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河西早期石窟中,武威天梯山之外的石窟年代都有分歧。经过辨证,酒泉文殊山石窟前山千佛洞、张掖马蹄寺石窟千佛洞第1窟和第4窟、金塔寺石窟东西窟的年代,与武威天梯山石窟第1、4窟相近,上限都可到十六国晚期,下限难以进入北魏;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年代难以上升到十六国晚期,而应开凿于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2.
鲁班窑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与云冈石窟隔河相望,据文献记载为北魏时期尼寺的附属石窟.2014至2018年,云冈石窟研究院对鲁班窑石窟进行维修、保护的同时,进行了考古调查.该石窟现存三座洞窟,窟内雕刻风化严重,但雕刻内容仍可辨析.根据该石窟的现存遗迹以及出土遗物可判断其为统一规划、设计的皇家石窟寺.鲁班窑石窟对于研究北魏平城地区石窟寺的布局、兴衰,北魏佛教艺术的特征以及"云冈模式"对我国石窟寺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炳灵寺石窟包括上寺、下寺和洞沟区三部分。现存洞龛216个,壁画约1000平方米,造像近800尊。开创于西秦,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至明,历代续有开凿修缮。特别是第169窟开凿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窟内保存着我国石窟中最早的造像题记和西秦时代的造像及壁画,反映了我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风格特点,为我国石窟断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由王亨通、杜斗城主编的《炳灵寺石窟研究论文集》收录了自50年代以来至今天空炳灵寺石窟的论文、介绍60余篇,由炳录寺文物保篇所编印…  相似文献   

4.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5.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6.
炳灵寺大寺沟东环路南端新发现数个大小、深浅不一且残损严重的窟龛,均为利用天然岩洞经人工处理后使用的早期佛教活动场所.经现场调查研究,初步判断可能为西秦或者更早时期的佛教遗迹,性质有僧房窟、禅窟、讲堂窟、瘗穴、造像礼拜龛五类.这批窟龛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炳灵寺石窟早期的佛教活动及其范围、发展特点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踪迹线索.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参加过的几次石窟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记叙了笔者曾经历了1952年的永靖炳灵寺石窟的首次考察,1952年天水麦积山考察,1953年安西榆林窟的第一次考察和1959年武威天梯山石窟的搬迁等活动,再现了文物工作者为石窟的考察与保护所做出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8.
佛教石窟艺术,在我国历史上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流行起来。甘肃是古代中西交通的要道,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佛教石窟广泛分布,至今,不但有敦煌、麦积山、炳灵寺三大名珠,而且在陇东地区,亦有泾川王母宫及南、北石窟寺等比较重要的遗存。一、泾川王母宫石窟王母宫石窟,位于泾川县城西二里泾河与汭河交汇处的绝壁石岩上,今存一大窟,在《泾州志》中称为“大佛洞”。泾州自周、秦以来就是中原地区通达西北的要道,也是丝绸之路东段靠近古都长安的重要站口,历代皆为边陲重镇。传说公元前十世纪,周穆王西游与西王母在此地相会。当时的泾州一带,属于周王朝辖地边缘,居住着被称为“犬戎”的少数民族,所以,西王母很可能是当时西北地区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个酋长。在古史传说中,西王母“如人虎齿,蓬发戴胜”(《穆天子传》)。两汉时期,儒学与道教巫术原始神话传说相结合,把西王母尊为能致  相似文献   

9.
以集安长川1号墓壁画为代表的高句丽佛教元素对“凉州模式”“平城模式”“洛阳模式”等北朝石窟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继承。通过将其与以武威天梯山、永靖炳灵寺第169窟、敦煌莫高窟北凉三窟等为代表的“凉州模式”石窟的比对,显露出文化传播的痕迹。集安长川1号墓礼佛图布局、释迦主佛、飞天、供养菩萨等佛教元素已不同程度可见高句丽对北朝中原和河西佛教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供养菩萨花蔓冠、莲花化生等在形态上反映了与西域的渊源关系。关于飞天,与莫高窟西魏石窟飞天存在诸多相似,与龙门石窟、巩义石窟、义县万佛堂石窟的飞天形态则愈加接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飞天这一中古时代重要的佛教元素在中国北方的传播和流变。  相似文献   

