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玉琴 《现代语文》2009,(1):131-132
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及江苏省单独招生考试的作文都以话题作文为主,众所周知,话题作文一般是“三自要求”,即“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对于“文体自选”这一要求,有些学生有误解,以为可以不要文体,淡化文体,允许把作文写成“四不像”。其实,“文体自选”是指学生一旦选定某种文体,必须写得像这种文体。  相似文献   

2.
人类艺术最早起源于人对形式及体式的追求,诗人对诗的形体的重视出于人的构形本性和艺术的本性。诗体具有制订做诗法的意义,既是呈现诗这种特殊文体的表象特征的“诗的图式”,是诗区别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的表面形式的重要标志;更是呈现诗的形式规范及写作规范的“诗的法则”,是诗歌写作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的写作迥异的重要原因。诗体在历史上曾受到极端重视,  相似文献   

3.
平行结构 (parallelstructure)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 ,属于各类文体使用的“共同语”。平行结构用在不同的文体体现不同的文体功能。平行结构超常地出现在某一文体 ,这种量的变异同样具有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考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被不少一线语文教师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淡化文体”甚至是不要文体。这种理解及其实践已渗透语文教育的全过程,蔓延到整个语文教育领域。语文读写教学必须接受文体的规范和制约。因为只有辨析文体,才能准确理解文本内容和把握作者的言语意图,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文体的淡化或强化,必须从不同学段和学生的学情出发,必须遵循语文读写教学规律;淡化文体不能“一刀切”;“淡化文体”还要处理好识别多体、擅长数体与自由写作、创新写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考试》2007,(Z1)
作文要做到“符合文体要求”,应注意三点:①平时积累文体知识,对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小说、寓言等考场常用文体的基本体式了如指掌。②要有较强的文体意识。一是试题本身要求写某种文体就按这种文体来写,二是试题允许“自选文体”,要写出自己选定文体的特征。③  相似文献   

6.
中国戏剧文体发展的现代进程始于1907年,而近代戏剧理论则为戏剧文体现代形态的生成提供了“初始的预成图式”,这主要表现在文体观念的更新、创作方法的转型和悲剧形态的确立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韩愈写的赠序不少,在他的文集中以“送……序”或“赠……序”为题的文章多达30多篇。他对赠序这种文体的发展是有极大贡献的,这一点为历代所肯定。他对这种文体作了许多探索,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的“随笔”和“文化散文”热,阐明呈现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由,着重论述了“随笔”和“文化散文”的文体特征,指出它们虽然各有其相对独立的文体个性,但从文体源流和类型字上看,其仍旧归属于散文。文化品格是中国散文不可或缺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受高考作文“文体自选”的影响,高中生的作文有逐渐淡化文体的趋势,甚至有部分学生文体不明,写出“四不像”的文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反思,学生也要反思,作者就这一问题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当下,教育科研流行所谓“教学实录”,“教学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也可以称作“课堂实录”。我们欣喜这种新的文体形式的出现,我们应该大胆地去学习、运用这种形式。但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种形式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故事新编”是一种形式比较新颖、内容比较有趣的文学体裁。话题作文文体自选为同学们采用“故事新编”这种文体创造了有利条件。所谓“故事新编”,即对文学或历史上已有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以突出话题的内涵。近几年来,“故事新编”这种写作手法已成为中学生考场作文的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诗学语境中文体概念的所指内涵有一个温长的建构、离析和积淀的过程。《文心雕龙》中“文体”一词的所指内涵主要有三:体裁、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刘勰这种广义文体概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较多为人们所采用,这之前是广义文体概念的建构时期,人们大多是在体制、体裁意义上使用“文体”一词。唐宋以降,尤其是明清两代,刘勰广义文体概念开始变得狭义化。其主要标志是离析,一方面,语言表达方式、风格这两层意义渐渐从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概念;另一方面,“文体”在仅指述体裁这一意义上也有被“体裁”一词所取代的趋势,到了近、现代,这种离析越来越彻底。然而,当西方当代文体学理论涌入中国时,人们又一次在语言表达方式这一意义上认同了西方文体概念,这与中国古代文体概念自身就积淀着这一意义分不开。  相似文献   

