是家里的废旧物品。现在,就和我一起来动手制作吧!  相似文献   

7.
<正>“你的点子源于热爱!”这是我轮岗学校的老同事兰陈敏老师在我微信朋友圈上的一句留言。是的,因为热爱!在建队72周年,我向学生跑团拜师;长征胜利85周年,我循着校园情景长征路与小师傅们一起起跑。我说这都是红得发紫的好日子,并把感受发在朋友圈。兰陈敏老师一语中的,道出了教育创新的本源。好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沉淀、酝酿与生长,它需要一个个小小的“点子”摩擦出无数个创意的火花点燃。  相似文献   

8.
4月26日晴 早晨,我刚起床,就听见有人在外面吆喝:“卖粳糕!卖粳糕喽!”听到这喊声,两年前发生的那件事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我上三年级时的一天下午,我们班同学在教室门前朗读课文。突然,我看见王老师端着一盒热气腾腾的粳糕,朝我们走过来。  相似文献   

9.
小师傅书签     
<正>进入十月,大家的功课是不是越来越忙了?忙里偷闲为自己制作一枚小师傅书签吧,让这位小师傅陪伴你度过这学期的学习生活。材料小师傅卡通图案一枚,各色无纺布,铁丝一段,无纺布同色针线,棉花一团。将小师傅卡通图案打印出来。将图纸按照图案裁剪分开,主要分为人形主体,五官,服装,配饰等。棉花填充物用作整个头部缝制完成后的填充。  相似文献   

10.
三枝谷穗     
<正>有一位师傅收了三个徒弟。他发给每人一枝谷穗,说:“明天告诉我,上面有多少颗谷粒。”第二天,徒弟们来报告。大徒弟说:“一共1328粒。”师傅问:“你怎么数的?”大徒弟:“揉碎了,放在一张纸上,一粒一粒数。”  相似文献   

11.
7块铜板     
<正>在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里,至今还保存着7块铜板。这是参与制作军旗的裁(cái)缝朱菊英留下的,现在已被认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文物。那是1927年9月初的一个夜晚,“咚咚咚”,有人敲了几下修水老街老裁缝梁幼陶的家门:“梁师傅,请开门!”门打开了,门外走进来一位身着军装的帅气男子,浓眉毛,大眼睛,高鼻梁。他肩上扛着一卷红布,一进屋便微笑着向梁师傅做起了自我介绍:“我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何长工,想麻烦梁师傅给我们做100面旗子,我可以多付给你们一些工钱。”  相似文献   

12.
<正>“晓雨,我建议你把你的这个锦旗退还给学生家长。这个是人家家长付出了金钱的。收受家长的物品是违反师德师风的。”办公室里我的师傅——林老师严肃地告诫我。“我看了一下,这面锦旗上的字还撒了金粉,制作费用至少在中档。你要小心呢。”办公室杨老师在旁边补充。“可是这就是一面锦旗啊!”我在纠结着,申诉着。我细细端详过这面锦旗。“身为世范为人师表”八个大字字字千钧,它们占据在红布中间最显眼的位置,在办公室灯光的照射下隐隐闪烁着金光,  相似文献   

13.
照相机皮套     
我的照相机皮套坏了,我决定去配个新的。我走进一家店铺,它的招牌上写着:便民服务联合公司——皮革制作修理店。"我能在您这儿订做一个相机皮套吗?"我问一位师傅,脸上尽可能地保持着谦和的微笑。"不行。"那位师傅说,"制作相机皮套的全年任务我们已经完成了。但是其他种类的皮件任务,我们到现在还差一些。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为您订做一个狗项圈怎么样?"  相似文献   

14.
吃在成都     
嗯,你们应该听说过“吃在成都”吧?那么,我就来介绍成都的小吃,让你们一饱口福和耳福吧!首先,我给你们介绍“三大炮”,这可是很有名的!师傅娴熟地将手中的糯米团沿着案板砸出去,只听“砰,砰,砰”三响,落在装有花生粉的大盘子里,这时,蘸满花生粉的糯米团香喷喷的,吃一口,嗯,真是太好吃了!  相似文献   

15.
春来软雀香     
<正>不知道软雀粑的做法是谁发明的,我惊叹于她的巧手和巧思,能把大自然的馈赠和农民的劳作产物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我们老家的农村流传着一句谚语,叫作:“叮叮咚咚打糍粑,茎茎沙沙软雀粑。”说的是最具农村特色的两种小食——糍粑和软雀粑。其中软雀粑一直是我心头最爱。我曾笑言:“软雀粑软雀粑,吃了不想家。”一想到它,我的味蕾总是忍不住地跳动。  相似文献   

16.
钵仔糕     
香港的特色小食多不胜数,其中著名的有飞机榄、糖不甩及麦芽糖夹饼,当然还有不可不提的臭豆腐和鸡蛋仔!这些小食都曾于不同年代在香港掀起一番热潮。在五六十年代,人们休闲的活动不多,加上并不富裕,所以串串门,品尝一下廉价的特色小食就是大多数人惯常的消遣活动,很多特色小食也因此应运而生。在香港众多的特色小食中,我最爱吃的就是钵仔糕。“钵仔糕”之所以叫作“钵仔糕”,是因为古时人们并没有其他器皿,所以他们会利用一种碗口很大叫“钵”的器皿来盛,制作出来的糕点会似一个钵的形状。但现在的钵仔糕已不断改进,除了“钵”的形状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爷爷是地道的福州人,说的普通话总是带着很浓的“福州腔”。有一次,爷爷和奶奶去市场买肉。爷爷问卖肉的师傅:“这肉怎么卖呀?”“一斤十元。”爷爷又问:“那有没有‘全省’的肉呀?”师傅笑着说:“不止有全  相似文献   

18.
腊月二十三,是农历小年。这一天,我和妈妈、姥姥在家包黄米糕。这是我第一次包黄米糕。妈妈负责擀面饼,姥姥负责团米团,我负责包糕。姥姥先包了一个,然后对我说:“你就照着我包的样子包。”于是,我先拿一张饼,再把姥姥团好的米团放在饼的中间,像包饼子一样包好了一个。姥姥看了看说:“你包的不成形,看我包的。”说着又包了一个。这次,我又拿起一张饼把米团放在中间,双手一合,把口儿捏成石榴形的。姥姥看了看,说:“你包的一个比一个好,真有  相似文献   

19.
鲁班考徒弟     
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他收了许多门徒。有一天,他把门徒一起叫来,说:“明天我要考考你们,你们一清早,上我家来吧。”第二天,群徒一早就到鲁班家,但见师傅的门关得死死的,门上写着五个字:“今日可不见。”工匠们议论纷纷,正准备散去,其中一个年龄最小的徒弟忽然说:“我们到河边去看看师傅,可能在那里。”有人怀疑地问他:“你怎么知道师傅在河边呢?小徒弟讲了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开心词典     
《中等职业教育》2009,(15):38-39
等车 今天早上上班赶公共汽车,到站台时汽车已经启动。于是我边追边喊:“师傅,等等我,师傅等等我呀……”这时一乘客从车窗探出头来;中我说了一句:“悟空,你就别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