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目标分类学2001版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布卢姆主编的1956年版《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已成为上世纪后半期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2001年由安德森等人主编出版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称之为2001版。本文从重点、术语和结构三个方面对1956版和2001版以及豪恩斯坦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了教学目标的实践应用问题以及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探讨了美国当代名的教育学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教育评价”等崭新的教学思想。阐述了他的教学理论对我们教学工作的若干启迪。  相似文献   

3.
“数字布鲁姆”中国版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数字布鲁姆”是美国教育专家根据新的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提出的信息化工具集合图示。它按照认知领域“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建”六个层次将“可用于学习的25个工具”进行分类,旨在与教师和学生共享优秀、实用的信息化工具以促进学习。“数字布鲁姆”的出现意味着信息化教学已经开始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和实践行为。本文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础上,对新版“数字布鲁姆”的24种信息化实体工具进行资料文献收集和比较分析,并尝试利用国内的信息化工具来进行对应和替代,建构出中国版的“数字布鲁姆”,以期能为国内学习者和教育用户提供一些技术支持,使他们在进行信息化教育时能够快速方便地选择到合适的信息化工具,提高学习和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4.
布卢姆首创的目标分类学,把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使教学目标具体化,走向讲求科学性、规范性的学科形态。其理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后,在各地实验区掀起了移植稼接高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表现在: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过程层次化、反馈矫正及时化、巩固提高台阶化,从而达到教学质量不断优化。教育目标分类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在于,它以教育学、逻辑学和心理学的原则为依据,以学生要实现的行为为出发点,把动作、思维和体验等心理发展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并对各大领域做进一步的目标分解,如把认知发展分成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又继续把领会分解为转化、解释、推断,如此类推,把教学目标层层分解,构成了体系化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情感领域”(affectivedomain,也译作“情意领域”)一词最早是1956年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一书中提出来的,主要涉及一个人的情感、态度、兴趣和价值观等。就这一点而言,情感领域恰好对应了我国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马扎诺认知目标分类学是其“新教育目标分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马扎诺认知目标分类学中知识系统和认知系统的要义及其相互作用。知识系统分为信息、心理过程和心理动作过程;认知系统分为提取、领会、分析和知识运用,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的要旨在于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高层次能力。马扎诺认知目标分类学从人的行为模式出发整体考虑学习的机制,贯穿了一条重视学习者思维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主线,视角独特、务实精准。  相似文献   

7.
以高中“函数的概念”单元教学为案例,探讨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视野下,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测评三者一致性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并结合案例阐述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教育目标的新分类学》(第2版)一书系统介绍了在教学行为改进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的操作方法、路径。“双减”背景下,阅读这本书能为教师带来新启发,可从聚焦学习过程、立足思维系统、关注知识应用、把握课程设计等方面改进个体教学体系,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9.
心理教育与教育学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心理教育可以看作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一种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心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所关注的目标则是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品质的发展。这与教育学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哲学解释学教育学三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笛卡尔认识论把理解当作心理和智力过程,哲学解释学理解观认为理解是人类存在本身的基本规定,二者的分野是哲学解释学教育学得以推论的依据。哲学解释学教育学涉及教育目的、教育对话、权威-反思-解放、学习和教育理论-实践关系等范畴。哲学解释学的“居间”精神对讨论如何为哲学解释学教育学定住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史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基础理论学科。它主要是通过研究教育学自身的理论运动 ,为现代教育学理论发展提供方法论启示。教育学史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七个目标要素 ,即培养学生的方法论意识、理论综合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科整合意识、启迪学生问题意识、开启学生的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历时考察与现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学要顺利发展必须确立科学公认的研究对象。建国后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历经了“教育说”——“教育现象说”——“教育问题说”——几种观点并存等四个阶段的发展轨迹。探讨教育学研究对象必须明确三个前提,以之观照并考虑到实际情况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能够被反映为有价值的教育一般问题的教育现象”。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有效地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应依据我国学校的教育目的和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遵循社会规范与个人需要相协调、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等原则,系统地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与类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育》2010,(3):F0003-F0003
《教育学的“理论-实践”观》(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程亮博士在探索教育学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本理论性著作。该书主要从实践哲学的立场,沿着教育学史的脉络和知识分类的框架,系统考察了五种取向的教育理论及其内含的教育实践观。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教育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受到质疑,有人甚至认为它是一个“虚假的公用事业”。这种质疑无疑是对公共教育投入制度的公平性、效率性的怀疑。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现行的“教育经费制度”和“教育学票制度”两种制度的运行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到教育学票制度的优越性、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一、情意目标的内涵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说 1956年,布鲁姆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一书,他第一次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布鲁姆把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五个主要类别,它们是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估、组织、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芳 《广西教育》2009,(35):11-12
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和同事一道对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课题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把教学目标分为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1956年,布卢姆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 (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for Cognitive Domain) 。他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复杂行为可以分解为比较简单的行为,教学目标可以用可见的行为来表示,这样可以使教学效果清楚、可鉴别、可测量,从而便于把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相似文献   

18.
霍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学是在批判继承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础上推出的一个全新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体现了人的行为的整体性,突出了过程性。它将全部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4个部分,每个领域包含5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它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超越主要表现为:适当地减少了教育目标类别的数量、增强了平稳性和可比性、更适合于指导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试论人性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教育包含知性、率性、养性三部分内容,它分别与人性向着真、善、美发展的教育目标相对应并相互交织。知性教育须解决人性之客观性知识和科学性评价问题。率性教育要掌握人性改造是否会于“人道”之标准,使人性之“保赤”与“起伪”达一辩证统一。养性教育必须遵循“近养”、“顺养”两条教育原则。从实现人性教育目标的角度看,知性教育是基础,率性教育是关键,知性教育与率性教育统一于养性教育。“近养”、“顺养”原则也是完整的人性教育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布卢姆之后美国教育目标分类研究的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问世到现在,美国教育目标分类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主要包括:一是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批评;二是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其中以安德森和克拉斯沃尔主持的修订最著名;三是创建新的分类体系,其中以霍恩斯坦的新分类较具代表性。从这些进展中可以得到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