10.
须弥山石窟是固原乃至宁夏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也是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宗教见证之一。石窟中除了佛教造像,在13个须弥山洞窟内现存有唐代以后的题刻题记55则,其中有明确纪年的题刻题记16则,藏文刻记4则。这些题刻题记资料对研究唐代以后须弥山石窟的发展、兴衰及其历史沿革和唐代以后固原地区佛教文化的发展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巩义石窟寺是北魏皇室开凿的一座石窟,是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石窟之一,它的开凿仅在龙门石窟之后,其形制也与龙门石窟有很大相似之处。当时,孝文帝创建了寺院,宣武帝时开始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后来的东西魏、唐、宋时以陆续在这里刻了一些小龛,从而形成了巩义石窟寺。在石窟寺中存有许多精美的浮雕,如帝后礼佛图等,但其石窟中的飞天形象,却更具魅力。飞天在我国佛教图像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它的源起,传播到广泛流行,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和传统思想、传统审美下演进的。本文将联系巩义石窟寺中的飞天形象,来阐释"飞天"这一形象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以及对于佛教及佛教美术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阿尔寨石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为一座人造石窟,俗称“百眼窑”。现存石窟六十余眼,其中十余窟中有与佛教相关的残存壁画。回鹘蒙文榜题主要集中在第19窟内。根据榜题的字体、语言特点与壁画风格、内容,榜题很可能是中世纪,亦即元末明初的作品。1989年10月,我们对该窟进行了考察,现将第19窟现存的回鹘蒙文榜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炳灵寺第169窟是我国石窟中最早的佛教洞窟之一,自1963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攀登到该窟并在该窟发现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墨书题记后,第169窟一直成为石窟研究关注的焦点。最近,利用工程脚手架攀登到窟的上部,又发现了一些新的西秦时期的佛教题材,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雄伟石窟     
刘紫琪 《新作文》2013,(6):9-10
1号车厢: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就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比如聚落、服饰、建筑、音乐等。我国的人文风景资源丰富,各种佛教建筑、纪念名人的祠堂、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民居等等,它们都是我们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记录和见证。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下面请进入1号车厢,参观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云冈石窟。  相似文献   

15.
河西几处中小石窟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西几处中小石窟述论李国甘肃以佛教石窟众多、雕塑精美、壁画内容丰富且风格多样而著称于世。据统计,省内共有大小石窟寺群五十余处,它们分布在河西走廊、陇东、陇南等地,石窟不仅数量多,而且跨越的时代长。其中,河西以敦煌莫高窟(包括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  相似文献   

16.
云冈石窟是我国三大著名石窟之一,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首次由国家主持经营的石窟.在吸收融汇印度、西域、凉州等石窟造像风格后,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且加以创造,形成了具有我国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的北魏石窟艺术风格,对我国早期石窟的开凿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须弥山石窟即是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而开凿的,在窟龛形制、造像题材、雕刻手珐、艺术风格等方面均受到来自云冈石窟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时代共性。  相似文献   

17.
刘家峡水库建成蓄水后窟区水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严重影响了处在水库库尾的炳灵寺石窟。十年来,通过开挖排水沟、外运淤沙等方式没有改变大寺沟河床持续增高的局面。根据炳灵寺石窟环境现状,本文试从保护植被、固沙、治水方面解决炳灵寺石窟的沙患和水患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敦煌莫高窟北凉三窟造像背景的研究是学界探讨较不充分的领域,将研究内涵延伸至中亚石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西北印的弥勒菩萨造像4世纪时进入中亚的龟兹石窟与阿富汗石窟后.产生了明显的大、小乘异化:往东进入克孜尔石窟者与"唯礼释迦"的小乘结合,往西进入阿富汗者与"十方",.三世"他方、他世佛结合的大乘化发展,成为5世纪中国炳灵寺与敦煌莫高窟北凉三窟造像的背景.  相似文献   

19.
河西石窟中敦煌莫高窟规模最大,它与其他中小石窟都处在丝绸之路上,有共同的渊源。研究莫高窟石窟艺术时,对于河西其他石窟的研究也是必要的。本文研讨河西北朝中心柱窟的窟形和演变等问题。河西又称河西走廓,一直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陆上主要通道。佛教沿着这条通道传入我国内地。河西石窟共有17处,由西向东,敦煌附近有莫高窟、西千佛洞及南湖店石窟、肃北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大正藏>,对炳灵寺石窟第169窟内北壁西秦墨书<佛说末曾有经>作了校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