13.
“连珠”体属于比喻与事例相结合的辞赋一类。这种文体早在战国时期韩非的著作《内、外储说》里就已初具雏形;到了汉代,扬雄将“连珠”加以演变和发展,增强其文学色彩,确立其体制,正式定名为“连珠”,使之成为我国古代文体中一枝风格独具的奇葩。“连珠”体一般以“臣闻”、“盖闻”、“尝闻”开头,“其文体辞丽而言约,不指说事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几乎清一色采用“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这种“不限”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便于考生情感的倾诉和个性的展示。正因为解除了“限制”禁锢,使得近年来考场作文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一部分考生,在面对“文体不限”时,要么苦于“不限”二字,难以确定写作的“切入点”,无所适从;要么信马由缰,随意草就,结果写成文体不分的“大杂烩”。为此,笔者想针对以上两种情况谈一下应对策略:一、如何快速选定文体。在考场上,什么最宝贵?时间。假如考生面对文体不限,迟…  相似文献   

15.
“表”这种中国古代文体,又称“奏表”、“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上书的称谓有多种,大多与上书内容有关,常见的有“奏”、“议”、“表”、“章”等。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中对章和表两种文体进行了区分,他说:“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致禁,骨采宜耀”,可知章这类文体,公文性强,不应有更多情采,而表带有倾诉衷情的性质,有表现其情质文采的余地。  相似文献   

16.
“谏诤”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在类目的分属上一直不很统一。从“谏诤”分类的一个特例——《文苑英华》的“谏诤”分类入手,对比历史上多种总集中“谏诤”分类的一般情况,可以总结出“谏诤”的本质。在文体分类里,“谏诤”之所以逐渐被后人完全当成奏疏的一种,在于以帝王为一般陈述的对象,也在于一直没有统一和确定文体的固定名称。然而作为各种奏疏中专门指摘现实的一种,谏诤类的文章有着鲜明的文风和补益时政的巨大意义。了解这种文体在历史上的演变,透视它的历史地位,不仅在学术方面,更对社会优秀传统道德的重新树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王文茜 《学语文》2013,(3):76-76
在讨论金圣叹的批评文体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对“文体”和“批评文体”的概念做简短陈述。首先,什么是“文体”?童庆炳先生将文体划分为“体裁”、“语体”、“风格”,认为文体是个大概念,并且是关于文学形式的大概念。我们再来看“批评文体”这个概念,蒋原伦先生曾提出,批评文体是体现在批评文本中的批评家的言说方式。知道了什么是“文体”和“批评文体”,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对金圣叹的批评文体做出分类。  相似文献   

18.
“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是实用性的文体。它的渊源百家说法不一,但是不影响“序”这种文体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应用广泛的文体。陶渊明序文数量是魏晋南北朝诗人较多的,其诗文序可以分为:赠答、闲居抒情、感事而发三类,这三类序文传达了陶渊明的生活状况、内心世界,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了研究陶渊明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中学语文课本前后解说不一的现象,笔者曾写了《语文课本前后称谓不一举隅》(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91年9期。)现在再就“解说不一”举隅于次: 一、关于“说”这种文体的内涵。“说”这种文体,1991年版初高中课本就选有7篇课文,对于它,课本前后有过4次解释。 初三册280页注⑩:“说,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 初五册158页①:“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高二册273页“预习提示”:“‘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怎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好“文”呢?我以为指导他们准确审题、确定文体,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怎样指导学生准确审题、确定文体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各种文体的写作规律.稍作探究就能发现,常用的记叙、议论和说明这三类文体,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写作规律:记叙文,实质上是由作者在叙述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议论文,实质上是由作者在阐述一个“为什么”的问题;而说明文,则是由作者在讲述一个“是这样”的事物.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据此而教给学生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用这三种不同的特殊“检测剂”,去检验所给题目,看其是否能在逻辑意义上相合,若相合则表明这个题目就该写这种文体,否则,就不能把握题目的要求,而导致“偏题”或“跑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